《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深度分析:如何理解“弹性”与“自愿”?-240723(1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深度分析:如何理解“弹性”与“自愿”?-240723(15页).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宏观研究 国内经济 证券研究报告 宏观政策 2024 年 07 月 23 日 如何理解“弹性”与“自愿”?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深度分析 证券分析师 贾东旭 A0230522100003 王胜 A0230511060001 联系人 贾东旭(8621)23297818 事件: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提出“按照自愿、弹性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以下简称:“延迟退休”改革)。以下是我们对这一事件的深度分析。“延迟退休”改革实际上是财政问题。我国三十年前制定的退休政策和经济发展节奏不匹配,一是和当前预期寿命并不匹配,现行退休政策距今已经过去四十
2、余年,二是缴纳时间规定偏短、男女退休时间不一致等和经济发展现状不符,三是在出生率降低以及现收现付制的养老保险制度结合下,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性内在要求。退休制度不合理引致养老保险可持续性难度加大。社会保险基金自身保费收入低于支出,必须依赖财政补贴才能做到结余。而随人口老龄化深化,养老保险给付压力也将逐步增长,社保的可持续性能力下降。日本经验来看养老保险未来缺口实际上需财政买单。日本中央一般会计中社保支出占比从 1991 年的 17.2%迅速升至 2019 年的 33.0%。若再提升缴费基数,或引致弃缴循环。为破解上述困境,政策选择推进“延迟退休”改革具有一定必然性。“延迟退休”改革在国际上是应对
3、老龄化的通行办法。从 OECD 国家的视角来看,退休时间后移是普遍的。OECD 经济体中退休后移是常态,其实际退休年龄从二十世纪末开始趋于上行,体现的正是各经济体“延迟退休”改革的效果。这一退休年龄的变化和 OECD国家人口老龄化加剧是一脉相承的。且一般选择弹性退休时间制度安排以缓和社会矛盾。弹性退休制度,即除规定一个标准的退休时间外,还会规定一个退休时间范围,居民可以自主在范围内选择退休时间。另外,为“激励”居民进一步“延迟改革”改革,各国选择对提前退休者实施惩罚点数,对延后退休的实施奖励点数。改革过程一般会持续较长时间以减少居民痛感。以日本为例,日本“延迟退休”改革持续三十年,仍在进行中,
4、每一个阶段基本以 12 年 5 岁的速度来推进。从日本“延迟退休”改革的效果来看,在2013 年前主要拉动女性老年人的劳动参与率,2013 年后老龄男女劳动参与率同步提升。未来或兼顾居民感受并选择弹性实施路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有布局,但至今尚未实施。或源于计划生育放开后对短时间生育反弹的乐观估计以及财政压力相对较小。但随着人口步入净收缩,劳动人口持续下行,保持劳动人口规模稳定,并增强社保可持续性已经成为关键性问题。尤其是在我国 55 岁以上人口劳动参与率较低的背景下,2020 年较OECD 平均低 19.5 个百分点。政策或参考海外,拉长时间并引入弹性退休时间。按照人社部“十四五”规划,我国“
5、延迟退休”改革政策的安排要按照“小步”调整。另外,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按照自愿、弹性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其中自愿、弹性原则对应的即为弹性退休时间安排。影响:生育率的负面影响需要生育政策对冲。“延迟退休”改革对我国隔代抚养模式将是明显的冲击,预计政策可以将养老金给付分类对待,以及通过额外的生育补贴模式对冲。风险提示:“延迟退休”改革推出速度较慢;“延迟退休”改革制度安排更加灵活,不一定照搬海外经验。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国内经济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第2页 共15页 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 1.“延迟退休”改革实际上是财政
6、问题.4 1.1 我国三十年前制定的退休政策和经济发展节奏不匹配.4 1.2 退休制度不合理引致养老保险可持续性难度加大.5 1.3 日本经验来看养老保险未来缺口实际上需要财政买单.6 1.4 若再提升缴费基数,或引致弃缴的恶性循环.7 2.“延迟退休”改革在国际上是应对老龄化的通行办法.8 2.1 从 OECD 国家的视角来看,退休时间后移是普遍的.8 2.2 且一般选择弹性退休时间制度安排以缓和社会矛盾.9 2.3 改革过程一般会持续较长时间以减少居民痛感.10 3.未来或兼顾居民感受并选择弹性实施路径.12 3.1 十八届三中全会已有布局,但至今尚未实施.12 3.2 政策或参考海外,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