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云谷科技-新型智慧供热.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云谷科技-新型智慧供热.pdf(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全域协同新型智慧供热Thermal Energy Management Platform of the Entire Domain加快发展新型智慧供热 助推供热行业转型升级热计量和智慧供热系统背景双碳1+N政策明确“加快推广供热计量”行业发展的三个阶段2013 2014 2015 2016 2017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2017中央财政支持清洁取暖试点城市(88个)预算资金专项债、中央国债、集中供热 清洁供暖 新型智慧供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国际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国十条)国务院环境部发改委财政部供热计量试点城 市供热价格改革 指导意见蓝天保卫战行
2、动计划余热暖民方案2023-20182021201920202022政府方解决双控指标需求l 北方地区政府和监管部门承担能耗和碳排双重压力,亟需相 关供应商03目前供热行业在关键的用户侧,依然缺乏数字化管控的手段,导致热力行业的信息化、数字化成为 了空中楼阁,纵然智慧供热进行得如火如荼,但缺乏底层数据支撑的智慧供热,成为了一个摆设。供热公司运营效率低l 信息化程度低,水力和热力平 衡失调,无法自动控制l 数字化经营能力差,单点优化 效果无法发挥l 投诉压力大 02资金方缺优质资产l 水质适应性差,设备寿命短l 维护和更换成本高,室温调控 无法自动闭环,发挥不了作用l 绿色金融投资压力大,传统解
3、决方案节能效果不明显终端用户供热质量差l 区域间乃至每户存在较大温差l 过冷过热影响体验,存在较大 浪费05热源公司成本压力大l 价格倒挂,亏损严重l 能源结构调整,投入大l 能源成本节节攀升01行业现状04国务院发布碳中和路径推动热计量2030年,碳达峰主要目标:新型智慧供热系统示范推广 期,实现供热行业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主要目标:新型智慧供热系统全面建成,实现供热行业从低碳走向零碳。供热能源储能元件+低质能源汇集地!2024年03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 降碳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函2024 20号)l 各地区要结合实际制定供热
4、分户计量改造方案,明确量化目标任务和改造时限。l 逐步推动具备条件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按用热量计量收费,户内不具备供热计量改造价值和条件的 既有居住建筑可实行按楼栋计量。l 北方采暖地区新竣工建筑应达到供热计量要求。l 加快实行基本热价和计量热价相结合的两部制热价,合理确定基本热价比例和终端供热价格。2021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国发2021 23号)l 加快推广供热计量收费2024年03月13日,国务院发布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国发2024 7号)l 有序推进供热计量改造,持续推进供热设施设备更新改造。全域协同 新型智慧供热概念新型智慧供
5、热新型智慧供热是指在双碳目标引导下,围绕碳生态,以安全、低碳、舒适、高效为目标,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与供热系统“源-网-荷-储”深度融合,以适应“多能互补、按需供热”的应用场景,达到热电协同、源网协同、荷网协同的全域协同热能管理模式。从 供热,走向以需求端数据为核心的 供热以 为基础,实现 ,从而走向户内电网热源热力站热用户单元全域协同热量指数流量指数热电协同热电协同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供热系统融合,将显著提升供热系统的灵活性和精细化管理水平,重构热源和供热方式,深入推进“热电协同”,显著降低化石能 源需求,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水平,实现减污降碳双重受益,有利于提 高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
6、设,提高能源的利用水平,从而为能源低碳转型 创造有利条件,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源网协同多能互补是面向终端用户电、热、冷、气等多种用能需求,因地制宜、统筹开发、互补利用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优化布局建设一体化集成供能形式,通过多种能源联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智能微网等方式,实现多能协同供应和能源综 合梯级利用,提高整个系统的一次能源利用率。供热能源的80%是化石能源,而 化石能源综合梯级利用,将导致热电比上升,热能供应量锐减。光能和风能等清洁 能源的利用,气候对清洁能源和热源需求的波动,这些都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