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行业深度系列报告之七~合成生物学:掘金合成生物拥抱产业机遇-240712(6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精特新行业深度系列报告之七~合成生物学:掘金合成生物拥抱产业机遇-240712(65页).pdf(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证 券 研 究 报 告掘金合成生物,拥抱产业机遇专精特新行业深度系列报告之七-合成生物学证券分析师:刘靖 A0230512070005 王雨晴 A0230522010003 研究支持:郑菁华 A0230123060001 联系人:王雨晴 A0230522010003 2024.07.12证券研究报告2核心观点核心观点合成生物学:从“前沿科学”向“实用科学”发展,成为产业级别投资机会。理论、技术、应用交织推动,合成生物在多个应用领域展现颠覆性、渗透性作用,具备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潜力。中国市场:战略定位抬升+创新能力增强+完备工业基础,共推产业从1至N迸发。政策端:生物制造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2024),建设产业集群或成为越来越多省市工作重点。研发端:中国后来居上,成为全球合成生物学专利申请和技术研究主力。生产端:中国发酵产业链完善,产能全球第一,为技术落地提供“硬核支撑”。上游:使能技术:技术成熟度不一,后发者有追赶和弯道超车机会。DNA测序技术中国与国外并跑,DNA编辑、DNA合成领域中国快速追赶。分析仪器:“三大谱”是国产替代重点,高端化步伐有望加快。生命科学仪器:生产型设备需求量大,具备技术与客户积淀的厂商更受益国产替代进程。中游:成长性与下游景气度高度相关,需等待各类应用商业化拐点。下游:生物医药:原料药生产高效节能,创新药部分商业化。农业:减排、防害两大路径,仍面临四
3、大挑战。食品:功能性/零卡具前景,替代蛋白契合大食物观。消费个护:生物基渗透率高,胶原/多肽发展较快。大宗化学品:渗透率较低,降本系突破关键。高性能材料:具备商业化潜力,须兼顾性能+成本。生物能源:我国生物质发电成熟,生物燃料未来可期。相关标的:上游:海能技术(430476.BJ)、新芝生物(430685.BJ)、联川生物(874281.NQ)(新三板);下游:锦波生物(832982.BJ)、美邦科技(832471.BJ)、无锡晶海(836547.BJ)、欧康医药(833230.BJ)、辉文生物(832402.NQ)、创健医疗(T31464.NQ)(新三板挂牌在审)、蓝晶微生物(未上市)、昌进
4、生物(未上市);中游:辉文生物(832402.NQ)、蓝晶微生物(未上市)。风险提示:合成生物学技术发展不及预期;产品获批进度不及预期;下游推广不及预期;产能建设不及预期fYaVbZaY8X9WfVaYbRcMaQmOqQoMmQkPoOoRjMoPnQaQrRvMwMoNzRuOsOqN主要内容主要内容1.合成生物学:产业级别的投资机会2.中国市场:三重关键&有利因素,共推产业从1至N迸发3.上游:专业性强,把握技术创新周期和国产替代机遇4.下游:产业化初期,医药、消费、能源领域进度领先5.相关标的及风险提示3证券研究报告41.1 1.1 合成生物学:重塑生物技术发展路径合成生物学:重塑生物
5、技术发展路径理论层面:合成生物学创新生命科学研究范式,从“格物致知”到“造物致知”合成生物使用工程学方法认识和设计生命系统:(1)“自下而上”,设计、构造新的生物元件、组件至系统;(2)“自上而下”,对现有的、天然的生物系统进行优化和改造。应用层面:合成生物学“造物致用”,为生物经济发展提供底层支撑一方面,合成生物升级原有的生物技术至系统化、标准化高度,推动生物技术的平台化发展。另一方面,在学科交叉和技术整合的基础上孕育技术创新的飞跃。VS其他生产方式,合成生物是补充或颠覆性技术,在助力化工原料生产、改进传统发酵工艺、开发新型分子材料方面作用积极图:合成生物学理论及产业意义图:合成生物技术优势
6、资料来源:波士顿咨询中国合成生物学产业白皮书2024,申万宏源研究资料来源:曾艳等合成生物学工业应用的现状和展望,申万宏源研究证券研究报告51.2 1.2 产品制造过程:正向循环、系统性强产品制造过程:正向循环、系统性强合成生物产品制造流程:正向循环、紧密相连、系统性工程基于工程化平台(DBTL循环)确定合成生物解决方案。分细胞工厂、多酶级联体系、无细胞/类生命平台三种路线,后两者均为体外合成;规模化生产,分生物发酵、酶催化两大工艺;商业化落地。商业化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选准产品赛道,即在产品立项阶段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全局规划。从工作全流程看,合成生物产品制造统筹考虑技术、设备、工艺、市场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