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2024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报告(1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环境部:2024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报告(18页).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报告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生态环境部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生态环境部珠江南海局监测与科研中心广西大学广西南海珊瑚礁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2024 年 7 月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报告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报告目录前言 1一、黄岩岛地理概况 3二、黄岩岛海域环境质量状况 6(一)海水水质 6(二)海洋沉积物质量 7(三)海洋生物体内污染物残留水平 7(四)海面漂浮垃圾分布状况 8三、黄岩岛珊瑚礁生态系统状况 9(一)造礁石珊瑚群落状况 9(二)珊瑚礁关键生态类群状况 18(三)面临的主要压力和生态风险 22(四
2、)珊瑚礁生态健康状况综合评估 24专栏 黄岩岛及周边海域科考历史 26编制说明 301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报告黄岩岛(民主礁)位于海南省三沙市中沙大环礁的东偏南方向,是我国渔民的传统作业区和天然避风港,也是维护南海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生境,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生态价值。加强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调查和保护研究,事关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保障南海海域生态环境安全等重大战略需求。在有关部门及科研机构长期科学调查基础上,2024 年 5 月至 6 月,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生态环境部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生态环境部珠江南海局监测与科研中心等单位成立专业化调查队,系统开展了黄岩
3、岛海域生态环境状况现场调查,调查内容涵盖海水水质、沉积物质量、生物质量、海洋垃圾,以及珊瑚群落、礁栖鱼类和典型生物类群等,累计获取各类样品 600 余份,调查影像资料 289 GB。并联合广西大学广西南海珊瑚礁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等,对历年来的黄岩岛海域相关科考调查和研究成果、卫星遥感调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估。调查评估结果表明,黄岩岛海域环境质量优,海水水质、海洋沉积物质量等级均为一类,鱼类样品中的重金属、石油烃等污染物残留量均低于评价标准限值,海水、海洋沉积物和鱼类样品中均未检出氰化物,海面漂浮垃圾密度处于较低水平。黄岩岛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本次调查
4、共记录造礁石珊瑚 12 科 34 属 109 种,为有调查记录以来物种多样性记录最丰富的一次,活造礁石珊瑚的平均覆盖度为28.6%,造礁石珊瑚幼体补充量较高;珊瑚礁生物多样性丰富,现场调查记录到礁栖鱼类 23 科 125 种,以及壳状珊瑚藻、砗磲、苍珊瑚、多孔螅、海葵等其他关键生态类群;现场调查未发现珊瑚向大型藻的相变,未发现珊瑚礁病害现象,长棘海星等敌害生物前言32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报告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报告黄岩岛(民主礁)是我国固有领土,位于海南省三沙市中沙大环礁的东偏南方向,周长约 55 千米,面积约为 150 平方千米,距海南岛最近距离约 890 千米,距海口市
5、约970 千米,距西沙群岛的永兴岛约610 千米。黄岩岛是一个呈等腰三角形的大环礁,其环礁的北端有一露出水面称为“黄岩”的大礁岩,面积约4 平方米,东南部潟湖通道西侧的最大一块礁岩称为“南岩”,面积约 3 平方米,在西南角礁坪外侧也分布有大块礁岩。环礁围着的中间三角形潟湖,面积约 130 平方千米,水深最深约 20 米。黄岩岛的东南端有一个连接潟湖与外海的通道,宽360400 米,中间水深 611 米,能够在涨潮、退潮时与外海进行水体交换,可供小型船舶通航,为附近船舶的避风港。黄岩岛海域拥有丰富的造礁生物、鱼类等海洋生物资源,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渔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海洋生
6、物多样性使其具备重要的资源价值、生态价值和科研价值。一、黄岩岛地理概况量少。此外,黄岩岛造礁石珊瑚群落还表现出对海水温度升高具有较好的抵抗力和耐受性。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黄岩岛可以为南海造礁石珊瑚及相关物种提供重要栖息地和庇护所。黄岩岛遥感影像图前言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报告一、黄岩岛地理概况 黄岩岛区位示意图76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报告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报告(一)海水水质(一)海水水质2024 年 5 月 6 月的调查结果表明,黄岩岛海域的海水水质等级为一类,所有调查点位海水中均未检出氰化物、铜、铅、镉、总铬、汞、砷等,海水中悬浮物、化学需氧量、无机氮、活性磷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