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寇全强 医院后勤安全体系建设.pptx4.28.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 寇全强 医院后勤安全体系建设.pptx4.28.pdf(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1920 惠民医院 1962 豫北医专附属医院 2003 河南省结核病医院挂牌 1896 博济医院 1949 哈利生医院迁入 1922 惠民护士学校 1950 平原省省立医院 仁心仁术 博济惠民 2016 综合楼投入使用 2019 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 历史脉络 1996 国家首批三甲医院 1982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医院规模 医院占地310亩 建筑面积40.6万平方米 核定床位4100张、现有职工3844人 副高及以上职称人员551人 博士、硕士1297人 年门急诊量100万余人次,出院患者12万余人次,手术患者5万余例次 现有工作人员3655名 副高以上职称人员413名 博士10
2、0人、硕士956人 历经128年发展,由一个西医诊所发展成为省直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百余年来,秉承着“仁心仁术 博济惠民”的精神,守护着中原大地上亿万人民的健康。仁心仁术 博济惠民 前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急难险重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仁心仁术 博济惠民 研究背景 随着医疗改革的推进和国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问题变得日益重要。然而,医院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地方,人员众多,业务复杂,安全隐患也相应增加。为了保障患者和员工的安全,医院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医院后勤安全体系建设是一个至
3、关重要的任务,它涉及到多个层面和维度,旨在确保医院运营的安全、高效和稳定。CONTENTS 后勤安全体系建设-理念建设 2 3 4 5 6 医院后勤现状分析1 目录 后勤安全体系建设-后勤安全体系建设-组织建设 后勤安全体系建设-机制建设 后勤安全体系建设-设施建设 医院后勤现状分析 安全生产程序化与传统管理模式的矛盾 安全管理一体化与管理半径过大的矛盾 后勤“大安全”建设与信息化基础薄弱的矛盾 1 仁心仁术 博济惠民 安全生产程序化与传统管理模式的矛盾 习惯于被动服务,善于解决问题而怠于发现问题,导致潜在风险暴露率降低,安全隐患爆发率增高;采用粗放式行政管理手段,缺乏绩效考核、激励惩罚机制,
4、导致后勤人员积极性降低、责任感弱化;规章制度、SOP(标准化作业程序)欠缺,导致日常工作经验主义盛行,安全保障机制容易流于形式。为有效避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医院后勤安全管理工作程序化,操作规范流程化,工作职责表单化。员工应依据安全生产工作流程,列出每一个程序的风险隐患,定期排查隐患并发现事故先兆,及时排除并上报任何隐患和事故。医院后勤传统管理模式 现代安全管理理论 仁心仁术 博济惠民 安全管理一体化与管理半径过大的矛盾 医院后勤安全管理工作应当依据医院运营与隐患爆发的规律,制定科学的规章制度和执行规范,有效运用现代科学管理理论与方法,并通过有计划的组织、协调、控制手段,达到降低各类安全生产事
5、故爆发可能性的目的。后勤安全管理工作的系统性、协作性、专业性尤为重要。从业务覆盖范围方面,医院后勤保障工作从专业机组设备的维护保养到门窗桌椅的修缮,涵盖了医院日常运营的方方面面,涉及业务种类普遍比较繁杂,导致业务层面管理半径较大。从设备设施的分布情况来看,后勤重点机房多位于各楼宇地下楼层或主要楼宇外围区域,后勤管井及其他设备设施位于各病区,呈现多点散在分布方式,导致物理层面管理半径较大。医院后勤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普遍不足,一专多能型人才少之又少,对高效、专业的业务协同提出了巨大挑战。医院后勤安全工作的系统化建设标准势必要向人员、时间、空间、管理半径四点因素作出妥协。仁心仁术 博济惠民 后勤“大安
6、全”建设与信息化基础薄弱的矛盾 从医院后勤“大安全”建设的角度出发,应进行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全要素地进行安全管理,对各种安全隐患做到“提前预警、及时发现、可管可控”,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传统医院管理思维认为,医院后勤局限于水、电、气、暖、物资、房屋的日常管理维护工作,对后勤设备设施信息化改造长期投入不足,导致医院后勤设备设施信息化覆盖率低;后勤人才队伍建设缺失,导致后勤信息系统应用质效低下。仁心仁术 博济惠民 传统后勤与智慧后勤 后勤安全体系建设-理念建设 患者服务导向 文化建设 员工培训 2 仁心仁术 博济惠民 患者服务导向 树立“谁主管,谁负责,谁落实”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