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广州韧性供排水管线的实践(1)(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广州韧性供排水管线的实践(1)(1).pdf(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构建广州韧性供排水管线的实践广州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吴学伟2023年11月个人简介吴学伟广州水投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吴学伟 广州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 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先后主持完成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5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7项,发明专利8项,出版专著2部。一直致力于水务运营管理建设,科技创新,全面提升供排水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集团简介广州水投集团2008年12月16日成立,2022年资产总额669.04亿元,主要负责广州中心城区供排水、滨水土地及其附属水利设施等涉水项目的投融资、建设和营运,覆盖供排水全产业链。十家子公司在职员工超
2、1万名资源和产业板块工程和设计板块运营板块供水排水净水占全市供排水总产能近7成供排水综合产能规模1088万吨/日供水能力约557万立方米/日14座自来水厂,市政管网总长约9800公里覆盖海内外市场“走出去”战略的排头兵。涵盖22省、77市,以及东南亚、非洲地区污水处理能力约531万吨/日25座污水处理厂资源整合土地集约利用、水务现代化服务、物业租赁与管理、相关产业园生态园开发运营国际省市级重点工程承建了西江引水工程、北部水厂、深隧以及沥滘、石井、西朗等9座地埋式净水厂等大批国家、省市级重点工程及新型生态基础设施三大业务板块养护管网约18312公里总抽排能力14万立方/小时供排水应急基地15个应
3、急供水能力480吨/日韧性城市吴学伟“韧性城市”已列入中央到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韧性城市”已成为国家战略,韧性供排水是韧性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 要 内 容01020304韧性供水系统建设韧性排水系统建设降本增效实现价值保障关注重点构建广州韧性供排水管线的实践01韧性供水系统建设韧性供水系统建设关键问题及提升策略0405加强终端配套老旧管网仍有一定存量,部分区域
4、漏损严重,高位地区偶发缺水缺压。提升策略:“终端优质供水”升级智慧化保障体系现有智慧供水系统源、厂、站、网、端各板块资源体系需进一步整合。提升策略:“智慧供水管理”01完善水资源配置部分水厂应急备用能力还不完善,缺少应急备用水源。提升策略:”四源备济结合“03优化输配水系统水厂间调水主干供水管网及沿线加压泵站建设不足,储水容积偏小。提升策略:”互联互通调配”02提高供水产能供水能力韧性不足,难以保障中远期服务人口用水需求。提升策略:”产能适度超前”发展现状广州市现状供水水源以地表河流(西江、东江、北江、流溪河)为主,占比99%。水源格局至2020年,全市水厂37座,总产能823万m/d。中心六
5、区及花都区由水投集团统一管理(16座水厂产能551万m/d,占比约67%)水厂布局81.1 完善水资源配置”四源备济结合“在“三江四源”饮用水源格局基础上(现状取水规模633万m/d),推进相关常规水源工程建设(2025年取水规模674万m/d),夯实水源安全韧性。巩固“三江四源”常规水源格局9西江东江北江流溪河101.1 完善水资源配置”四源备济结合“以珠江西航道、流溪河、刘屋洲避咸池、芙蓉嶂水库作为应急备用水源(取水规模274万m/d),在必要情况下通过主客水混合实现互源互济。推进应急备用水源建设 四大水源备济结合,西江、北江以备为主(100%备用),东江、流溪河以济为主(目前实现约25%
6、共济能力)。ISO 200S 1/2000MAV 0流溪河珠江西航道芙蓉嶂水库刘屋洲避咸池产能适度超前,通过产能富余、增加调蓄能力的方式构建均衡韧性的供水产能布局。用管理服务人口校核供水设施能力,满足供水需求,提升应对应急条件下的供水能力。合理增加供水产能和调蓄能力江村水厂穗云水厂北部水厂石门水厂西村水厂南洲水厂西洲水厂新塘水厂花都水厂广泉水厂梯面水厂石角水厂东部水厂1.2 提高供水产能“产能适度超前”中心城区八厂互补花都区集约优质水资源中心六区+花都区(现状)14座水厂,设计规模555万m/d。2022年,日均用水量507万m/d,余量10%2022年,最高日用水量557万m/d,略超设计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