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欧洲协会:欧洲对华政策报告(2023)(7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欧洲协会:欧洲对华政策报告(2023)(78页).pdf(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1 2 欧洲对华政策报告欧洲对华政策报告(2022023 3)总第 7 期 复旦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 上海欧洲学会 2024 年 4 月 申明申明 (1)本报告由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中欧关系研究中心和上海欧洲学会共同发布。(2)本报告内容只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上述机构观点。(3)作者和上述机构拥有本报告全部知识产权,未经同意,请勿转载和发表。联系方式:, 3 目目 录录 前言 04 2023 年欧盟对华政策06 2023 年德国对华政策11 2023 年法国对华政策17 2023 年英国对华政策24 2023 年意大利对华政策30 2023 年西班牙对华政策35 2023 年丹麦对华政策40
2、 2023 年瑞典对华政策44 2023 年匈牙利对华政策48 2023 年波兰对华政策54 2023 年捷克对华政策58 2023 年罗马尼亚对华政策62 2023 年爱尔兰对华政策67 2023 年克罗地亚对华政策72 2023 年波罗的海国家对华政策75 4 前前 言言 2023 年欧洲对华政策的最显著特征是寻求和中国构建更为紧密但有领域限制的经济合作关系的意愿在增强,但在政治上对中国的不信任感和疏离感也在持续提高。尽管这一年双边高层的频繁互动和经贸关系事实上的巩固为中欧战略与政治互信提升提供了令人乐观的情绪支持,但欧盟及诸多欧洲国家通过持续推动对华“去风险”和加强与西方同盟的政治和防务
3、关系,及拓展与广大全球南方的综合性关系,又为欧盟正加强和中国开展地缘政治竞争对外行动提供了明显注脚。欧盟针对盟国和全球南方的对外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服务于与作为其“制度性对手”的中国的竞争,譬如欧盟在这一年里加强了和日本、印度等与中国有政治或安全矛盾的国家的战略与防务关系,及与美国开展了在所谓印太地区的军事合作这些明显中国并不乐见的行动。因此,有充分理由相信 2023 年欧盟正强烈追求与中国更紧密的经贸关系(“去风险”领域除外),但其实也在强化和中国开展地缘政治竞争的能力,并寻求相应机会。因此,可以完全肯定欧洲加强对华经贸合作的诚恳意愿,但对中国而言,还得看到这一意愿背后所潜藏的与中国开展地缘政治
4、竞争的意图,包括其能力的提升。欧洲这一对华矛盾现象符合欧盟 2019 年制定“对华战略文件”后其对华战略的一贯立场,在这一“文件”中,欧盟将中国定位为“伙伴、竞争者和对手”,这一充满内在矛盾性的对华角色定位高度暗示欧盟的对华政策将具有“软的更软,硬的更硬”的长期特性,虽经全球疫情、俄乌冲突而未改。是故,2023 年欧盟及其成员国基于多种原因主动坚持自 2022 年底以来所寻求改善和中国关系的立场,这些原因包括中美博弈烈度的相对缓和、跨大西洋关系因美国不久后大选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俄乌冲突旷日持久背景下欧洲经济的持续下滑、及中欧双边经贸关系中不利欧洲局面的产生等,但鉴于欧洲赋予中国的长期身份定位和
5、欧盟自我身份从“规范强权”向“地缘政治强权”的转移,欧洲及其成员国对华政策的合作、竞争及对抗的同时存在也就不足为奇。只是 2023年它对在双边层面推动合作的强调更为明显,而它在第三方所开展的针对中国的很多竞争与对抗行动因低调掩藏而不太为人所知。对中国而言,它依然可以充满信心获得来自欧洲在经济乃至国际治理领域的双边合作诉求,但与此同时在所有领域的双边冲突也会或强或弱的存在或出现。即使在经济领域,或尤其在经济领域,中欧间的合作会加深,但矛盾也会日益凸5 显,尤其欧洲会以“去风险”的话术来提供自我行动依据,并采取更具挑战性和系统性的方法来抵制来自中国的高烈度竞争,并通过涉华事务和在第三方的地缘政治竞
6、争来配合对华经济竞争。总之,欧盟未来的对华政策是乐观和悲观、友谊和敌意、稳定和混乱的混合体,这些特征取决于欧盟及其成员国在何时何地和针对哪一领域发展对华关系。无论如何,对中国而言,需要高度重视和精细区分欧盟和成员国及欧洲内非欧盟成员国(包括英国)对华政策的细微而又重大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是确保中国能够和欧洲即使存在深刻的政治误解和不信任条件下,依然能发展具有正面意义的中欧关系的条件。因此,决定中欧关系未来的基础不完全是中国与欧盟的合作,尽管它非常重要,而很大程度上是中国与德国、法国、匈牙利、塞尔维亚、希腊和广大其他欧洲国家间的双边合作。在大国竞争的宏阔背景下,中欧应致力于双方更为精细、深沉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