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2019中国开放式创新观察(2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6氪:2019中国开放式创新观察(29页).pdf(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从技术突破到体系革新-中国开放式创新观察36氪Kr8创新咨询 | 编制长江商学院创创社区 | 学术指导致谢致谢本报告的编写离不开中国创新生态中各个环节参与者的无私贡献。中国开放式创新的发展离不开具有开创性精神的创业者、整合梳理行业资源的孵化器和加速器、敏锐发现市场价值的投资机构、通过学术研究赋能产业发展的学术院校、拥有开放共赢心态的各垂直领域领导企业以及人力资源、技术研发、资本市场、消费市场、产品与设计领域的专业服务机构。正是这些组织与个人在不断实践中探索着中国开放式创新的发展方向,才使得我们有机会管窥企业创新的发展与经验。贡献者贡献者作者陈宇阳36氪 Kr8创新咨询总监黄震沃尔沃亚太 战略与
2、业务管理其他贡献者崔行健李寅腾林能为Kapil Kane吕楠郭小言黄宇令张茜徐晋王楠马成林宛妘廖苑伶王艺瑾Tina HuangSubrina Shen及其他贡献者学术指导长江商学院刘劲 教授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陈劲 教授知识产权声明本报告不含盈利目的,作者许可通过CreativeCommons CC-BY-ND 4.0协议共享给中国创新生态圈所有参与者。任何实体或个人均可以在标注作者且不作任何修改的前提下自由地使用报告内容。在没有得到作者许可的前提下,对报告任何形式的修改均不可再次传播。作者保留对侵权行为追究的权利。目录目录开放式创新的缘起开放式创新的缘起4开放式创新在中国开放式创新在中国74M1
3、D 开放式创新框架开放式创新框架10人力资源市场创新人力资源市场创新12技术市场创新技术市场创新15资本市场创新资本市场创新18消费市场创新消费市场创新21产品与模式设计创新产品与模式设计创新24结语结语27相关概念:技术发展的“S”型曲线技术演化通常经历四个阶段:技术出现、快速增长、缓慢增长、技术极限,呈现出“S”型曲线。当一项技术发展到曲线末端时,技术相对成熟、市场需求接近饱和、进入壁垒降低、竞争加剧。如果企业没有全新技术替代现有技术,将面临市场萎缩的风险。尽管开放式创新的最初起源众说纷纭,但业内普遍认为是美国制药行业最早在研发领域引入开放式模式,从而突破了技术发展的“S”曲线瓶颈,获得系
4、统性持续增长。通常来说,制药企业主要通过新药开发获得专利许可,在专利期内可以独占市场机会、产生收益。但在新药研发过程中,由于专业设备与耗材投入成本高、临床试验阶段合规流程长且存在多种不确定性风险,导致研发成本与时间不可控、甚至项目整体失败。面对这样的困境,强生、辉瑞、拜耳、诺华等企业为分散研发风险、尽早发现有潜力的技术方向,先后通过与学术机构建立联合实验室、开放科研资源、设立战略投资基金等方式,利用企业外部人才与技术提高企业研发效率。其中最为活跃的强生JJDC投资基金在成立46年间投资了超过150个项目,为其大量专利申请和新药研发奠定了重要基础。开放式创新的缘起开放式创新的缘起2003年,亨利
5、切萨布鲁夫教授在深度调研施乐PARC研究中心的商业化困境后提出了“开放式创新”理论。亨利教授将企业的技术开发流程分为前期技术研究与后期产品开发两个阶段。在现有体系下,企业只用内部资源研发产品,只有符合现阶段市场需求的技术才会获得商业化机会他将这种体系称为“封闭式创新”;而与之相对的“开放式创新”,则强调前期技术研究与后期产品开发多样化,包括:企业在研究阶段积极与外部优秀人才合作、吸纳外部知识与能力,以加速内部创新;在产品开发阶段,鼓励和支持员工和外部公司发现既有技术的新应用,并对其进行授权或投资占股;借助加速器、风险基金等外部资源推动技术的商业化落地。1961收购杨森制药现强生杨森研发JJDC
6、战略投资基金1973JNJ创新中心开放式研发中心2013覆盖全球的4个创新中心13个创新孵化器2019成立JLAB开放医疗孵化器2012早期探索早期探索“ “开放式创新开放式创新” ”概念概念(图1-0-1:强生创新组织发展)4 4中国开放式创新观察中国开放式创新观察Picture Source: Google开放式创新的缘起开放式创新的缘起开放式创新的缘起开放式创新的缘起2002年,飞利浦CTO胡瑟Ad Huijser主张通过建立孵化器探索新技术、拓展新市场。胡瑟认为,在原来的“设计-研发-商业化”的过程中,新想法必须为现有业务带来明确价值,这导致很多有价值的新鲜创意因为业务部门不愿承担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