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2023区块链运行服务治理实施指南-以联盟链研究为例(3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2023区块链运行服务治理实施指南-以联盟链研究为例(33页).pdf(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 区块链运行服务治理实施指南 以联盟链研究为例 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 2023 年 11 月 版权声明版权声明 本报告版权属于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并受法律保护。转载、编摘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报告文字、图表或观点的,应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被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编制工作组 编写组成员:聂丽琴 张开翔 胡达川 王硕 张龙 毛嘉宇 郭林海 张松松 杨波 金博 杨雨 李力 唐仕豪 郭坚 谢谨 李增兴 张文翰 黄步添 焦颖颖 陈鹏 王欣明 王旻 邵兵 韩鹏 参 编 单 位: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秘书处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银联金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市竞天公
2、诚律师事务所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云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拉卡拉支付股份有限公司 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前言前言 区块链项目与中心化组织项目存在较大不同,其业务方、实施方、普通用户较为多样,导致项目治理工作更加复杂。各方对工作的理解也会不同,在技术落地、应用探索、链上协作过程中会存在不同意见。随着区块链治理理念和实践逐渐成熟,治理工作正从过去的中心化管理的方式向分布式管理的方式探索、转变。为此,联盟组织产业机构、金融机构共同开展区块链分布式治理研究,联盟链治理范畴内的区块链治理是我们主要的讨论对象,在各方持不同意见
3、的情况下求同存异,探索一种合理的机制让各方诉求得到平衡。前期,联盟已经发布区块链运行服务治理框架研究(关注联盟微信服务号“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获取相关报告),工作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产业各方治理实施经验和探索,形成具有参考意义的实施指南。围绕制度建设、技术治理、业务治理三方面,从章程制定、决策机制、审核评估、区块链系统搭建等八个环节提供方法与指引。通过各机构在供应链金融、大宗商品仓单、金融司法等领域的实践案例,生动展现区块链治理的实际应用方法和效果,为行业提供从理论到实践的经验参考。目录目录 一、一、概述概述.1 二、二、实施指南实施指南.2 2.1 制度建设.2 环节一:章程制定.2 环节二
4、:决策机制.3 环节三:审核评估.5 2.2 技术治理.6 环节四:区块链系统搭建.6 环节五:区块链系统升级.8 环节六:角色和权限治理.9 2.3 业务治理.11 环节七:业务标准制定.11 环节八:数据治理.13 三、三、参考案例参考案例.16 3.1 司法链.16 3.2 供应链金融.18 3.3 应收款链.20 3.4 大宗商品仓单登记.22 四、四、总结总结.26 附录:参考文献附录:参考文献.28 一、一、概述概述 1 一、一、概述概述 近年,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政策趋动下产业各方主动作为,区块链技术飞速发展,加之区块链网络的成员角色众多,在
5、行业背景和价值诉求等不同的维度上存在较大差异,区块链技术的治理难以沿用传统 IT治理方案,成熟、体系化的区块链治理方案成为各方的迫切需求。区块链治理的目的是促进各成员进行不断的沟通和博弈,协调各成员的冲突或利益诉求,追求在多方之间达成共识,共同建立并采用一系列可操作的规则、机制和方法,最终有效管理和维护区块链网络,实现区块链项目稳定运行。区块链治理横跨区块链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通过以下三方面保证区块链项目安全有序地运行。一是制度建设:制定和发布对区块链系统的核心规则和政策;二是技术治理:关注区块链系统的技术实施和运维管理;三是业务治理:对区块链系统中各类业务活动进行规范和管理。本指南为区块链治
6、理提供规范和指导,保障区块链项目的安全性、可信度、高效性和合规性,保护各成员的权益并促进区块链生态、社区和产品健康可持续发展。二、二、实施指南实施指南 2 二、二、实施指南实施指南 本指南主要从制度建设、技术治理及业务治理三个方面中的章程制定、决策机制、审核评估、区块链搭建、区块链系统升级、角色和权限治理、业务标准制定、数据治理八个环节进行说明。2.1 制度建设制度建设 区块链治理的运行依赖于明确的规则框架,制度建设作为规则的初始设置,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环节一:章程制定环节一:章程制定 章程作为区块链治理的基础,承载着区块链治理的各种规则。区块链委员会作为区块链的管理组织,负责章程的制定、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