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量联行&21世纪经济研究院:2023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10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仲量联行&21世纪经济研究院:2023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106页).pdf(106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2023年的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 如约在“第二届中国(澳门)国际高品质消费博览会暨横琴世界湾区论坛”上与各位读者见面。与过去三年相比,2023年是迎接变化的一年。从宏观形势来看,线下消费蛰伏三年后再度重启,国内城市全面放开,国际旅行全面复苏,商务部也将今年定位为“消费提振年”,希望通过消费推动整体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从消费行业看,依托实体消费场景进行的多元化消费正在凸显其魅力,如2023年的各类演出赛事在高频举办的背景下依然“一票难求”,反映出上升的体验消费诉求。但与此同时,消费者也更为理性,“报复性消费”不再出现
2、,品质消费更受推崇。复杂而多变的消费衍变趋势,有可能对未来数年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工作产生影响。因此我们也需要更多角度地去观察、理解和评测一座城市的消费魅力。为此,我们的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 也在2023年随之变化。首先,评测城市的名单在增加。2021年评测城市19座,2022年增加到26座,今年则进一步扩容到29座。导致这一变化的因素主要来自三方面。第一是截至2022年末,已有越来越多的城市明确提出要在“十四五”或2023年左右建成国际性或区域性的消费中心城市;第二是自2019年启动这项评测工作后,我们所积累的经验逐渐能够承担更为复杂和多元化的城市评测工作;第三是这份报告获得了越
3、来越多城市和消费领域专家学者的认可,给予了我们很多的建议和支持。其次,这是21世纪经济研究院与全球领先的商业地产服务和投资管理公司仲量联行首次联合发布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评测报告。继2023年4月联合发布 女性消费力洞察报告 后,双方基于各自的专长与研究实力,进一步深化了智库合作。最后,今年的评测体系更加完善,评测维度更为多元化,报告结论更具创新性。基于报告全新的研究视角,21世纪经济研究院与仲量联行的共同目标是:希望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帮助国内城市了解消费行业的发展趋势,并依托城市自身的资源禀赋、历史文化基底去塑造具有独特魅力和竞争力的消费标签,助力其实现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这一目标。从
4、今年的最终评测结果看,上海和北京依然拥有明显优势,是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前沿标杆。与此同时,2023年的评测发现了更多城市的闪光点,这可能会帮助这些城市朝着特色化、专业化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目标去建设。前言2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目录01 指数篇2023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指数 402 经济篇“双轮驱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3203 城市篇“因地制宜”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路径探索 4604 案例篇“名店经济”2023城市促消费与名城名店优秀案例 943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01指数篇2023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竞争力指数今年是
5、“消费提振年”,以消费促经济,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421世纪经济研究院 丨仲量联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4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年度报告(2023)的评测对象为中国大陆(不含港澳台地区)的29座城市,包括:首批5座率先开展培育建设的城市: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15座万亿GDP城市:深圳、苏州、武汉、成都、杭州、南京、青岛、长沙、宁波、无锡、郑州、福州、济南、合肥、西安;7座省会级城市或计划单列市:南昌、南宁、昆明、贵阳、大连、厦门、沈阳;以及2座拥有免税消费政策支持的海岛城市:海口、三亚。采集数据的截至时间为2023年9月30日。其中,因重庆行政范围远超其他城市,
6、为增强城市在总量指标与人均指标之间的可比性,重庆的数据取值范围调整为主城都市区;其余28座城市为市域全境数据。评测维度包含8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61个三级指标。采用各层级组合赋权重的计算方式,将三级指标权重汇总为100%对应其二级指标,二级指标处理方式同理,最后所有一级指标总权重加总为100%。各三级指标均采用标准化值的计算方式处理原始数据,以确保不同指标之间的可比性和一致性,计算方法为标准化值(Standardized Value)通常也称为z-score,是指一个正态分布的 模型里,某一个数值离中间值或者平均值有几个标准差的距离。公式为z-score=(x-)/,其中x为需要正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