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条码在MRO工业品行业应用探索.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品条码在MRO工业品行业应用探索.pdf(8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商品条码在 MRO 工业品行业应用探索 在采购数字化领域,数据连接和共享是供应链协同的基础,而物品编码是商品的底层数据,是采购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在采购数字化领域,由于各个环节的物品编码不统一,导致数据结构和格式混乱、无条理,难以快速、准确地对原料、工业产品等基础数据进行采集和汇总,影响供应链协同。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作为统一组织、协调、管理我国商品条码、物品编码与自动识别技术的专门机构,推广的商品条码是商品流通“身份证”和国际贸易“通行证”,在统一物品编码方面具有先天优势。据亿邦智库调研,作为数字化采购领域重要的分支-MRO 工业品行业,其商品条码覆盖率还不足 30%。在 MRO 工业品行业中,应
2、用商品条码有哪些难点?又该采取哪些举措来加强商品条码在 MRO 工业品行业的应用?对此,亿邦智库调研了西域、震坤行、京东工业品等工业品供应商,与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共同举办了“采购供应链领域物品编码如何统一”的研讨会,进一步深入剖析这些问题。01 MRO 工业品行业的商品条码覆盖率不足 30%MRO 是英文 Maintenance,Repair&Operations 的缩写,通常是指在实际生产过程不直接构成产品,只用于维护、维修、运行设备的物料和服务,即非生产原料性质的工业用品。MRO 工业品行业典型特点是产业链条长,上游高度分散,涉及几十个行业,数百万规模不一的制造企业;下游覆盖了各行各业多元化
3、企业用户,流通环节长,供应链管理极其复杂。在这样一个涉及多行业参与主体、线下多渠道的流通体系的行业中,难以统一物品编码标准已经成为行业共鸣难点。在采购数字化领域,商品条码在统一物品编码标准方面成为重要抓手,据亿邦智库调研,在办公用品行业中,商品条码覆盖率已经达到 95%以上,而 MRO 工业品行业商品条码覆盖率仍不足 30%,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MRO 工业品行业应用商品条码基础薄弱 近几年,随着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线上交易额逐年攀升,交易品类逐渐丰富,从主流电商平台热门销售品类来看,仍以服装、数码产品、家电等通用品类为主,不断向垂直类目细分品类扩展。并且,央国企等大型企业自建电商平台已
4、经成为主流,平台交易品类也主要以办公用品等通用商品为主,再逐步扩展为 MRO 工业品、大宗商品等。据2023 数字化采购发展报告显示,2022 年有超八成央国企开展线上办公用品采购,而仅有超四成央国企通过数字化方式采购 MRO 工业品。可见,相比于其他通用类商品,电商平台关注 MRO 工业品较少,这导致该领域相关商品管理体系不完善,商品条码应用基础比较薄弱,商品条码应用程度较低。【2】MRO 工业品产品 SKU 过千万,编码标识挑战较大 目前,主流 MRO 工业品平台产品 SKU 均在百万以上,部分平台产品 SKU已经超过千万,以京东工业品为例,平台上实现了数字化的产品 SKU 已经超过 30
5、00 万。由于 MRO 工业品产品 SKU 过多,导致其包装类型过多,比如,不同质地的包装、不同外观设计的包装、不同标识信息的包装,这些差别为编码的标识工作带来困难和挑战。具体来看,由于 MRO 工业品包装的质地类型多样,可能就需要多种印刷技术来印制商品条码,需要判断并选择“一维码”形式的商品条码,还是“二维码”形式的商品条码,并判断选择何种颗粒度印制比较合适,这些问题给 MRO 工业品的编码标识带来较大挑战。【3】工业品升级换代较为频繁,编码体系相对复杂 MRO 工业品行业产品典型特征是产品更新换代频繁,比如在性能、材料、技术等方面不断升级,当这些信息发生变化,相应地商品条码也要随之调整。对
6、于大部分中小型 MRO 工业品生产厂商或品牌商来说,需要不断为更新后的商品分配新商品条码并进行编码管理商品,对于商品条码的投入和管理难度较大,因为 MRO 工业品厂商有大量不同的商品,应用商品条码需要投入较多的码段,而且后期维护和管理也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和物力,成本也随之增加。【4】MRO 工业品产品使用场景广泛,商品条码应用范围仍受局限 MRO 工业品产业链条长,使用场景也较广泛。但目前由于产业链仅有部分供应商、央国企电商平台、服务商应用商品条码进行 MRO 工业品的商品管理,导致商品条码应用范围比较受局限。在渠道管理中,由于部分经销商仍更多使用自行贴码,导致供应链管理信息不能共享。在库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