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行业:大模型赋能人形机器人软硬融合共创颠覆性产品-231113(3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行业:大模型赋能人形机器人软硬融合共创颠覆性产品-231113(32页).pdf(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机器人专题 行业研究|深度报告 国内蓝图开启,海内外利好有望共振国内蓝图开启,海内外利好有望共振。11 月 2 日,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人形机器人发展目标,2025 年实现整机批量生产,2027 年要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海外方面,特斯拉人形机器人进展迅速,在两年不到的时间内实现了快速迭代,完成了开发平台建造、Optimus 产品亮相以及电机扭矩控制、环境探测与记忆、双手复杂任务等能力的实现。马斯克预计 Optimus将大
2、规模量产至“百万”量级,预计其单台成本或将低于 2 万美元。软硬融合,打造人形机器人新高度软硬融合,打造人形机器人新高度。软件决定人形机器人高度,算法需与硬件匹配。人形机器人本质是 AI 系统落地物理世界的最佳载体,算法是核心,需与硬件匹配。根据 GGII 预测,到 2026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在服务机器人中的渗透率有望达到3.5%,市场规模超 20 亿美元,到 2030 年全球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200 亿美元。大模型赋能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是未来目标大模型赋能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是未来目标。人形机器人是软硬件能力高集成的实体,商业化的核心突破点在于“AI 大脑”。大模型为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带来了
3、新的突破,使机器人具备更高的事物处理能力和自然语言交互能力。大模型的泛化能力则让研究者看到了人形通用机器人的曙光,泛化能力的出现让大模型能够在没有被训练过的场景中也能表现出色,是 AI 实现通用性的基础。综合使用多种数据模式的信息,可以显著提升模型的性能。因此,端到端的训练方式会在机器人模型领域有更多优势。今年内,科技巨头们纷纷加入了机器人大模型的探索中来,试图找到一条适合于通用机器人的算法道路。目前来看,距离实现真正的具身智能水平的模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来看,距离实现真正的具身智能水平的模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机器人大模型还面临着诸多问题:机器人算法的训练需要大量机器人真实数据,但实际可用于
4、训练机器人学会执行新任务新技能的高质量数据非常匮乏;同时,机器人大模型行动控制的周期仍太长,无法做到实时响应,需要大量算力支撑;人形机器人零部件众多,做好软硬件协同才能发挥其硬件水平。国内顶层设计规划路线,明确量产时间点、关键技术、重点产品以及示范性应用场景,国内顶层设计规划路线,明确量产时间点、关键技术、重点产品以及示范性应用场景,结合海外以特斯拉结合海外以特斯拉 Optimus 为代表的人形机器人持续推进,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迎来曙为代表的人形机器人持续推进,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迎来曙光光。我们看好人形机器人产业趋势,建议关注产业链上的核心零部件相关公司以及大模型公司:总成总成:三花智控(0020
5、50,买入)(汽车组覆盖)、拓普集团(601689,买入)(汽车组覆盖);空心杯电机空心杯电机:鸣志电器(603728,未评级)、鼎智科技(873593,未评级);减速器减速器:绿的谐波(688017,未评级)、双环传动(002472,未评级)、中大力德(002896,未评级);编码器编码器:奥普光电(002338,未评级)、禾川科技(688320,未评级)、汇川技术(300124,未评级)、昊志机电(300503,未评级)、峰岹科技(688279,未评级)、儒竞科技(301525,未评级)丝杠和轴承丝杠和轴承:五洲新春(603667,买入)、恒立液压(601100,未评级)、贝斯特(3005
6、80,未评级)、秦川机床(000837,未评级)、鼎智科技(873593,未评级)、禾川科技(688320,未评级);配套高端设备配套高端设备:田中精机(300461,未评级)、华辰装备(300809,未评级)、浙海德曼(688577,未评级)、日发精机(002520,未评级);传感器传感器:柯力传感(603662,未评级)、昊志机电(300503,未评级);IMU:芯动联科(688582,未评级)、华依科技(688071,未评级)、苏州固锝(002079,未评级)等。大模型大模型:科大讯飞(002230,买入)、鼎捷软件(300378,未评级)、中科创达(300496,买入)等 风险提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