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报】交通运输行业铁路改革专题报告系列之四:突破通过能力瓶颈协同驱动京沪再成长-20200324[2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报】交通运输行业铁路改革专题报告系列之四:突破通过能力瓶颈协同驱动京沪再成长-20200324[27页].pdf(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 突破突破通过能力通过能力瓶颈瓶颈,协同协同驱动京沪驱动京沪再再成长成长 交通运输行业铁路改革专题报告系列之四2020.3.24 中信证券研究部中信证券研究部 核心观点核心观点 扈世民扈世民 交运分析师 S1010519040004 刘正刘正 首席交运分析师 S1010511080004 联系人:汤学章联系人:汤学章 高铁干线高铁干线区段通过能力日趋紧张,其中区段通过能力日趋紧张,其中徐蚌段徐蚌段平平日开行列车日开行列车 154 对对,临近产能临近产能 极极限限。京福安徽京福安徽收购收购带来带来运行图运行图优化契机优化契机,协同,协同提升京沪提升京沪
2、高铁整体通过能力。高铁整体通过能力。 换车提速提升客户体验,换车提速提升客户体验,若若本线本线提价提价 10%或或增厚京沪高铁增厚京沪高铁净利润净利润 12 亿亿,预计预计 未来未来 5 年年京沪高铁京沪高铁业绩业绩 CAGR12%至至约约 210 亿亿,疫疫情短期情短期冲击提供布局良机冲击提供布局良机。 干线干线区段区段通过能力瓶颈通过能力瓶颈凸显凸显,81%跨线车次跨线车次固定固定京沪高铁京沪高铁运行图框架运行图框架,探索探索优化方式。优化方式。 通过能力为单位时间(通常指一昼夜)高铁所能通过的最多最多列车列车对数对数,铁路铁路网络化导致 以京沪高铁为代表的骨干线通过能力日趋紧张。徐蚌段产
3、能紧张限制京沪高铁本线列车 增加,2016 年以来本线列车开行数量维持 4 万列次左右。目前运行图编制跨线优先, 80.6%跨线车次一定程度上固定京沪高铁列车运行图框架。 高铁列车运行图影响因素包括 基础设施、运输组织模式、运行图铺画方式和其他不可抗因素,其中运输组织模式、铺 画方式或为列车运行图优化抓手。 徐蚌段平日开行列车徐蚌段平日开行列车 154 对对,临近,临近极限极限成为成为全线瓶颈,全线瓶颈,建议建议对标日本对标日本优化优化运行图运行图。徐蚌 段两种不同速度列车通过时分相差 4 分 16 秒,时速 350 公里 17 辆长编组列车渐成本线 主流,通过分差和停车次数减少提供运行图优化
4、空间。徐蚌段平日开行列车 154 对、创 全国高铁之最,追踪间隔 4min、5min 占比近 60%。预计主要受山东客流自济南、河南 和安徽客流自徐州,跨线集中汇入导致列车对数较其他高 2440 对。对比日本新干线完 全规格化运行图,建议将京沪高铁划分若干区段,优先铺画区段内满能力、规格化运行 图,再综合考虑跨线集入方案。 协同协同有望有望驱动驱动京沪高铁京沪高铁 5 年年业绩业绩 CAGR12%,本线客座率本线客座率 80%接近接近跨线跨线盈利水平盈利水平。商合 杭(合肥-杭州段)预计 2020Q4 运营,河南、安徽赴沪客流分流至商合杭高铁、有效缓解 京沪高铁徐蚌段压力。预计 2020 20
5、22 年京福安徽净利润-11.0 亿、-3.2 亿、1.9 亿,中 期 2025 年或实现净利润 25 亿左右。京福安徽协同带来运行图优化契机,2025 年京沪高 铁本身有望实现净利润 170 亿180 亿,若京沪本线票价提价 10%叠加京福安徽贡献, 2025 年京沪高铁净利润或至 210 亿左右,高铁名片盈利能力凸显。测算京沪本线 16 辆 编组复兴号客座率 40%可实现盈亏平衡、80%接近 2018 年跨线列车盈利水平。 京沪本线提价确定性提升京沪本线提价确定性提升,高铁高铁消费属性渐凸显消费属性渐凸显。可靠性、高频次和舒适性奠定高铁在 800 公里以下绝对优势,高铁竞争优势推动铁路客运
6、周转量 2013 年止跌回升,占比由 2013 年 29.4%升至 2018 年 41.3%。对比海外,2017 年我国大陆高铁票价仅为德国、日 本、法国、中国台湾 20%53%,京津城际票价调整带来利润弹性 7.5%左右,票价市场 化持续推进效果渐显。京沪高铁本线人均利润仅为航空 24%,航空过去三个航季累计提 价 31%有望传递至高铁。换车提速提升客户体验,若京沪本线票价提升 10%对应 2019 年净利润增量 11.8 亿元。 风险因素:风险因素:宏观经济降速拖累需求;疫情控制不及预期;商合杭通车不及预期;票价市 场化不及预期。 投资策略。投资策略。网络化导致以京沪高铁等干线通过能力日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