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微科技-公司深度报告:乘风新能源创宏伟蓝图、增添新产能以积微成著-230830(3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微科技-公司深度报告:乘风新能源创宏伟蓝图、增添新产能以积微成著-230830(33页).pdf(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公司研究公司研究 公司深度公司深度 电子电子 证券研究报告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后的所有说明和声明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后的所有说明和声明 Table_Reportdate 2023年年08月月30日日 Table_invest 买入(首次覆盖)买入(首次覆盖)Table_NewTitle 宏微科技(宏微科技(688711):乘风新能源创宏伟乘风新能源创宏伟蓝图、蓝图、增添增添新产能以积微成著新产能以积微成著 公司深度报告 Table_Authors 证券分析师证券分析师 方霁 S0630523060001 联系人联系人 蔡望颋 Table_cominfo 数据日期数据日期 2023/0
2、8/29 收盘价收盘价 53.00 总股本总股本(万股万股)15,168 流通流通A股股/B股股(万股万股)11,659/0 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48.24%市净率市净率(倍倍)7.77 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加权加权)6.28 12个月内最高个月内最高/最低价最低价 102.80/49.21 Table_QuotePic Table_Report 相关研究相关研究 table_main 投资要点:投资要点:新能源产业驱动新能源产业驱动IGBT行业高速增长,然而全球市场份额主要被海外企业占据,国产化率行业高速增长,然而全球市场份额主要被海外企业占据,国产化率不足不足35%,国内企业发
3、展空间巨大,国内企业发展空间巨大。根据yole数据,2020年全球IGBT总规模约54亿美元,预计到2026年达到84亿美元,CAGR约为7.5%,新能源汽车是下游应用复合增速最快的行业,6年CAGR约为22.26%;其次,光伏风电储能高速增长也驱动IGBT需求规模长期增长。根据Omdia数据,海外厂商英飞凌、富士电机、三菱这TOP3大企业占据了超过50%的市场份额。从宏微科技2022年收入规模来看,IGBT模块在全球占比不足3%,与国际巨头还有近10倍以上的空间。公司自主研发公司自主研发IGBT、FRED芯片迭代到第七代,芯片迭代到第七代,碳化硅二极管小批量供应,碳化硅二极管小批量供应,产品
4、应用不产品应用不断深入到光伏、新能源车市场。断深入到光伏、新能源车市场。目前公司IGBT芯片迭代至第七代,部分产品性能与国际巨头媲美,2023年上半年已经实现了 25A 小批量交付,完成了 150A、200A 的拓展,并且12 寸 1700V IGBT 芯片已完成开发和验证;车用 750V 12 寸芯片顺利开发;SiC二极管研发成功并实现小批量供货实现。在工业控制领域客户有台达集团、汇川技术、英威腾等;在新能源发电客户有A公司等;在电动汽车客户有比亚迪、汇川、臻驱科技等;充电桩客户有英飞源、英可瑞、优优绿能、特来电等。公司公司产能积极规划布局,中长期产能积极规划布局,中长期业绩增长可期业绩增长
5、可期。公司目前有2个厂区:1)华山厂(老厂区):规划产能450万块/年;2)新竹厂一期:规划产能480万块/年,2022年产能利用率达到20%,预计2023年提升至60%,2024年实现满产;新竹厂二期:年产能规划540万块/年,2023年预计有三条产线投入试运行,预计在20242025年释放产能。此外,子公司芯动能项目的交付产能首期规划投产120万块车规产品,2023年下半年开始投产和交付,或将成为未来公司额外产能供应点,这也是公司业绩增长的一个重要驱动力。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当前我国IGBT国产化率不足35%,国内需求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储能等驱动
6、高速增长,公司作为国内IGBT龙头企业之一,技术积累深厚,产品不断深入新能源市场,产能规划高增长,公司短期业绩高速增长,长期发展可期。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EPS分别为1.02/1.62/2.36元,对应当前市值的PE分别是50.22/31.48/21.64,我们赋予“买入”“买入”评级。风险提示风险提示:产能扩张不及预期;上游代工厂继续涨价;行业周期影响价格下跌。盈利预测与估值简表盈利预测与估值简表 2020A 2021A 2022A 2023E 2024E 2025E 主营收入(百万元)331.63 550.64 926.08 1,784.42 2,702.35 3,85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