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永兴实验室:四川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跟踪研究报告(2023)(3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府永兴实验室:四川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跟踪研究报告(2023)(32页).pdf(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 推进绿色发展推进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四川建设美丽四川 四川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跟踪研究报告(2023)四 川 省 环 境 政 策 研 究 与 规 划 院 天府永兴实验室减污降碳评估研究中心 四 川 省 工 业 环 境 监 测 研 究 院 四 川 省 科 学 技 术 发 展 战 略 研 究 院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摘自 2023 年 7 月习近平总书记 在全国生
2、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四川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跟踪研究报告(2023)I 目 录 前 言.1 一、内涵与路径.2(一)内涵和外延.2(二)意义和价值.3(三)潜力和方向.4(四)部署和探索.4 二、政策与行动.5(一)重大规划政策加快融合.5(二)结构性减排持续深化.6(三)资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8(四)末端协同场景更加丰富.9(五)协同治理机制加快构建.10(六)专业支撑能力稳步提升.11 三、优良实践案例.12(一)四川优化钢铁产业结构发展电炉钢.12(二)成都市“三网”赋能超大城市绿色出行.13(三)广元市剑阁县“以电代煤”绿色智能烤烟.15(四)宜宾市示范打造重卡换电网络体系.15(五
3、)成都长安垃圾填埋场回收利用甲烷.16 II 四川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跟踪研究报告(2023)(六)遂宁市污水处理厂“第五立面”发绿电.17(七)宜宾市五粮液回收污水处理沼气发电.18(八)成都第九再生水厂水源热泵降碳足迹.19(九)成都大运会全过程绿色低碳办赛.19(十)“碳惠天府”碳普惠机制激励减污降碳.20 四、问题与挑战.21(一)理念意识和科学认知薄弱.21(二)科学技术和专业支撑不足.22(三)规划政策支持体系不健全.22(四)全生命周期减排探索滞后.23(五)经济社会和技术成本制约.23 五、深化对策建议.24(一)深化基础研究.24(二)强化政策支持.24(三)拓展试点示范.25
4、(四)优化投资融资.25(五)完善体制机制.25 参考文献.27 编制人员.28 四川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跟踪研究报告(2023)1 前 言 与发达国家基本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后转入碳排放控制阶段不同,当前四川省生态文明建设同时面临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和碳达峰碳中和两大战略任务,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已成为新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必然选择。“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近年来,四川省主动适应生态文明建设新形势新要求,以美丽四川建设为引领,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打
5、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减污降碳协同治理迈出重要步伐。面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亟需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美丽四川建设再迈新台阶。为增加全社会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理念的理解,了解四川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政策行动、进展成效、问题差距、未来路径,助推生态文明和美丽四川建设,编制本报告。编制组 2023 年 8 月 2 四川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跟踪研究报告(2023)一、内涵与路径(一)内涵和外延 人为活动是导致环境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的根源。工农业生产、能源消费、交通物流、居民生活等人类活动,既会产生大气污染物、水
6、污染物、固体废弃物等环境污染物,也会排放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多数环境污染物与主要温室气体排放同根同源且空间分布高度一致,许多传统环境污染物通过直接和间接效应影响气候,气候变化也作用于污染物转化的方向及速率1,一定程度上影响生态环境质量2。因此,通过在减污降碳的目标指标、管控区域、控制对象、措施任务、政策工具等方面的协同,可实现协同治理和提质增效3。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全球环境保护不断加强。20 世纪90 年代开始,全球气候治理兴起,环境和气候协同治理应运而生。2001 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首次提出“协同效应”(Co-benefits)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