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2023年版)(4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卫生健康委: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2023年版)(45页).pdf(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 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20232023 年年版)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目目 录录 一、前言.1 二、疾病特点与分型.2(一)高脂血症定义与分类.2(二)中医对高脂血症的认识及分型.2 三、食养原则和建议.3(一)吃动平衡,保持健康体重.4(二)调控脂肪,少油烹饪.5(三)食物多样,蛋白质和膳食纤维摄入充足.6(四)少盐控糖,戒烟限酒.6(五)因人制宜,辨证施膳.7(六)因时制宜,分季调理.8(七)因地制宜,合理搭配.9(八)会看慧选,科学食养,适量食用食药物质.10 附录 1 成人高脂血症人群的食物选择.11 附录 2 常见食物交换表.13 附录 3 不同证型食谱示例
2、.19 一、痰浊内阻型.19 二、痰瘀互结型.22 三、气滞血瘀型.24 四、气虚血瘀型.28 五、肝肾阴虚型.28 六、脾虚湿盛型.30 附录 4 不同证型食养方举例.32 附录 5 血脂水平分层和血脂异常的临床分类.43 1 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20232023 年版)年版)一、前言 血脂是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类脂(如磷脂)等物质的总称,与临床密切相关的血脂主要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近 30 年来,我国高脂血症患病率明显增加。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年)显示,我国 18 岁及以上居民高脂血症总体患病率高达 35.6%,造成严重的疾病负担。高脂血症是高
3、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患高脂血症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脂血症危险因素多与不合理膳食相关,如过量的饱和脂肪酸或反式脂肪酸摄入等。健康生活方式干预是全球公认的高脂血症防治策略。膳食营养通过调节血脂、血压或血糖水平等危险因素,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从而在预防高脂血症引起的心血管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以“辨证施膳”为核心的中医食养是在中医辨证施治理论基础上的非药物调养方法,强调根据体质、病因、证候给予不同食养方案,在调和气血、平衡人体营养、辅助预防疾病上效果显著。针对不同体质高脂血症人群,选取不同特性的食物或食药物质食用,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
4、。为辅助预防和控制我国人群高脂血症的发生发展,改善高脂血症人群日常膳食,提高居民营养健康水平,发展传统 2 食养服务,根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和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 年)相关要求,制定本指南。本指南以食养为基础,依据现代营养学理论和相关证据,以及我国传统中医的理念和调养方案,提出具有多学科优势互补的成人高脂血症人群食养基本原则和食谱示例。本指南主要面向成人高脂血症人群以及基层卫生工作者(包括营养指导人员),为高脂血症辅助预防与改善提供食养指导。有其他合并症的高脂血症人群,可参考(但不拘泥于)本指南制定食养方案,同时使用者应在医师或营养指导人员等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根据患
5、者具体情况设计个性化食养方案。二、疾病特点与分型(一)高脂血症定义与分类。血脂异常,俗称高脂血症,通常指血清中总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实际上,血脂异常也包括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根据空腹静脉血清检测指标将血脂异常分为 4 种,分别为:高胆固醇血症(总胆固醇,TC5.2mmol/L)、高甘油三酯血症(甘油三酯,TG1.7mmol/L)、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4mmol/L)、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mmol/L),当上述血脂指标一项及以上异常则可诊断为血脂异常。从临床实用角度将血脂异常分为
6、: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以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详见附录。(二)中医对高脂血症的认识及分型。3 中医对高脂血症的诊治具有自身的特点,将其纳入“血瘀”“痰湿”“脂膏”等范畴,病因在于饮食不节、嗜食油腻甘甜、醇酒厚味、情志失调、过逸少劳等,造成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体内液体代谢失常,形成瘀血、湿浊、痰凝等病理产物,最终致病。该病属于本虚标实之证,以痰瘀为标,正虚为本,常见辨证分型及临床表现如下。痰浊内阻型痰浊内阻型:身体肥胖,肢体沉重感,头昏多眠,容易困倦,胸闷气短,大便黏或不成形,舌体胖大,舌苔粘腻,脉滑。痰瘀互结型痰瘀互结型:身体肥胖,肢体沉重感,头昏多眠,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