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研究院:面向智慧内生的6G全服务化架构探讨(2023)(2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移动研究院:面向智慧内生的6G全服务化架构探讨(2023)(24页).pdf(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面向智慧内生的6G全服务化架构探讨 黄宇红 中国移动 2023年7月 4 总结与展望 2 全服务化架构设计及关键技术 3 中国移动全服务化阶段性研发成果 1 全服务化是6G网络发展方向 2 ITU-R已明确6G典型场景,布局了技术指标,但这些指标不是单点技术的要求、而是网络系统性的要求,技术布局需从网络整体出发、系统思考 ITU技术指标 不是单点技术的指标 而是网络系统的指标 网络整体性要求 核心网 终端 无线网 新业务及场景 通感互联 智慧工业 超能交通 全息交互 精准医疗 智能交互 元宇宙 SCU SCU SCU SCU 3 技术领域 通过平台化、服务化、内生设计,实现网络智慧内生 面向全
2、场景,融合全要素,实现全领域资源和能力贯通 无线通信 无线组网 网络架构 多频段多制式融合组网 提高组网灵活性降成本 拓展移动网络从广域到微域 高性价比地提供感知能力 峰值速率100Gbps以上 网络频谱效率提升23倍 海量连接随机接入用户提升2倍 从ITU技术指标到技术布局,网络是关键 3 以网为核心,中国移动形成 6G技术布局,产学研协同攻关 加强产学研用协同攻关、强化关键技术系统性创新,打造6G科学实验装置,形成“3+10+1”的 6G技术体系布局 1套科学装置:构建开放的、场景化的联合研发与试验环境 10技术方向布局 超大规模天线 空口AI 语义通信 智能超表面 太赫兹通信 新型无线传
3、输 新型编码多址 信道测量与建模 新型无源物联 异构融合组网 通感一体化 可见光通信 轻量化协议 智慧内生 空天地一体 内生安全 移动算力 分布式自治 数字孪生网络 全服务化 内生确定性 新型网络架构 无线通信 无线组网 网络架构 新型创新联合体新型创新联合体 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移动研究院联合创新中心 清华大学-中国移动联合研究院 东南大学-中国移动 研究院联合创新中心 协同攻关基础理论和协同攻关基础理论和原型样机研究原型样机研究 产业合作伙伴产业合作伙伴 确保技术向标准确保技术向标准、产品及应用转化产品及应用转化 中国移动中国移动 以需求为牵引以需求为牵引、问题为导问题为导向向,做好做好“网
4、络网络+融合创新融合创新”中关村泛联院 3 技术领域 4 从移动通信向移动信息重大转变,要求网络组织范式变革 6G六大典型场景要求网络内生支持AI、感知、泛在连接等新能力,网络将从通信服务向信息服务转变,高性能、多样性、低成本构成的所谓“不可能”三角形,需要用平台化、服务化、智能化打破 六大场景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性能沉浸化:5G三大场景的增强 第二类是要素融合化:AI与通信的融合、感知与通信的融合 第三类是覆盖全域化:泛在连接 网络平台化是基座:网络成为聚合相关业务能力的“平台”,供需动态匹配,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移动信息服务 5 平台化服务网络是网络架构设计新范式,网络平台化、服务多样化,实
5、现网络柔性变革,支持功能动态扩展,性能弹性提供,服务供需动态匹配,网络灵活生长 网络平台化 业务能力的原子化、开放化是关键 横向:层间解耦、层内原子化,统一封装,提供调用服务 服务多样化 服务化的调用、服务化的编排是关键 纵向:跨层多要素按需智能编排,为用户提供定制化服务 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网络功能(Network function)Internet IoT V2X Internet IoT V2X 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网络功能(Network function)平台化服务网络是发展方向 6 服务化从5G开始,是统一网络下提供多样化服务的重大变革,服务
6、化架构在5G设计中 已完成重大突破 多样化服务(产业互联网)单一服务(语音、数据)烟囱设计 刚性控制 平台设计 柔性控制 煤矿井下监控 远程医疗 终端 寻呼 移动 管理 接入 认证 平台化 服务化 无线连接 信息流 资源 终端 信号处理 信号处理 无线连接 信息流 资源 终端.MME SAE GW HSS 会话 建立 会话 修改 服务 注册 事件 开放 实例 绑定 服务 查询 策略 控制 切片 选择 统一 存储 数据 分析 服务 授权 策略执行 能力开放 智慧工厂 传统架构功能耦合、控制刚性、业务型单一,不易定制、不易拓展,无法满足需求跃迁 提出移动网络架构平台化、服务化变革思路,满足5G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