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马威:2023中国金融科技企业首席洞察报告(4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马威:2023中国金融科技企业首席洞察报告(48页).pdf(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2023中国金融科技企业首席洞察报告致 辞当前,全球正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数字经济浪潮蓬勃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不断深化,金融科技作为数字化时代科技驱动的金融创新,日益成为现代金融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驱动力量。在金融管理部门、行业协会、从业机构等各方持续共同努力下,我国金融科技应用与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迈入快车道。以2022年上市银行金融科技投入为例,已披露相关数据的绝大多数上市银行金融科技资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在2%-6%之间,投入力度较上年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二是金融科技监管规则和创新监管工具深入
2、实施。截至2023年6月底,我国已有200余项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入盒”测试或进入公示阶段,60%以上的项目涉及小微企业融资、农村金融服务等领域,服务产业发展和实体经济的导向明显。三是数字化渠道对金融消费者的覆盖面和便利性不断提升。截至2022年底,我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增至9.11亿人,完成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标准符合性自律备案的移动金融APP达2273款。四是数字金融产品和服务持续丰富。个人数字金融、产业数字金融、金融市场数字化交易等领域的创新产品和服务不断涌现,更好满足了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尽管已取得积极成效,我国金融科技发展但仍面临一些亟待破解的现实挑战。比如,新兴业态监
3、管和长尾消费者保护难度大,多重风险交叉叠加效应增强,金融数据治理和融合应用不足,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控水平有待持续提升,金融科技服务产业发展的直达性和有效性需要进一步加强。下一步,建议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和规划的总体框架下,进一步加强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证券期货业科技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政策文件的落地实施和中期评估,与时俱进地完善金融科技政策监管体系,继续深化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等中国版“监管沙盒”机制,扎实推进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工程、金融数据综合应用等领域的改革创新实践,大力促进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
4、、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新市民金融等场景的深度融合,着力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风正时济,自当破浪前行;任重道远,更需快马加鞭。在过去两年深度合作的基础上,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金融科技发展与研究专委会联合毕马威中国发挥渠道资源的协同互补效应,按照“从行业中来,到行业中去”的工作思路,共同研究发布2023中国金融科技企业首席洞察报告,通过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汇聚来自中国金融科技市场第一线的真知灼见,相信能够为金融管理部门、广大从业机构和社会公众提供一份激发数字思维、穿透创新迷雾、洞察行业态势的高质量研究参考,从而为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贡献积极力量。
5、杨 农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副秘书长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22023中国金融科技企业首席洞察报告金融科技是以技术为驱动的金融创新型行业,数字经济的蓬勃兴起为其发展构筑了广阔舞台,数字技术的快速演进为金融数字化转型注入了充沛活力。尽管面临国内外发展环境的不确定性,但依托金融科技驱动的金融数
6、字化转型全面深化已是确定趋势,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尤其自去年底以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引发了新一轮的创新浪潮,为金融科技的发展带来新机遇。创新是一把“双刃剑”,金融科技行业在把握AIGC带来创新机遇的同时,也要注意防范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等风险。企业应通过前瞻性研究与潜在风险研判,及时有效防范新技术自身风险与金融应用风险,全面强化金融科技风险管理。值此行业发展的新阶段,毕马威与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金融科技发展与研究专委会联合发布2023中国金融科技企业首席洞察报告,这也是双方自2021年以来的第三次携手。报告通过中互金和毕马威的企业联络渠道,向超过200家全国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