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情

细胞培养基行业解析及标的梳理:进口替代正当时扬帆出海已可期-230628(39页).pdf

上传人: 新** 编号:131019 2023-06-29 39页 2.53MB

下载:
word格式文档无特别注明外均可编辑修改,预览文件经过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三个皮匠报告文库所有资源均是客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
本文主要分析了细胞培养基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细胞培养基是生物制品制备和生产的核心原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疫苗、抗体药物、CGT治疗等生物制药领域。近年来,随着下游生物制药技术的创新和销售放量,细胞培养基行业市场规模迅速扩大。2017-2021年全球细胞培养基市场规模以CAGR 11.7%增长至20.82亿美元,预计2021-2026年仍将保持CAGR 10.7%增长至34.66亿美元。中国细胞培养基市场规模2017-2021年以CAGR 45.6%增长至4.08亿美元,预计2021-2026年仍将保持CAGR 22.0%增长至11.01亿美元。 全球市场由赛默飞、丹纳赫和默克三大国际培养基巨头高度垄断,但国产培养基厂商通过技术突破和服务优化,市场份额逐渐提升。2017-2021年中国市场国产培养基占比从19.2%提升至22.8%。未来,国产培养基厂商有望通过优异的性能和高性价比,实现进口替代,并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 主要公司包括奥浦迈、多宁生物和澳斯康。奥浦迈是国内重组蛋白/抗体培养基龙头,国产替代和出海双轮驱动;多宁生物提供一站式生物工艺解决方案,具有四大培养基工艺平台;澳斯康疫情期间培养基业务国内市占率大幅提高,和CDMO业务双轮驱动。
国产培养基如何实现进口替代? 生物药生产如何通过培养基实现降本增效? 国产培养基如何扬帆出海,开拓国际市场?
客服
商务合作
小程序
服务号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