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培养基行业解析及标的梳理:进口替代正当时扬帆出海已可期-230628(3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培养基行业解析及标的梳理:进口替代正当时扬帆出海已可期-230628(39页).pdf(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2023年年6月月28日日证券研究报告证券研究报告进口替代正当时,扬帆出海已可期进口替代正当时,扬帆出海已可期细胞培养基行业解析及标的梳理细胞培养基行业解析及标的梳理证券分析师证券分析师叶寅叶寅投资咨询资格编号投资咨询资格编号:S1060514100001:S1060514100001电子邮箱电子邮箱:YEYIN757PINGAN.COM.CN:YEYIN757PINGAN.COM.CN倪亦道倪亦道投资咨询资格编号投资咨询资格编号:S1060518070001S1060518070001电子邮箱电子邮箱:NIYIDAO242PINGAN.COM.CNNIYIDAO242PINGAN.COM.C
2、N2核心观点00细胞培养基广泛应用于生物制品的制备和生产,下游创新驱动培养基行业高速扩容细胞培养基为细胞体外生长提供营养来源,是生物制品制备和生产的核心原材料之一,占据生物制药原材料、耗材采购约35%。培养基的性能会显著影响生物制品的生产效率和成本,下游生物制品的技术创新、销售放量,推动细胞培养基迅速实现产品迭代和市场扩容。目前无血清和化学成分确定的培养基为主流产品。2017-2021年全球细胞培养基市场规模以CAGR 11.7%从13.38亿美元增长至20.82亿美元,预计2021-2026年仍将保持CAGR 10.7%增长至34.66亿美元。受益于国内对培养基需求的增长和升级,2017-2
3、021年中国细胞培养基市场规模以CAGR 45.6%从0.91亿美元增长至4.08亿美元,预计2021-2026年仍将保持CAGR 22.0%增长至11.01亿美元。国产培养基厂商实现技术突破,供需两端共推进口替代凭借优秀且稳定的产品质量及强大的品牌力,默克、赛默飞、丹纳赫培养基三巨头高度垄断全球市场。截止2021年,在中国培养基市场中,三大进口厂商的市场份额仍超过60%,而在应用于抗体药物、蛋白药物、CGT治疗等领域的中高端培养基市场中,进口垄断的格局尤为明显。从供给端看:国产培养基的品类数量、性能、生产工艺迅速提升。凭借以下优势,国产培养基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持续提高:1)优异性能:多款国产
4、培养基性能超越进口培养基,且批间控制优异;2)高性价比:国产培养基价格普遍为进口培养基的1/10-1/3;3)优质服务:国产培养基厂商在成本优化、服务响应速度以及客户需求满足度上更优。并且货期更短。从需求端看:国产抗体药进入上市放量阶段,带动培养基需求增加、集采显著提高药企控制成本的诉求、新冠疫情使国内药企考虑供应链安全,共同加速培养基的国产替代进程。生物药生产“降本增效”开启优质国产培养基厂商出海之路2022年欧美的生物类似药市场约为200.4亿美元。多个重磅原研药的专利在未来5年内陆续到期,将推动生物类似药市场高速扩容。生物类似药面临较大的价格和成本压力,为优质性能、高性价比国产培养基切入
5、海外市场的绝佳机会。对创新药来说,培养基的成本占终端销售额比例极低,性能为培养基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性能超越进口产品是国产培养基开拓海外创新药客户的第一要求,而价格优势为次要加分项。投资建议&主要公司:国产培养基跨越高技术壁垒打破进口垄断,第一站进口替代,下一步扬帆出海。主要公司:(1)奥浦迈(688293.SH):国内重组蛋白/抗体培养基龙头,国产替代+出海双轮驱动;(2)多宁生物:一站式生物工艺解决方案提供商,具有四大培养基工艺平台;(3)澳斯康:疫情期间培养基国内市占率大幅提高,和CDMO业务双轮驱动。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周期和投融资周期;产品开发不及预期;国产培养基进口替代不及预期;海外
6、拓展进度不及预期。DZ8ZpXoWMBhZkZsOmR7N9R9PoMoOpNnOkPpPsMfQmOxObRmNrRuOoMrOvPmPsOContents0101细胞培养基品类众多,显著影响生物制品的生产成本细胞培养基品类众多,显著影响生物制品的生产成本0404生物药生产“降本增效”开启国产培养基出海之路生物药生产“降本增效”开启国产培养基出海之路0202培养基具有较高壁垒,全球市场垄断格局显著培养基具有较高壁垒,全球市场垄断格局显著0303“供“供+需”共推国产培养基国产替代,空间广阔需”共推国产培养基国产替代,空间广阔0606风险提示风险提示0505相关标的梳理:奥浦迈、多宁生物、澳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