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德梁行:2019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城镇化白皮书5.0[5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戴德梁行:2019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城镇化白皮书5.0[56页].pdf(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中国都市圈 发展报告2019 城镇化白皮书5.0 CONTENTS 1 2 3 4 国内都市圈的发展现状 导读 (本章要点) 2-1 从大数据看国内都市圈的发展格局 2-2 京津冀都市圈 2-3 长三角都市圈 2-4 粤港澳都市圈 2-5 成渝都市圈 宏观环境解读 导读 (本章要点) 1-1 都市圈的内涵及要素条件 1-2 都市圈的政策导向及发展意义 国外都市圈的实践经验 导读 (本章要点) 3-1 世界都市圈的发展格局及趋势特点 3-2 东京都市圈 3-3 伦敦都市圈 3-4 旧金山都市圈 3-5 世界都市圈的发展经验总结 戴德梁行观点 导读 (本章要点) 4-1 都市圈发展格局带来的机遇
2、4-2 推动都市圈健康发展的关键要素 4-3 都市圈发展的未来展望 2 | 城镇化白皮书 5.0 CUSHMAN & WAKEFIELD | 3 前言 戴德梁行自1993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 深度参与中国城镇化进程, 见证了不同 区域不同阶段发展方式的转变。 近年来, 我们看到随着城市交通、 产业体系、 市 场经济的日益完善, 都市圈概念逐渐衍生并日渐成熟。 发展都市圈对于城市功能互补、 要素流动有序、 产业分工协调、 交通往来顺畅、 公共服务均衡等具有重要作用。 本报告由戴德梁行独家发布, 通过大数据分析、 国内外案例比较、 行业专家访谈 等展开研究并总结经验, 旨在与各方共同探讨更科学、
3、更可持续以及更高效的 都市圈发展路径。 赵锦权 环球董事、 大中华区执行总裁 都市圈已经成为带动国家经济发展和参与国际竞合的主要载体, 同时也是协调 区域发展的最大推动引擎。 未来都市圈的发展更将是吸引资金、 人才和产业, 形 成区域竞争新优势, 带动经济整体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戴德梁行拥有完整的新型城镇化服务体系, 其未来角色将不仅仅是专业的房地 产领域咨询顾问, 更是区域和城市发展的合伙人。 陶汝鸿 大中华区副总裁 大中华区策略发展顾问部主管 1 宏观环境解读 导读(本章要点) 发展都市圈是解决大城市病的有效途径, 同时也是吸引更多资金、 人才和产业, 推 动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的重要引擎。
4、 中国已具备都市圈发展的四个要素条件: 城市型社会的到来、 强大的核心城市、 成 长的周边城市、 发达的公共交通。 都市圈发展将基于产业引导 (IOD) 、 公交引导 (TOD) 、 服务引导 (SOD)、 生态引导 (EOD) 四大策略向高质量推进。 4 | 城镇化白皮书 5.0 1-1 都市圈的内涵及要素条件 都市圈概念的由来 都市圈的内涵 2019年2月19日国家发改委公布的 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 都市圈的指导意见 首次明确了都市圈的概念 “都市圈 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 为中心、 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 。 从空间形态上看, 都市圈是由一个
5、具有 “中心地” 功能的核 心城市与周边具有密切交通、 经济和社会联系的近邻中小 城市组成。 从内部联系上看, 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和中小城市的一体化 发展趋势十分明显, 核心城市吸引着大量资源及劳动力, 并 促进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分工协作, 带动周边地区的经 济协同发展。 二十世纪初, 北美各大城市之间的经济发展变得日益成熟, 频繁的跨区域人口与产业互动开始出现 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提出城市群 “MEGALOPOLIS” 概念, 认为城市扮演区域 里的重要角色, 产业特点与人口经济等都与相邻的大小城市有密切联系 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 因为城市规划与管理机制的缺失, 导致大城市病频频出现 城市群的
6、概念兴起, 各大城市逐渐意识到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着重跨地域经 济与人口管理, 建立跨区域委员会 经济发展更重视先导规划, 通过核心与非核心城市间的产业分工, 以带动跨区域联动效应 跨区域联动的城市与经济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在核心与非核心城市之间如 何建立更为有效的产业分工成为重点 经济迅速发展, 全球范围内城市化率均稳步上升, 都市圈发展不断走向成熟 以发达国家为代表形成的成熟都市圈, 都均以核心城市为经济引擎, 成功带 动周边中小城市的经济与人口互动 目前国际上比较认可的城市群理论概念是由法 国地理学家戈特曼在1957年提出的 “Megalopo- lis “城市群概念。 他提出 “城市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