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行业在港中资券商深度研究报告:国际化进程任重道远短期遇挫前路不改-230529(2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证券行业在港中资券商深度研究报告:国际化进程任重道远短期遇挫前路不改-230529(23页).pdf(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 证 券 研 究 报证 券 研 究 报 告告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2009)1210 号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行业研究行业研究 证券证券 2023 年年 05 月月 29 日日 在港中资券商深度研究报告 国际化进程任重道远国际化进程任重道远,短期,短期遇挫前路不改遇挫前路不改 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深化,证券行业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深化,证券行业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国际化国际化”是部分大是部分大中型券商在长期战略中的重要落子,也是行业中型券商在长期战略中的重要落子,也是行业“打造航母级头部券商打造航母级头部券商”宏图下宏图下的方向引
2、领。的方向引领。尤其在当前中美摩擦显著、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的背景下,金融机构的“国际化”既面临更为复杂的外部环境,同时也承担了更重要的长期使命。当前存在的制造业外迁、供应链分离、高技术开发与引进“卡脖子”的现象,给我国的对外贸易、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但随着国内企业和机构参与国际资本市场的投融资活动不断增多,外国资本参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对证券金融业双向开放的鼓励,也是“实业全球化脱钩”压力下的应对与缓冲。中资券商出海发展,动力源于海外头部机构的发展轨迹、客户的融资需求以中资券商出海发展,动力源于海外头部机构的发展轨迹、客户的融资需求以及自身对先进经验的追
3、求。及自身对先进经验的追求。(1)欧美著名的证券公司拥有悠久历史,并且在发展历程中穿越了多次周期,海外业务为其生存与繁荣作出了较大贡献,高盛、摩根士丹利为美国机构,本地资本市场规模大,投融资需求旺盛,因此本土业绩贡献超过 60%;而巴克莱、汇丰控股、德意志银行等欧洲地区的机构,缺乏美国这样庞大而单一的市场,因此非本土业务贡献可以超过 60%甚至更高;(2)服务于企业客户的实际需求,对于部分有直接融资需求的企业来说,过去至今面临的市场资金供给有限、发行上市门槛高、时间周期长等问题还未完全解决,也有企业自身开展境外业务,产生相应的境外投融资和风险管理的需求,因此利用海外资本市场进行跨境融资的需求仍
4、然强劲;(3)为与国际实践接轨,中资券商也会通过直接收购海外拥有先进业务经验和技术的公司进行国际化布局。券商香港子公司资产和营收规模呈上升趋势。券商香港子公司资产和营收规模呈上升趋势。由于文化、地理位置相近以及资本市场发展较为成熟等原因,香港成为中资证券公司出海的“桥头堡”,基于该地布局的海外业务平台目前在资产、收入和利润的体量上对集团母公司已有一定贡献。当前,140 家中资证券公司中有 34 家在港布局了券商子公司,自2011 年中信证券 H 股 IPO 至今,已有 13 家券商实现了 A+H 上市,业务开展与资本运作形成良好循环。中资券商在港业务布局多为传统经纪业务及投行业务,资本金消耗低
5、但竞争较为激烈。头部 10 家在港子公司的总资产平均值在900-1000 亿元左右,营收平均值在 30-35 亿元左右,净利润波动较大,但占集团整体净利润比重平均不足 10%,2022 年形成了负面拖累。海通国际控股,2018 年和 2019 年表现较好,对集团贡献利润占比超过 20%,但 2022 年大幅下滑至-88.3%;中金国际则贡献较大并且相对稳定,2019-2022 年占比均超过30%;增长最快的华泰国际占比从 2017 年的 6.5%提升至 2022 年的 17.3%。2022 年海外市场大幅波动对券商海外业务带来严苛考验。年海外市场大幅波动对券商海外业务带来严苛考验。整体来看五家
6、香港上市券商子公司共实现收入 8.6 亿港元,同比下降 91.8%。其中各个业务条线收入均有下滑,特别是自营业务收入 2022 年由正转负,从 2021 年 27.8 亿港元下降至-35.7 亿港元,形成最大拖累项。经纪/投行/资管/信用四个条线同比降幅分别为-36.5%/-63.6%/-35.4%/-25.6%。不可否认中资券商的海外业务在不可否认中资券商的海外业务在 2022 年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冲击,但应该认识年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冲击,但应该认识到其中存在的周期性和偶发性因素。到其中存在的周期性和偶发性因素。在我国鼓励资本市场双向开放以及金融机构出海展业、实体经济跨境融资需求保持旺盛的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