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事业及环保产业行业研究:源网荷储看消纳破局依靠市场化(一)-230523(2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用事业及环保产业行业研究:源网荷储看消纳破局依靠市场化(一)-230523(29页).pdf(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1 展望消纳成本疏导机制完善,结合政策落地顺序及预期空间,推荐火电灵活性改造脱硝设备龙头青达环保、抽水蓄能运营商南网储能、储能温控设备商申菱环境。(完整推荐见文内)展望价差刺激下需求侧资源建设加速,推荐综合能源及工商业储能运营商南网能源、苏文电能。利用率&现货价格看,消纳压力显现。(1)利用率视角看:利用率偏低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北 5 省。在“源荷分离”规划下,西北新能源装机高增而本地电量富余,在外送通道约束下消纳问题突出。(2)电价视角看:受限于不可调节性(光伏折价原因)和不可预测性(风电折价原因),现行现货省份新能源普遍折价,华能超半数省份内布局的风/光项目平均上
2、网电价下滑 10%以上。保消纳核心矛盾:增量系统成本的疏导。(1)长期看:伴随新能源成本下降,对其盈利保护逐步解除,放松利用率目标是大趋势。(2)短期看:保消纳仍是当前政策方向,对应系统成本将增加(调节资源建设运行成本+增量输/配电网成本)。本次第三轮电改一方面理顺电网收益正算机制;另一方面正视调节资源容量补偿的存在地位。源侧消纳:消纳目标倒逼调节性资源建设,预期成本疏导机制落地顺序:抽水蓄能火电灵活性改造源侧储能。火电灵活性改造:政策落地值得期待,或将按调节能力给予火电差异化容量补偿。至 25 年末,扣减大基地新增火电自带调节能力,仅消纳问题集中的西北地区改造需求达 1.9 亿千瓦,接近“十
3、四五”总规划的 2 亿千瓦,对应总投资预计达 133.7307.2 亿元。抽水蓄能:633 号文为收益率托底,核价落地、成本已疏导。当前各地拟建项目数量相比前期征求意见稿有所扩大;凭借调节性能优势,未来即使进入市场化交易也无需过度担忧。源侧储能(大储):仍需强配政策驱动装机,经济性依赖成本端下降。1Q23 新型储能投运量同比+1178%,强配政策下源网侧仍为装机主力,中性假设下 23 年两侧有望合计新增 24GWh。当组件降价带来光伏系统成本降至 3.8元/W,储能成本降至 1400 元/KWh,可维持集中式电站首年 1500 利用小时水平下全投资 IRR 5.6%。网侧消纳:“源荷分离”规划
4、决定“大电网”投资需求增加,电改促进输电成本疏导。“十四五”以 800 万千瓦线路单条投资 200 亿元测算,预计老线提效+新增线路+前期阶段线路投资共计 5000 亿元以上。以单线输电 450亿千瓦时/年测算,每少投 1 条特高压影响 1215GW 新能源装机。刚性需求下输电成本增加。荷侧消纳:不同于源网侧,价格信号刺激需求侧资源建设。加州“鸭子曲线”转为“峡谷曲线”,启示新能源电量存量替代后,现货市场峰谷价差或将进一步拉大。基于市场价格信号,需求侧资源大有可为,近期政策端发力,明确推进需求侧资源参与电力市场常态化运行获利。工商业储能:浙江、广东、湖南、江苏、安徽等地投资已颇具吸引力。工商业
5、储能利用率远高于源网侧,具备两充两放条件、峰谷价差+补贴电价具备优势的省份,跑马圈地有望加速。叠加储能降本,以浙江为例乐观假设下回本周期最短可缩至 4.5 年。虚拟电厂:需求侧资源整合环节,关注制约因素的逐项解除。主体地位明确、价格信号完善、软件技术优化将是虚拟电厂落地的重要前提,当前电力需求侧/负荷侧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助推行业发展。调节资源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政策制定及落地不及预期风险;调节资源区域性过剩,市场化补偿低于预期风险等。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2 内容目内容目录录 1、消纳压力已现,正视系统成本增加.4 1.1 利用率&现货价格看,消纳压力显现.4 1.2 保消纳核心矛
6、盾:增量系统成本的疏导.8 2、源侧消纳:消纳目标倒逼调节性资源建设.10 2.1 灵活性改造:需求确定性高,盼容量补偿落地.10 2.2 抽水蓄能:核价落地,已处最优发展阶段.12 2.3 大储:强配政策驱动,依赖成本端下降.15 3、网侧消纳:外送需求拉动大电网投资.17 4、荷侧消纳:价格信号刺激需求侧资源建设.19 4.1 工商业储能:部分省份投资已颇具吸引力.21 4.2 虚拟电厂:需求侧资源整合环节,制约因素有望逐项解除.24 5、投资建议.26 6、风险提示.27 图表目录图表目录 图表 1:近三年风电利用率相对较低省份逐月利用率情况.4 图表 2:近三年光伏利用率相对较低省份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