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邦:2023中国储能产业研究报告(4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业邦:2023中国储能产业研究报告(45页).pdf(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2023中国储能产业研究报告创业邦研究中心2023年4月前言:n“双碳”背景下,新能源快速发展,储能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储能技术可以协助克服新能源的不稳定性,提高能源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储能技术主要包括机械储能、电化学储能、热储能、氢储能等类型,目前抽水蓄能装机规模处于主导地位,但占比持续下降,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代表的电化学储能占比持续提升。在我国,强制配储是当前储能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各地纷纷推出储能补贴政策,调动行业投资积极性。n 近两年,储能产业飞速发展。截至2022年底,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突破10GW,同比增长128%;从出口来看,2022年我国锂离子蓄电池出口额达到3426.5
2、7亿元,同比增长86.7%,2023年第一季度出口额达到1097.92亿元,同比增长94.3%,锂离子电池、电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成为我国出口“新三样”;从投融资来看,近两年储能行业在资本市场受到追捧,2022年中国储能行业发生融资事件189件,同比增长64%。n 未来,随着储能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安全性不断提升,电力市场需求的增长和能源结构的升级,储能行业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也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Part 01 储能产业发展背景Part 02 储能产业发展概况Part 03 储能产业细分市场分析Part 04 储能产业投融资分析Part 05 储能产业发展趋势建议CONTENTS
3、从广义上讲,储能即能量存储,是指通过一种介质或者设备,把一种能量形式用同一种或者转换成另一种能量形式存储起来,基于未来应用需要以特定能量形式释放出来的循环过程。从狭义上讲,储能特指针对电能的存储,即利用化学或者物理的方法将产生的能量存储起来并在需要时释放的一系列技术和措施。根据不同的存储介质和技术路线,储能主要分为机械储能、电化学储能、电磁储能、热储能、氢储能五大类,其中机械储能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重力储能等,电化学储能包括锂离子电池、铅蓄电池、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电磁储能包括超级电容器储能、超导储能等。储能概念及分类电磁储能热储能氢储能储能技术锂离子电池铅蓄电池液流电池
4、钠离子电池电化学储能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机械储能重力储能超级电容器储能超导储能储热储冷氢储能氨储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清洁能源替代是实现碳排放指标的唯一出路,清洁能源占比逐步提升,但大规模不稳定电源接入对电网的稳定运行带来挑战,部分地区弃风弃光造成资源浪费。储能成为新能源替代的关键,与新能源互补发展,提升能源系统灵活性、安全性。“碳中和”时代,储能与新能源互补发展,实现能量可控“碳中和”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发表讲话: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双碳”目标加速中国能源结构转型,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装机量规模不断提升,装机
5、占比不断提升。新型储能技术在推动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发挥着显著作用,新型储能成为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之一。弃风弃光政策要求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发电易受到自然环境影响,新能源发电呈现波动性和间歇性特征,难以达到电力系统并网要求。弃风、弃光现象。我国部分地区新能源供电大幅提高,远超消纳能力,发生弃风弃光现象,造成资源浪费。储能系统可有效解决新能源发电侧面临的挑战,通过平抑新能源并网的波动性,实现削峰填谷,节省电网投资,实现与新能源互补发展。新型电力系统要求,电力系统形态由“源网荷”三要素向“源网荷储”四要素转变,以解决新能源发电随机性、波动性、季节不均衡性带来的系统平衡问题。
6、发展“新能源+电站”,新能源配建储能、电网侧独立储能、用户侧储能削峰填谷等模式,满足系统日内调节需求。通过多类型储能协同运行,提升能源系统运行灵活性,实现动态平衡。储能政策:鼓励储能作为独立市场主体参与辅助服务市场时间政策名称发布单位主要内容2017年9月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委、能源局等提出十年两个阶段目标:第一阶段实现储能由研发示范向商业化初期过渡;第二阶段实现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鼓励可再生能源场站配置储能、储能系统直接接入电网、参与辅助服务市场、在用户侧建设分布式储能系统源网荷储一体化2021年2月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委、能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