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田综合节能技术和资源化利用解决方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气田综合节能技术和资源化利用解决方案.pdf(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油气田综合节能技术和资源化利用解决方案目 录一 背景与现状二 节能与资源化利用技术路径三 典型案例与场景扩展2一 背景与现状3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2020年9月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提出要促进工业能源消费低碳化,推动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提高可再生能源应用比重202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要加快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促进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2022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
2、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2022年10月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大力推动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积极扩大油气企业开发利用绿电规模2023年2月一 背景与现状4n中石油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3.0,油气和新能源分公司 提出绿色低碳发展目标n力争2025年左右实现“碳达峰”,油气生产清洁能源利用率超过25%,油气与勘探开发业务电气化率提升至22%,单位油气当量能耗强度下降6%,单位油气当量碳排放强度下降8%n2035年外供绿色零碳能源超过自身消耗的化石能源,新能源新业务与油气
3、业务三分天下n2050年左右实现“近零”排放,热电氢能源占比50%左右,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油气化石能源业务绿色转型2036-2050年新能源新业务战略接替2026-2035年清洁替代2021-2025年发展目标一 背景与现状5能耗现状n多家机构预测,206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将达到60%80%n目前油田上游天然气为主的热能消耗n2021年,油气与新能源公司能耗2810万吨标煤,其中油气田生产能耗2468万吨标煤n供应侧,以天然气为主,占比76.1%,净购入电力287亿kWh,占14.3%(电气化率)n消费侧,热耗及损耗2115万吨标煤,占比85.7%,其余为电耗序号供应侧消费侧能源类
4、别单位实物量供应能源(104吨标煤)能源类别消费能源(104吨标煤)1化石能源天然气亿立方米1411875供热1122.52损耗6573动力消耗95.54原油万吨107153原油供热1535原煤万吨1511原煤供热116电力亿千瓦时287353电力直供3537其他(蒸汽、热力)万吨标煤7575其他供热758合计万吨标煤2468合计24682021年油气生产业务主要能源实物消耗量和能耗平衡统计5目 录一 背景与现状二 节能与资源化利用技术路径三 典型案例与场景扩展67二 节能与资源化利用技术路径综合节能技术l电气化率提升l热泵技术l储热技术l光热利用技术l油气与新能源融合l综合智慧能源管控资源化
5、利用技术l地热技术lCCUS技术l清洁电力l余压发电l含油污泥处理l油气田生态修复80102030405中石油还有60%左右的油井仍然采用“井口加热”和“接转站集中加热、双管掺热水”流程由“接转站集中加热”改为“井口电加热、串接集油”,优化掺水流程由转油站集中加热向井口提供高温掺水及热洗水,改为应用井筒电加热清蜡降粘装置,在井筒间歇加热、井下清蜡提高出油温度满足集输要求,取消掺水及热洗,实现单管集油采用蒸汽吞吐中变注汽为注水,依托“绿电+弃电”,利用井下电加热制蒸汽采用电磁辐射降粘、超声脉冲破乳、高频电场聚结多能耦合的脱水技术,提高效率、缩短流程、降低温度与传统热化学脱水相比,脱水温度降低10
6、以上,相当于1度电可替代10m3天然气,同时节约额较大的药剂消耗“大站集中脱水”变为“就地分散放水”就地放水即可就地取热,可实现余热回收源汇匹配利用电加热,简化油气集输工艺流程利用电加热,简化集油流程采用高频电磁超声等高效处理方式就地放水,采出水余热利用电气化率提升技术利用电加热,简化稠油注汽流程(一)综合节能技术二 节能与资源化利用技术路径电气化率提升123水源热泵以2040的水为热源,产出能量36倍于电耗的热水,适用于采出水余热利用,可为站场供热,替代大型加热炉空气源热泵以空气为冷热源,产出能量23倍于电耗的冷热水,适用于井场加热和站场、办公及生活区的供冷供热,替代小型加热炉地源热泵以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