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2023年赛迪创新百强区研究报告(3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赛迪:2023年赛迪创新百强区研究报告(30页).pdf(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2023 CCID INNOVATION TOP 100 DISTRICTS RESEARCH REPORT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3月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刻阐明了创新的重要地位和意义。面对加速调整的国际格局、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创新已经成为百年变局中的关键变量。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提升创新发展水平、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城区具有基础设施完善、生活与服务便利、高技能多样化、产业协同互动效应强、创新资源要素密集、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能够满足不同创新主体
2、的需求。这种集中又多元化的资源组合,吸引了科技企业、技术团队、人才、资本等要素集聚,创新要素频繁流动、与创新环境相互作用和碰撞,共同使得城区成为创新活动集聚发生的核心空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积极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在广袤的城区空间中,高新技术企业蓬勃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创新机构相继成立,创新创业如火如荼、自主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城区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创新主体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国家创新的重要引擎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提升城区的创新水平,发挥城区的创新创意功能,是新时代下城区的使命担当,也是城区
3、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构建区域竞争力的关键核心。在此背景下,赛迪顾问发布创新百强区(2023),旨在全面评估中国城区的创新水平,为城区提升创新能力的方法、路径与策略提供参考借鉴。中国城区高质量创新的趋势展望1.1 多极带动,共筑区域创新新格局1.2 三位一体,统筹驱动要素支撑力1.3 开放协同,拥抱信息时代新生态1.4 溯源攻坚,构建创新策源竞争力1.5 多元融合,拓展城区创新的内涵234562023赛迪创新百强区的榜单分析2.1 指标体系2.2 指标说明2.3 百强榜单2.4 2023年创新百强区特征分析891011赛迪创新百强区的典型案例经验3.1 市场生态驱动3.2 创研融合驱动
4、3.3 链主企业驱动3.4 重点平台驱动15171921新时代城区提升创新水平的对策建议4.1 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夯实城区创新基础4.2 营造互融共促生态,优化创新发展环境4.3 紧抓核心驱动要素,激发科技创新活力4.4 积极开展协同创新,融入区域发展格局4.5 加强技术攻关研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2425252626中国城区高质量创新的趋势展望INNOVATION TRENDINNOVATION TREND1.2 三位一体,统筹驱动要素支撑力1.3 开放协同,拥抱信息时代新生态1.4 溯源攻坚,构建创新策源竞争力1.1 多极带动,共筑区域创新新格局1.5 多元融合,拓展城区创新的内涵创新趋势中
5、国城区高质量创新的趋势展望02中心城市和城市群集聚能力强、空间效率高、规模效应明显,是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增长极和动力源。在创新资源高度集聚规律作用下,全球创新资源加速向若干区域集聚,催生了一大批创新要素集聚、创新体系健全、创新效益高、创新效率好、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创新高地。美国的波士顿一华盛顿城市群、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城市群等,都是其本国经济发展极为重要的创新增长极。创新高地作为影响区域发展的重要变量,不仅自身创新能级强,更是后发地区迎头赶上、实现跨越发展的源泉动力。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在尊重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
6、,准确把握创新高地建设的内涵与特征,中国着力打造重大原始创新成果持续涌现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形成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布局,并推动成渝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形成了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为重点的创新增长极、有力支撑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以区域创新高地为引领,辐射带动区域创新协同,中国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区域重大战略,以互联便捷的交通线为支撑,实现创新要素、创新资源在更大尺度的空间内的合理配置,形成合力。城区作为创新要素集聚、创新活动开展的核心空间,更应积极提升自身创新水平、发挥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