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专题研究:新能车前沿技术之五大圆柱电池-230402(2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专题研究:新能车前沿技术之五大圆柱电池-230402(29页).pdf(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 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1 证券研究报告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电力设备与新能源 新能车前沿技术之五:大圆柱电池新能车前沿技术之五:大圆柱电池 华泰研究华泰研究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电力设备与新能源 增持增持 (维持维持)研究员 申建国申建国 SAC No.S0570522020002 +(86)755 8249 2388 研究员 边文姣边文姣 SAC No.S0570518110004 SFC No.BSJ399 +(86)755 8277 6411 行业行业走势图走势图 资料来源:Wind,华泰研究 2023 年 4 月 02 日中国内地 专题研究专题研究 特斯
2、拉主导圆柱电池大型化发展,大圆柱电池产业化在即特斯拉主导圆柱电池大型化发展,大圆柱电池产业化在即 20 年 9 月,特斯拉正式发布 4680 大圆柱电池,从单体到系统层面对电池进行了全面升级,使其安全性、续航、快充等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相关车企、电池企业自此争相布局大圆柱电池,以期抓住动力电池市场。同时在户用储能领域,国内相关电池企业已从 22 年开始布局适用储能市场的磷酸铁锂大圆柱电池。我们预计 27 年全球大圆柱电池装机量有望达 429GWh,对应市场规模 2144.8 亿元。产业节奏上,我们预计今年大圆柱电池将从小批量生产转向量产放量,带动相关电池企业受益。同时大圆柱电池引入的创新技术和
3、化学体系也有望为上游的设备厂、材料厂等带来新的发展机会。从单体到系统全面升级,大圆柱电池性能优势凸从单体到系统全面升级,大圆柱电池性能优势凸显显 相较于传统电池,大圆柱电池不仅仅是在尺寸上进行升级,更主要是在单体和系统层面上进行了全面技术创新。其在单体电池层面引入的无极耳技术,解决了快充和大倍率充放电时的温升问题,同时通过引入干法电极技术化简了极片制造工艺,大幅降低了电池制作成本。在电池系统层面,大圆柱电池采用单侧出正负极的结构改善了整体电池系统的电气连接方式,有利于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和尺寸的增加,而电池尺寸的升级使得电池结构强度增大,既能为电源设备提供续航功能,也能作为结构电池成为车体结构的
4、一部分,对车体起到支撑作用,有利于节省空间、减轻重量,并实现续航里程的提升。动力市场率先发力,户用储能紧随其后、增长有望动力市场率先发力,户用储能紧随其后、增长有望 大圆柱电池在电动汽车领域优势显著,其安全性能是目前几种主流电池形态中最高的,同时在续航、快充等方面均性能优越,未来有望成为中高端电动车的最优解。自特斯拉提出 4680 电池在车系内规模化使用后,相关车企、电池厂纷纷跟进布局,预计最快今年内可实现量产。同时大圆柱电池依托灵活适配性和快充性能优势有望切入户用储能领域,我们预计 27 年全球大圆柱户储电池装机量将达到 21.7GWh,23-27 年 CAGR 可达 168.0%。综合来看
5、,我们预计 27 年全球大圆柱电池装机量有望达 429GWh,对应市场规模 2144.8 亿元,23-27 年 CAGR 可达 110.7%。大圆柱电池推动产业升级,结构件大圆柱电池推动产业升级,结构件/工艺需求创新,材料端潜力释放工艺需求创新,材料端潜力释放 大圆柱电池在工艺、结构层面的要求更加苛刻,为极耳激光切割、揉平、激光焊接等设备环节带来了升级需求,并提高了结构件的行业壁垒,我们认为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结构件龙头企业将有望受益。在结构件中,预镀镍的国产化替代正加速推进,目前东方电热的技术指标已经接近进口产品水平,公司预计今年预镀镍钢基带出货量为 1.5-2 万吨。在电池化学材料方面,技术创
6、新使得大圆柱电池具备更高的安全上限,高镍正极、硅基负极等更高能量密度的化学体系或将迎来新一轮的增长机会,同时也将进一步推动大圆柱电池材料体系的更新,促进单壁碳纳米管、新型锂盐 LiFSI 的潜力释放。风险提示:产业链配套建设不及时;产业化进展和降本不及预期;市场规模测算存在偏差。(25)(14)(4)718Mar-22Jul-22Nov-22Mar-23(%)电力设备与新能源沪深300 免责声明和披露以及分析师声明是报告的一部分,请务必一起阅读。2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电力设备与新能源 正文目录正文目录 尺寸升级只是起点,技术创新引领发展尺寸升级只是起点,技术创新引领发展.3 复盘发展:特斯拉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