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协会:2023商品过度包装问题研究及消费者感知调查报告(12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消费者协会:2023商品过度包装问题研究及消费者感知调查报告(125页).pdf(1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1-问题研究及消费者感知 调查报告 中国消费者协会 2022 年 12 月 目目 录录 一、研究背景、调查设计.1(一)研究背景.1(二)调查设计.3 1.问卷调查设计.4 2.调查样本情况.5 二、商品过度包装问题现状分析.6(一)近半年媒体发布的商品过度包装问题案例以月饼为主,问题原因主要是包装空隙率超标.6(二)51.4%的消费者感知商品过度包装问题比较多.8 1.54.5%的消费者表示购物时看到过疑似过度包装商品.8 2.消费者反映“商品过度包装”存在一定欺骗性,误导消费行为.10 3.大型商超和品牌电商存在的商品过度包装问题相对更多.11 4.消费者印象中奢侈品、月饼、保健品等是过
2、度包装问题较多的品类.12 5.电商平台搜索发现茶叶品类疑似过度包装比例相对较多.14(三)消费者主动购买过度包装商品最主要原因是送礼需要,对于过度包装问题主要产生原因的观点比较分散.23(四)电商、快递、外卖有部分过度包装问题,但消费者更关心其包装总使用量大且污染环境的问题.25 1.消费者关注电商、快递包装是否可循环使用和快递包装材料污染环境问题.25 2.消费者最关注外卖包装用量大造成的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27 三、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及包装消费偏好.29 (一)消费者对自用品尽求包装环保简约,对礼品力求包装精美,根据收礼对象选择包装档次.29 1.送礼、需要仪式感是消费者选择精美包装的
3、主要原因.29 2.消费者在送礼、购买奢侈品时不重视包装环保性.30 3 消费者与送礼对象心理距离越远、越功利,选择更高档包装的比例就越高.32 4.消费者在购买消费品、正常送礼场合对豪华包装需求很小.33(二)32.4%的消费者自认为绿色消费意识强,绿色消费意识越强,对过度包装相关认知越高,越重视环保和垃圾分类.35(三)消费者收到礼品是过度包装商品时,负面体验多于正面体验.40 四、消费者对商品过度包装的认知、判别、态度及维权.41(一)消费者对商品过度包装概念、法律法规、判别标准认知不足.41 1.82.6%的消费者听说过商品过度包装,但仅有34.0%的消费者了解其准确定义.41 2.消
4、费者对于过度包装治理相关标准及法规有所了解,但深度不深、细节不细.42 3.仅有7.8%的消费者熟悉商品过度包装的判别标准.45(二)消费者自行判别过度包装难度大且容易误判,在包装层数、包装空隙率的主观判别标准上与国家标准有差异.46 1.是否是“欺骗式包装”、“豪华的包装”为消费者判别过度包装使用率最高的方法.46 2.62.0%的消费者判别商品过度包装的包装层数主观标准严于国家标准.48 3.消费者判别商品过度包装的包装空隙率主观标准与国家标准中包装空隙率规定差距较大.49 4.44.1%的消费者判别商品过度包装的包装成本比例主观标准要严于国家标准.52 5.消费者判别商品过度包装的材质主
5、观标准与国家标准一致,建议标准禁止材质上增加玉石材质.53(三)80.7%的消费者在多数情况下反对过度包装,但也有64.1%的消费者在特定情况下不反对过度包装.54 1.六成以上消费者了解商品过度包装的主要危害,其中环境影响、社会影响和资源浪费认知度最高.54 2.消费者对商品过度包装持全部反对态度的仅为32.3%.56 3.消费者对部分过度包装情况可接受,甚至认为某些情况下过度包装是必要的.58(四)消费者对商品过度包装举报意识强、行动弱,七成维权消费者对维权过程和结果表示满意.60 1.57.8%的消费者表示如果被过度包装商品欺骗会举报.60 2.69.5%的维权消费者表示对维权结果满意.
6、61 3.消协组织和市场监管部门是消费者的维权主要选择.63 五、海外治理过度包装措施与思路、消费者治理建议.64(一)消费者对治理商品过度包装建议:加强消费教育引导,使用绿色包装,鼓励包装创新.64 1.商品包装上的三大创新方向:绿色包装、提升体验和拓展包装使用用途.65 2.治理商品过度包装设计两点建议:商品标注判别指标、推广一体化包装.67(二)海外治理过度包装的三种主要措施.68 1.韩国制定严格的标准,详尽规范包装空隙率等指标供企业参照执行.68 2.德国要求生产者承担包装回收再利用与再处置的责任.70 3.英国对不易回收的包装征收包装税,以税收调节的模式控制过度包装.71(三)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