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哺呷哺-港股公司研究报告-厉兵秣马重启增长之路-230316(2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呷哺呷哺-港股公司研究报告-厉兵秣马重启增长之路-230316(26页).pdf(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 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 厉兵秣马,重启增长之路 呷哺呷哺(0520.HK)餐饮行业:疫后迎复苏,连锁化、数字化趋势明显餐饮行业:疫后迎复苏,连锁化、数字化趋势明显 近三年来,餐饮行业在疫情的持续影响下曲折恢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 年全国餐饮收入同比-6.3%;随着去年 12 月防疫政策松绑、疫情感染高峰已过,餐饮消费正逐步恢复,今年春节餐饮实现“开门红”。餐饮行业连锁化、数字化加速,据美团数据,餐饮连锁化率从 2019 年的 13.3%提升至 2021 年的18.0%,但较美国和日本(2021 年连锁化率分别达 54%和 49%)等成熟市场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外卖渗透率从
2、 2019 年的 12.8%提升至 2021 年的 21.4%,推动餐饮企业进行服务场景拓展。呷哺呷哺呷哺呷哺:多重因素交织下,业绩估值双探底:多重因素交织下,业绩估值双探底 2015-2018 年,公司归母净利率稳定在 10%-13%的水平,呷哺餐厅层面经营利润率稳定在 20%-24%的水平。但 2019 年以来公司盈利能力持续下滑,2019 年-2022H1 归母净利率 分 别 为4.8%/0.03%/-4.8%/-13.0%,主要系:1)客单价持续提升等因素影响下呷哺呷哺同店增长乏力,2019 年同比-1.4%;2)疫情持续影响以及门店经营管理略显粗放导致人工成本、租金及折旧摊销等核心费
3、用占比上升,2022H1 公司人工成本、租金及折旧摊销费用占收入比重分别达35.0%和28.2%。此外,2021年公司管理层发生重大人事变动,呷哺出现较大规模闭店调整,导致市场对于公司内部管理及未来发展产生担忧。未来看点:呷哺经营回升,凑凑加速拓店未来看点:呷哺经营回升,凑凑加速拓店 近两年,公司内部进行了深度调整,据新消费日报公众号消息及 2022H1 公司业绩交流会资料,一方面,创始人贺总回归掌舵,内部择优提拔两位经验丰富的员工分别担任呷哺呷哺品牌和凑凑品牌 COO;另一方面,KPI 考核向利润端倾斜,并启动利润分红机制,促进成本管控精细化;此外,全面整合集团资源,尤其是会员系统,实现品牌
4、间资源共享。1)呷哺:回归大众路线,推出价格介于50-70 元之间的高性价比套餐,有望重新赢得消费者青睐;关闭 200 余家亏损门店,并通过优化选址+租金重谈等方式降低租售比,盈利能力有望回升。2)凑凑:凭借独特的商业模式和优质的产品服务获得消费者认可,疫情期间保持稳健经营;疫后开店有望提速,据我们测算,境内中长期开店空间达 601 家(中性),仍有翻倍以上提升空间;3)趁烧:烧烤赛道千亿市场,目前尚无强势品牌出现,趁烧采用“烧烤+茶酒+欢乐”的多元化业态切入,未来发展亦值得期待。投资建议投资建议 本轮调整完成后,公司内部管理效率、员工积极性有望边际改善;断臂止血后呷哺品牌盈利能力回升、凑凑加
5、速开店、新品 评级及分析师信息 Table_Rank 评级:评级:买入 上次评级:首次覆盖 目标价格目标价格(港港元元):9.36 最新收盘价(港港元元):6.37 Table_Basedata 股票代码股票代码:0520 52 周最高价/最低价(港元):10.26/2.84 总市值总市值(亿亿港港元元)69.19 自由流通市值(亿港元)69.19 自由流通股数(百万)1,086.16 Table_Pic 分析师:许光辉分析师:许光辉 邮箱: SAC NO:S1120523020002 联系电话:-27%21%68%116%163%211%2022/032022/062022/092022/1
6、22023/03相对股价%呷哺呷哺恒生指数Table_Date 2023 年 03 月 16 日 仅供机构投资者使用 证券研究报告|港股公司深度研究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港股公司深度研究报告 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 2 牌趁烧亦值得期待,未来多品牌运作,成长逻辑清晰。我们预计 2022-2024 年公司营收分别为 47.20/72.16/94.28 亿元,归母 净 利 润 分 别 为-3.26/3.58/6.31 亿 元,EPS 分 别 为-0.30/0.33/0.58 元,最新股价(3 月 14 日收盘价/6.57 港元及汇 率/1 港 币=0.87962 元 人 民 币)对 应
7、 PE 分 别 为-19.2/17.6/9.9 倍,参考可比公司相对估值,给予公司 2023 年25 倍 PE,对应目标股价为 9.36 港元,较当前收盘价(6.57 港元)仍有 42.4%的增长空间,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风险提示风险提示 疫情二次冲击,本轮调整效果不及预期,门店扩张不及预期,新品牌孵化不及预期。盈利预测与估值盈利预测与估值 Table_profit 财务摘要 2020A2020A 2021A2021A 2022E2022E 2023E2023E 2024E2024E 营业收入(百万元)5625.98 6251.03 4719.83 7215.64 9428.23 YoY
8、(%)-9.53 12.69-23.22 52.88 30.66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84-293.21-326.37 357.55 630.71 YoY(%)-99.36-16061.46-11.31 209.55 76.40 毛利率(%)60.95 61.91 62.50 63.50 64.00 每股收益(元)0.00-0.27-0.30 0.33 0.58 ROE(%)0.08-13.67-18.07 19.62 27.88 市盈率 3409.5-21.40-19.23 17.55 9.95 oOmNYUfWeUbZpXfWxUaQ9RaQpNoOoMnOiNnNtQeRrQsN8O
9、qQxOwMnPmRxNsQnQ 证券研究报告|港股公司深度研究报告 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 3 正文目录 1.餐饮行业:疫后迎复苏,连锁化、数字化趋势明显.5 1.1.否极泰来,餐饮业步入复苏通道.5 1.2.餐饮业连锁化、数字化加速.6 2.呷哺呷哺:多重因素交织下,业绩估值双探底.8 2.1.起于台式小火锅,多品牌多业态驱动发展.8 2.2.供应链体系成熟,不断向上游延伸.10 2.3.多重因素影响下,近几年经营显著承压.12 2.4.股价复盘.13 3.变革之举:人事调整优化管理结构,考核转向利润端.14 4.未来看点:呷哺经营回升,凑凑加速拓店.16 4.1.呷哺调整基
10、本完毕,盈利能力有望回升.16 4.2.凑凑进入加速开店期,境内门店仍有翻倍以上提升空间.17 4.3.趁烧切入烧烤赛道,未来发展值得期待.20 5.盈利预测与估值.21 5.1.核心假设及盈利预测.21 5.2.估值及投资建议.22 6.风险提示.23 图表目录 图 1 近三年我国餐饮行业曲折恢复.5 图 2 近年来我国百强餐企营收增速高于行业整体.5 图 3 21 年大众点评餐饮行业搜索关键词排行榜中火锅占据 C 位.6 图 4 火锅为我国餐饮行业中最宽的细分赛道.6 图 5 21 年我国火锅行业市场规模超 5000亿元.6 图 6 近两年我国餐饮连锁化进程加速.7 图 7 我国餐饮连锁化
11、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7 图 8 外卖渗透率持续提升至 21年的 21.4%.7 图 9 21 年火锅的美团外卖订单量增长 20%.7 图 10 海底捞新设社区营运事业部.8 图 11 呷哺呷哺持续丰富外卖和食品零售业务.8 图 12 公司发展历程.10 图 13 公司股权结构(截至 2022H1).10 图 14 公司供应链体系成熟.11 图 15 近年来公司原材料成本占比较为稳定.11 图 16 近年来牛羊肉批发价总体呈持续上涨趋势.11 图 17 14-19年公司营收 CAGR+22.3%.12 图 18 14-19年餐厅总数从 452家增长至 1124 家.12 图 19 疫情以来呷哺和
12、凑凑同店呈持续下降趋势.12 图 20 22H1 呷哺和凑凑收入占比分别为 48.7%和 47.5%.12 图 21 19年以来公司盈利能力持续下滑.13 图 22 呷哺和凑凑餐厅层面经营利润率.13 图 23 19年以来公司人工成本、租金及折旧摊销费用占比上升.13 图 24 公司上市以来股价复盘.14 图 25 组织构架扁平化.15 图 26 22 年 8月呷哺集团会员系统上线.15 图 27 21年呷哺关闭 229 家亏损门店.16 图 28 近年来呷哺客单价与翻座率呈反向变动.17 证券研究报告|港股公司深度研究报告 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 4 图 29 呷哺推出高性价比
13、套餐.17 图 30 19年呷哺在京津冀地区收入占比达 68.9%.17 图 31 呷哺门店分布目前仍以北方地区为主.17 图 32 凑凑打造“火锅+茶饮+酒饮”的经营模式.18 图 33 凑凑在门店设计上主张“千店千面”.18 图 34 17-21年凑凑收入 CAGR+112%.18 图 35 截至 22H1,凑凑门店总数达 198 家.18 图 36 凑凑在一二线城市的门店占比超 90%.19 图 37 凑凑在江浙沪+广东地区的门店占比过半.19 图 38 19-21年烧烤餐饮连锁化率持续提升.20 图 39 17-21年烧烤年人均消费支出及频率不断提高.20 图 40 新品牌趁烧首店于
14、22 年 9月底落地上海.21 图 41 趁烧采用“烧烤+酒茶+欢乐”的多元化业态.21 表 1 公司核心业务概览.9 表 2 中长期来看,预计中性情况下凑凑在中国大陆市场的开店空间约 601家.19 表 3 22-24 年公司盈利预测假设.22 表 4 可比公司相对估值对比.23 证券研究报告|港股公司深度研究报告 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 5 1.1.餐饮行业:疫后餐饮行业:疫后迎复苏,迎复苏,连锁化、数字化趋势明显连锁化、数字化趋势明显 1.1.1.1.否极泰来,餐饮业步入复苏通道否极泰来,餐饮业步入复苏通道 近三年来,我国餐饮行业在疫情的持续影响下曲折恢复,大中型餐企表现优
15、于近三年来,我国餐饮行业在疫情的持续影响下曲折恢复,大中型餐企表现优于整体。整体。疫前,我国餐饮行业市场规模总体呈现稳步增长态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从 2014 年的 2.8 万亿元逐年增长至 2019 年的 4.7 万亿元,CAGR+10.9%。2020 年疫情爆发,我国餐饮行业市场规模跌破 4 万亿元;2021 年疫情企稳,餐饮业回暖,市场规模恢复至 2019 年水平;2022 年疫情散点频发,多地餐饮持续受到较大影响,全国餐饮收入同比-6.3%。在持续三年的疫情影响下,大中型餐饮企业表现出了更强的抗风险能力,近年来我国百强餐企营收增速持续高于行业整体增速,收入占比从 2019年的 7.0
16、%提升至 2021 年 7.8%;我们认为一是大中型餐企具备更强的经营能力,二是疫情下消费者试错意愿下降,更愿意选择大品牌。疫后我国餐饮行业将恢复稳定增长。疫后我国餐饮行业将恢复稳定增长。短期来看,随着去年 12 月防疫政策松绑、疫情感染高峰已过,餐饮消费正逐步恢复;根据中国烹饪协会开展的“兔年春节期间重点餐饮企业经营情况调研”数据显示,今年春节餐饮行业实现了“开门红”,除夕至正月初六(1 月 21 日-27 日)受访餐饮企业营业收入相比+24.7%。中长期来看,我国餐饮行业仍将保持稳定增长,一方面,家庭小型化、懒人经济驱动下,外出就餐更符合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另一方面,餐饮承载着重要的社交功能
17、,是当下最为重要的社交场景之一。图 1 近三年我国餐饮行业曲折恢复 图 2 近年来我国百强餐企营收增速高于行业整体 火锅是我国餐饮行业中的优质赛道。火锅是我国餐饮行业中的优质赛道。火锅因食材、锅底与蘸料较为丰富,口味接受度高,社交属性强,在全国范围内广受欢迎,在 2021 年大众点评餐饮行业关键词搜索排行榜中占据 C 位;同时,由于火锅对烹饪要求不高,与其他菜系相比更易于标准化经营与规模化扩张。从市场规模来看,火锅也是我国餐饮行业中最宽的细分赛道,据捞王招股书援引的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1 年我国火锅市场规模约 5218 亿元,占全国餐饮收入比重11.1%;2016-2019年,我国火锅市
18、场规模CAGR+9.5%,略高于餐饮行业整体增速(CAGR+9.3%)。-20%-15%-10%-5%0%5%10%15%20%25%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4500050000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餐饮行业市场规模(亿元)YoY-5%0%5%10%15%20%25%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百强餐企总营收(亿元)YoY占全国餐饮收入比 证券研究报告|港股公司
19、深度研究报告 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 6 图 3 21 年大众点评餐饮行业搜索关键词排行榜中火锅占据 C 位 图 4 火锅为我国餐饮行业中最宽的细分赛道 图 5 21 年我国火锅行业市场规模超 5000 亿元 1.2.1.2.餐饮业餐饮业连锁化、数字化加速连锁化、数字化加速 疫情影响下我国餐饮行业连锁化率加速提升。疫情影响下我国餐饮行业连锁化率加速提升。疫情中餐饮行业面临了巨大的考验,其中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单体小型餐饮企业受到的冲击更大(租金、人工等刚性成本费用所带来的资金压力),与此同时,实力雄厚的大型餐饮企业则大批量吸纳着单体餐厅退出市场后空出的位置,从而加速了餐饮行业的连锁化
20、进程。据美团数据显示,我国餐饮行业连锁化率从 2018 年的 12.8%提升至 2019 年的 13.3%,并在 2020-2021年加速提升至 15.8%/18.0%,其中,2021 年火锅连锁化率提升至 20.4%,高于餐饮行业整体水平;但相较于美国和日本(2021 年连锁化率分别达 54%和 49%)等成熟市场,我国餐饮连锁化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0%-15%-10%-5%0%5%10%15%20%25%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201620172018201920202021火锅市场规模(亿元)YoY 证券研究报告|港股公司深度研究报告 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
21、的重要法律声明 7 图 6 近两年我国餐饮连锁化进程加速 图 7 我国餐饮连锁化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餐饮线上线下一体化,外卖渗透率持续提升。餐饮线上线下一体化,外卖渗透率持续提升。疫情期间,餐厅堂食因疫情反复而阶段性受阻,消费者的就餐行为开始由线下向线上迁移。据美团援引的国家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20-2021 年在线外卖收入占全国餐饮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16.9%/21.4%,同比分别提升 4.1pct/4.5pct;其中,即使是强堂食属性的火锅的外卖渗透率也有所提升,2021 年火锅的美团外卖订单量增长 20%。图 8 外卖渗透率持续提升至 21 年的 21.4%图 9 21 年火锅的美团外
22、卖订单量增长 20%餐饮企业纷纷探索后疫情时代餐饮服务场景拓展。餐饮企业纷纷探索后疫情时代餐饮服务场景拓展。面对疫情的不确定性及消费场景、群体的变化,传统的只依赖堂食消费的经营模式太过被动,不少餐饮企业开始重视外卖消费场景,或者推出零售预制菜,解除到店的限制,打破场景对餐厅位置的依赖。在时空维度上,餐饮不再是平面的“门店生意”,经营模式从 4-12 个小时、线下堂食逐步向 24 小时全时段、堂食+外卖+零售的模式进化,突破餐饮门店的时空半径,打造新的增长曲线。如海底捞新成立社区营运事业部,专注于堂食服务之外的多元化餐饮服务创新,持续推出有别于堂食体验的新产品、新套餐,包括海底捞火锅“青年套餐”
23、以及小龙虾、酸菜鱼、椒麻鱼等预制菜。12.8%13.3%15.8%18.0%16.3%19.5%20.4%0%5%10%15%20%25%2018201920202021我国餐饮连锁化率火锅连锁化率0%2%4%6%8%10%12%14%16%0%10%20%30%40%50%60%中国美国日本连锁化率CR5(右轴)7.6%10.9%12.8%16.9%21.4%0%5%10%15%20%25%20172018201920202021外卖渗透率外卖渗透率73%56%44%39%29%20%0%10%20%30%40%50%60%70%80%饮品甜点小吃快餐简餐中式菜肴火锅2021年美团外卖订单量
24、增速 证券研究报告|港股公司深度研究报告 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 8 图 10 海底捞新设社区营运事业部 图 11 呷哺呷哺持续丰富外卖和食品零售业务 2.2.呷哺呷哺:呷哺呷哺:多重多重因素交织下,业绩估值双探底因素交织下,业绩估值双探底 2.1.2.1.起于台式小火锅,多品牌多业态起于台式小火锅,多品牌多业态驱动驱动发展发展 公司成立于 1998 年,并由创始人贺光启先生将台式小火锅“一人一锅”的模式引进大陆,打造出广受欢迎的时尚连锁小火锅品牌呷哺呷哺;2014 年,公司成功登陆港交所,被业内称为“连锁餐饮第一股”。自上市以来,公司不断多方位扩展业务形态、多品牌发力布局餐饮产
25、业链,目前公司旗下包含主打“一人一锅”的平价小火锅品牌呷哺呷哺、主打“火锅+茶憩”的中高端聚会型火锅品牌凑凑、主打“烧肉+酒茶+欢乐”多元化模式的中高端烧烤品牌趁烧,以及调味食品研发生产销售的食品公司、羊肉制品加工的锡盟工厂等;截至2022H1,公司共有 810 家呷哺呷哺和 198 家凑凑。证券研究报告|港股公司深度研究报告 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 9 表 1 公司核心业务概览 上市前(上市前(19981998-20142014 年):非典后迎来发展契机,呷哺呷哺快速扩张。年):非典后迎来发展契机,呷哺呷哺快速扩张。呷哺呷哺首店于 1999 年在北京西单开业,2003 年非典爆
26、发后,“一人一锅”分餐形式的小火锅大受欢迎,呷哺呷哺也迎来快速发展阶段。一方面,门店快速扩张,2009 年呷哺呷哺门店破百,2010 年进驻上海市场,2014 年门店已超 400 家;另一方面,受到诸多资本的关注,2008 年公司获得英联资本 5000 万美元的战略投资,2012 年美国泛大西洋资本进驻,进一步助力呷哺呷哺门店扩张。上市后(上市后(20152015 年年-至今):多品牌布局、多方位扩展业态,打造新的增长极。至今):多品牌布局、多方位扩展业态,打造新的增长极。为顺应消费升级的趋势,同时吸引更多年轻群体、扩大目标客群,公司自 2015 年开始持续朝多元化转型升级。一方面,先后推出中
27、高端餐饮品牌凑凑、in xiabuxiabu(2021 年退出市场)、趁烧,构建覆盖平价、中高端的多品牌矩阵;另一方面,增加茶饮、冒菜,拓展外卖、食品零售业务等,多业态、多渠道赋能业绩增长。此外,主品牌呷哺呷哺也在不断升级迭代,2017 年从呷哺 1.0 升级为 2.0 版本,2020 年推出“LIGHT-POT”新店模型,以做加法的形式提升客户体验和客单价。证券研究报告|港股公司深度研究报告 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 10 图 12 公司发展历程 创始人控股,股权集中度高。创始人控股,股权集中度高。创始人贺光启先生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合计持股 41.62%,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股
28、权集中度高且较为稳定,有利于公司长期发展。图 13 公司股权结构(截至 2022H1)2.2.2.2.供应链体系成熟,供应链体系成熟,不断向上游延伸不断向上游延伸 自产自产+外采保障食材和底料供应,向上游延伸强化供应能力。外采保障食材和底料供应,向上游延伸强化供应能力。羊肉、牛肉及蔬菜为核心三大食材,公司通过自产+外采的方式来保障稳定的高品质安全食材供应。肉类供应上,一方面通过直接对接牛羊肉供应商进行大规模采购,另一方面收购伊顺清真食品公司作为羊肉供应基地,增加自产比例,把控肉类质量及采购成本;蔬菜供应上,与多个农村合作社及农户直接合作,并根据公司需求向其提供年度种植计划,从源头保证蔬菜的品质
29、。此外,公司大部分招牌汤底及调料亦由中央食品加工厂根据公司的专有配方自行制作。证券研究报告|港股公司深度研究报告 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 11 建立三级物流系统,凭借规模优势实现成本控制。建立三级物流系统,凭借规模优势实现成本控制。公司建立了全国总仓-区域分仓-运转中心的三级网络架构配送体系,其中全国总仓及华北区域分仓设置在北京,运转中心直接对接门店,收集并拆分门店订单,根据配送半径、成本、订单需求动态规划最优配送路径,实现配送成本和效率最优化。随着门店数量的增长,运转中心辐射能力提升,并在规模优势下实现成本控制。图 14 公司供应链体系成熟 公司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一方面为门店的全
30、国扩张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呷哺呷哺和凑凑合计直营门店超 1000 家;另一方面在保证食材品质的同时将成本控制在可控范围,近年来在牛羊肉批发价格总体呈现持续上涨的趋势下,公司原材料成本占收入比重总体维持在 37%-39%的水平。公司将继续加大供应链建设投资,在未来三年内,计划进一步投资 1 亿元用以升级锡盟加工厂的物流、采购及质量控制流程,进一步提高原材料成本管控能力。图 15 近年来公司原材料成本占比较为稳定 图 16 近年来牛羊肉批发价总体呈持续上涨趋势 0%5%10%15%20%25%30%35%40%45%50%20132015201720192021原材料成本占收入比重01020304
31、050607080902013-11 2015-05 2016-11 2018-05 2019-11 2021-05 2022-11元/公斤平均批发价:羊肉平均批发价:牛肉 证券研究报告|港股公司深度研究报告 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 12 2.3.2.3.多重因素影响下,近多重因素影响下,近几几年经营显著承压年经营显著承压 疫前持续扩店带动疫前持续扩店带动营收稳步增长,疫情下同店下滑营收稳步增长,疫情下同店下滑+闭店拖累营收增速。闭店拖累营收增速。2014-2019 年,公司餐厅总数从 452 家增长至 1124 家(其中呷哺呷哺从 452 家增长至 1022家),带动公司营收规
32、模从 22.0 亿元增长至 60.3 亿元,CAGR+22.3%。自疫情爆发以来,呷哺呷哺和凑凑同店呈持续下滑趋势,2020-2022H1,呷哺呷哺同店销售额分别-23.9%/-8.3%/-44.1%,凑凑同店销售额分别-9.5%/-0.9%/-24.8%;同时,2021H2 呷哺呷哺战略性闭店 200 余家,导致 2022H1 公司营收同比-29.2%。从收入结构来看,从收入结构来看,餐厅经营为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自 2016 年凑凑品牌推出以来,收入贡献率不断提升,2022H1,呷哺呷哺和凑凑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分别为 48.7%和 47.5%。图 17 14-19 年公司营收 CAGR+22
33、.3%图 18 14-19 年餐厅总数从 452 家增长至 1124 家 图 19 疫情以来呷哺和凑凑同店呈持续下降趋势 图 20 22H1 呷哺和凑凑收入占比分别为 48.7%和47.5%疫情持续影响疫情持续影响+主品牌同店增长乏力主品牌同店增长乏力+门店经营管理略显粗放,近几年公司盈利门店经营管理略显粗放,近几年公司盈利能力呈下滑趋势。能力呈下滑趋势。2015-2018 年,公司归母净利率稳定在 10%-13%的水平,呷哺呷哺餐厅层面经营利润率稳定在20%-24%的水平。但2019年以来公司盈利能力持续下滑,2019年-2022H1归母净利率分别为4.8%/0.03%/-4.8%/-13.
34、0%,主要系:1)客单价持-40%-30%-20%-10%0%10%20%30%40%01020304050607020142016201820202022H1营业收入(亿元)YoY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20142016201820202022H1门店数量(家)凑凑呷哺呷哺-50%-40%-30%-20%-10%0%10%20142016201820202022H1同店呷哺呷哺凑凑0%20%40%60%80%100%201720182019202020212022H1收入结构其他凑凑呷哺呷哺 证券研究报告|港股公司深度研究报告 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
35、13 续提升等因素影响下呷哺呷哺同店增长乏力,2019 年同比-1.4%;2)疫情持续影响以及门店经营管理略显粗放导致人工成本、租金及折旧摊销等核心费用占比上升,2022H1 公司人工成本、租金及折旧摊销费用占收入比重分别达 35.0%和 28.2%。图 21 19 年以来公司盈利能力持续下滑 图 22 呷哺和凑凑餐厅层面经营利润率 图 23 19 年以来公司人工成本、租金及折旧摊销费用占比上升 2.4.2.4.股价复盘股价复盘 2014.122014.12-2015.122015.12:股价累计下滑:股价累计下滑 30%+30%+,主要系“315 鸭血门事件”影响以及呷哺呷哺同店增速转负。2
36、016.012016.01-2018.072018.07:股价大幅提升,累计上涨:股价大幅提升,累计上涨 450%+450%+,估值也于,估值也于 20182018 年中达到高年中达到高点(平均点(平均 35x35x 左右)左右),主要系公司推出新品牌凑凑、外卖业务,并将呷哺呷哺 1.0 升级为 2.0 版本,对门店装修、菜品、服务等方面进行升级,同店增速转正且持续改善(2016 年-2018H1 呷哺呷哺同店分别+3.0%/+8.5%/+7.3%)。2018.082018.08-2020.032020.03:股价累计下滑:股价累计下滑 60%+60%+,主要系 2018H2-2019 年,呷
37、哺呷哺同店再次转负,叠加凑凑在整体尚未进入成熟期时快速扩张等因素,导致净利率持续承压(2019 年公司净利率下滑至 4.8%);而 2020Q1 受疫情影响,全国门店暂停营业。-15%-10%-5%0%5%10%15%-4-3-2-1012345620142016201820202022H1归母净利润(亿元)归母净利率-30%-20%-10%0%10%20%30%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餐厅层面经营利润率呷哺呷哺凑凑0%5%10%15%20%25%30%35%40%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H1员工成本租金及折旧摊销
38、 证券研究报告|港股公司深度研究报告 请仔细阅读在本报告尾部的重要法律声明 14 2020.042020.04-2021.022021.02:股价累计上涨:股价累计上涨 350%+350%+,主要系疫情逐步企稳,呷哺呷哺翻座率快速恢复(从 2020H1 的 1.8 次回升至全年的 2.3 次),叠加龙头连锁餐饮企业逆势扩张,疫后集中度提升逻辑强化。2021.032021.03-2022.052022.05:股价大幅回调,累计下滑:股价大幅回调,累计下滑 80%+80%+,主要系 2021 年公司管理层发生重大人事变动,原凑凑品牌 CEO 张振纬先生、原集团兼呷哺呷哺品牌 CEO 赵怡女士分别于
39、 4 月和 6 月相继离职,市场对于公司内部管理及未来发展产生担忧;同时,2021 年下半年起国内疫情频繁反复、呷哺呷哺出现较大规模闭店调整,公司业绩持续承压。2022.062022.06-至今:股价上行至今:股价上行,主要系公司管理层架构调整完成,内部管理效率边际改善;呷哺呷哺关店调整亦接近尾声,凑凑展现出较强的修复韧性且展店提速,以及 9 月底推出的新品牌趁烧催化。图 24 公司上市以来股价复盘 3.3.变革之举:人事调整优化管理结构,考核转向利润端变革之举:人事调整优化管理结构,考核转向利润端 管理架构调整完成,创始人回归掌舵。管理架构调整完成,创始人回归掌舵。2021 年4 月原凑凑品
40、牌CEO 张振纬离职,同年 5 月原集团兼呷哺呷哺品牌 CEO 赵怡被免职,而创始人贺光启回归掌舵,担任集团 CEO,统筹管理集团事务。据新消费日报公众号消息,贺总上任后,内部择优提拔两位经验丰富的员工分别担任呷哺呷哺品牌 COO 和凑凑 COO;并对集团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原来两大品牌拥有各自独立的 HR、开发、研发等团队,现在整合为集团统筹,减少管理层级,组织架构扁平化。调整后有利于实现资源分配最优化,降低内部摩擦成本。调整后有利于实现资源分配最优化,降低内部摩擦成本。在原来的组织架构下,赵怡总同时负责集团事务的管理和呷哺呷哺品牌的运营,精力被分散的同时还容易在一定程度上出现资源的倾斜;而在
中科华跃&能源基金会:中国光储直柔建筑发展的关键政策机制研究报告(2022)(61页).pdf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基础软件信息安全研究报告1.0(2022)(125页).pdf
中汽中心:丰田汽车发展战略及在中国业务进展(2022)(23页).pdf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中国能源转型展望2023:COP27特别报告(65页).pdf
阿里云:云上数字政府之:数据安全建设指南(90页).pdf
2022企业尽调报告-海达能(22页).pdf
2022企业尽调报告-许继电气(22页).pdf
天奥电子:时频领域龙头未来放量可期-20221127(30页).pdf
新能源汽车行业产业研究展望:正极材料技术迭代高镍化方向探讨-221130(43页).pdf
元琛科技-环保材料专家布局复合集流体空间可期-221130(31页).pdf
灿瑞科技-公司深度报告:磁传感器芯片龙头积极布局汽车工业-221130(27页).pdf
东鹏饮料:长期空间与短期变化的再探讨-20221201(18页).pdf
【研报】机械设备行业:挖机销量高增延续产业升级披沙拣金-20201019(21页).pdf
微软:Microsoft企业出海全知道(82页).pdf
【研报】计算机行业:多云之下万家灯火-20201018(24页).pdf
【研报】深度剖析:替代效应已经退散出口何以维持高增?-20201016(35页).pdf
【研报】环保行业:详剖湖北省固废市场环卫市场碎片化现象明显-20201016(39页).pdf
【研报】有色金属行业:经济数据持续走强工业金属需求有望超预期-20201018(22页).pdf
【研报】交通运输行业:嘉诚于番禺投建“电商港项目”未来五年产能释放循序渐进-20201018(15页).pdf
融中研究:2020年中国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研究报告(58页).pdf
【研报】减水剂行业专题报告: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20201015(52页).pdf
【研报】煤炭开采行业:内蒙等地区产量有所释放港口动力煤价略有回落双焦产业链景气度依然较高-20201018(20页).pdf
【研报】稀有金属行业:小金属国内外新能源市场回暖钴锂需求增加-20201019(16页).pdf
【研报】建筑材料行业:顺周期持续推荐玻纤和北新;关注超跌个股科顺等-20201018(25页).pdf
呷哺呷哺-港股公司首次覆盖报告:呷哺南下扩展空间广阔凑凑强品牌势能持续带动营收增长-230320(37页).pdf
呷哺呷哺-港股公司首次覆盖报告:呷哺南下扩展空间广阔湊湊强品牌势能持续带动营收增长-230322(37页).pdf
呷哺呷哺-港股公司深度报告:重整旗鼓再出发鲜衣怒马再少年-230216(16页).pdf
巨子生物-港股公司研究报告-重组胶原蛋白龙头护肤业务高速增长、医美第二增长曲线可期-230316(35页).pdf
昭衍新药-公司研究报告-国内最早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民营CRO增长强势-230316(26页).pdf
飞天云动-港股公司研究报告-ARVR领先内容服务供应商业绩持续高增长-230226(26页).pdf
蜜雪冰城招股说明书-连锁茶饮第一股(724页).pdf
线上健身第一股-keep招股说明书(463页).pdf
麦肯锡:2023中国消费者报告:韧性时代(33页).pdf
罗振宇2023“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完整PDF.pdf
QuestMobile:2022新中产人群洞察报告(37页).pdf
QuestMobile:2022年中国短视频直播电商发展洞察报告(30页).pdf
小红书:2023年度生活趋势报告(34页).pdf
町芒:2022现制茶饮行业研究报告(47页).pdf
QuestMobile:2021新中产人群洞察报告(30页).pdf
锐仕方达&薪智:2022年薪酬白皮书(105页).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