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勤:通往2030之路:以人为本的策略(2023)(2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勤:通往2030之路:以人为本的策略(2023)(21页).pdf(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通往2030之路:以人为本的策略在颠覆性的十年里重塑组织的七大转变在颠覆性的十年里重塑组织的七大转变通往通往2030之路:以人为本的策略之路:以人为本的策略|目录序言序言02序言通往2030年之路员工期望与自主性长寿与职场的改变人与科技的协作数字/虚拟/元宇宙的生活数据与隐私的博弈信任和公司治理动荡世界中的利益相关者资本主义04050608101214161820通往2030年之路是所有人的重塑时刻通往通往2030之路:以人为本的策略之路:以人为本的策略|介绍“成功的关键之一是在旅途中不断前进,在困境中扭转局势,反败为胜。”约翰约翰麦克斯韦尔麦克斯韦尔(JohnC.Maxwell)3通往通往2
2、030之路:以人为本的策略之路:以人为本的策略|介绍序言2020年之后的十年将与人们在2019年的预期大相径庭。不仅事件发生得更快了,而且不同类事件的发生也更多了。从本世纪最严重的全球疫情,到80年来从未见过的政治/军事的紧张局势,世界陷入了一个不稳定和深度不连续的时代,这既提供非凡的机遇,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以深刻、结构化和持久的方式重塑商业格局。德勤最近的一篇论文断层时代的领导力,研究了几个关键的断层现象,或许可以在未来十年里重构愿景并提供行动指导,其中包括:前所未有的、新型的科学发现科学发现将推动数字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和材料科学的融合,并推动新的技术突破。重新打造全球化重新
3、打造全球化和更加频繁的政府干预,这可能要求企业领导者改变他们的经济战略以及他们与政府的关系。单个组织的作用逐渐下降,转而变成与多个其他实体合作,以创建进化的、共享的、全生态系统全生态系统的战略。将传统的、分层的权力模式与网络化力网络化力量量相融合。利 益 关 联方 资本 主 义利 益 关 联方 资本 主 义(stakeholdercapitalism)日益重要,这包括客户、员工、供应商、社区和共享的自然环境之间的需求和利益。领导者以人为本制定策略的能力,以及引导员工度过未来十年的不稳定和不连续性的能力,将是首要任务;原因有二:首先,变化发生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快,其次,许多变化与我们预期的
4、不同。这可能会挑战领导者采用新的思维方式来取得成功,推进人才发展策略,并使他们的组织在未来十年蓬勃发展。是时候注入新思维是时候注入新思维、新能量了新能量了。世界著名心理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 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在他的畅销书思考,快与慢(Thinking,Fast andSlow)中解释说,有两种系统驱动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塑造着我们在商业和个人生活中的判断和决定:“系统1”是快速的、本能的和情绪化的;“系统2”则是更慢的,更慎重的,也更有逻辑的。作为组织,我们所做的很多事情都是系统1思维它是自动的,基于记忆、普遍经验、常规程序和过程。作为人类,我们通常喜欢在系统1模
5、式下操作,因为这是耗能最少的方法。然而,在这十年不稳定的环境下,情景决策可能需要更密集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系统2思维更适合这一点即使它需要集中注意力,处理这些想法更耗费精力。这两种系统在不断争夺对我们行为的控制,可能使我们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在系统1和系统2思维之间转换需要相当大的努力和训练。作为个体,试图在不同的变化和挑战中找到规律、决定如何前进,可能是困难的。在组织层面,决策过程会因为众口难调而变得更加复杂。根据系统1,世界应该是可预测的,直接的,易于应对的。但我们看到的第一手资料显示,情况并非如此接下来的情况与我们所准备的完全不同。尽管如此,许多组织仍在继续使用领导力和人才模式的老工具,试
6、图解决前所未有的全新挑战。是时候迎来新思维、新工具、新精力和新承诺了除去因过度使用系统2思维而耗尽精力的风险为未来十年制定以人为本的策略。4通往通往2030之路:以人为本的策略之路:以人为本的策略|通往2030年之路通往通往2030年之路:年之路:七大转变影响七大转变影响以人为本的策略以人为本的策略疫情带来的“大颠覆”和“离职潮”造成并(或)加速了7种商业和社会变革。在迈向2030年之际,这些变革将影响组织的人才策略(图1)。一部分变革正在加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其“变化路径”。另一部分变革正在萌芽,我们可以预见它们的发展。在所有情况下,它们对未来工作、劳动力和工作场所的影响都可能是颠覆性的和
7、深远的。在这种不稳定的环境中,企业管理者应对挑战和机遇的方式,决定了企业停滞不前还是向前发展。从2022年到2030年这十年,人力资源和企业管理者是时候将过去两年的经验应用到这七项转变中。通过确定以人为本的策略来激发组织弹性,并帮助组织在混乱和颠覆性的市场中蓬勃发展。尽管看起来有悖常理,但保持稳定的方法是动态的不要避开急流,要找到正确的方法渡过它们。图图1.改变以人为本的策略改变以人为本的策略,2022-2030年年员工期望与自主性长寿与职场的改变人与科技的协作数字/虚拟/元宇宙的生活数据与隐私的博弈信任和公司治理动荡世界中的利益相关者资本主义5通往通往2030之路:以人为本的策略之路:以人为
8、本的策略|员工期望与自主性员工期望与自主性随着权力和自主性从雇主转向雇员,回到以前的工作、劳动力和工作场所模式的概率极小。员工希望从雇主那里得到更多:更有意义的工作,更灵活的办公时间和地点,更个性化的雇佣模式和职业路径。在当今以技能和能力为基础的经济中,员工拥有更多选择,也乐于接受。我们在疫情期间经历了以上情况,并预计该情况将在未来十年更进一步。最近出现的离职潮显示了员工的期望和自主性。相较疫情前,离职率增加了23%;另外,全球40%的员工考虑今年内离职。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US Bureau ofLabor Statistics)数据,近450万美国员工在2022年3月离职或转岗,触及前高;
9、雇主发布了1150万个岗位,远超疫情前700万的均值,创造了新高。酒店管理与零售业作为服务行业中的低薪岗位,尽管持续涨薪且维持较强的招聘力度,却仍然供不应求。这表明劳动者并没有离开劳动市场,而是涌向了新的岗位。另一个导致离职潮的因素:人们接触到更多招聘信息,表明了就业机会的转变。企业开始意识到,在这个员工期望和自主性不断提高的时代,远程办公可能是新常态:74%的企业计划让部分员工永久远程工作,常见的方法是将线下和远程安排相结合。好消息是,远程办公对雇主和员工都有好处:允许远程办公的公司平均每个员工的利润增加2000美元。64%的招聘人员相信,能够提供远程工作会帮助他们找到高质量人才。最新的国际
10、数据显示,英国和澳大利亚的离职员工人数有所增加,在法国,2021年第三季度(可获得的最新数据)的离职人数是自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虽然德国和新加坡等国还没有受到冲击,但调查显示,这些国家的员工也在考虑离职。这种转变在其他方面有所体现:例如,员工期待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这也是人们喜欢居家办公的主要原因。疫情期间,88%的公司鼓励员工远程工作,很多都是强制执行。99%的远程工作人员表示,他们愿意继续这样下去;许多员工在享受了工作的灵活性、提高效率、降低时间和成本后,不愿意全程线下办公。如:77%的员工表示,他们在家工作的效率更高。80%的员工表示远程工作压力更小。53%的美国员工认为灵活的工
11、作时间是最大的优势。30%的远程工作人员表示每年在通勤、外出就餐和其他费用上节省超过5000美元。6通往通往2030之路:以人为本的策略之路:以人为本的策略|员工期望与自主性员工期望与自主性“我曾与数百家公司讨论过远程工作,其中95%的公司表示他们将采用混合模式,其余5%的公司将实行全面远程模式。办公室的人数永远不会回到疫情前的平均水平,永远不会在家工作两年之后,员工不仅更喜欢在家工作,也更适应了。”全球各地的公司和国家都在尝试将每周四天工作制作为未来工作模式的一部分,迄今为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现有的工作方式,联合利华(Unilever)新西兰公司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四天工作
12、制试验,让员工能够在不降薪的情况下减少20%的工作时间。管理层表示,试点的目标是“根据产出而非时间来衡量绩效”,并计划与新西兰其他公司分享试验结果。微软(Microsoft)在其日本办公室试行了不降薪的四天工作制,并声称生产率提高了近40%。微软日本公司还表示电力成本下降了23%;当员工在周五休息时,打印量减少了约60%。2015年至2019年,冰岛试行了四天工作制:员工缩短了工作时间仍获得相同的报酬,该试验在管理层和员工中都取得了巨大成功,不仅降低了员工压力和倦怠感,而且加强了健康并提高了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平衡。重要的是,大多数公司的生产率保持不变或有所提高,这促使工会重新协商工作模式。现在,
13、冰岛86%的员工已经获得或即将获得在同等薪资情况下缩短工作时间的权利。非营利组织“全球四天工作制”目前正在与美国、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高校的研究人员合作,在许多公司开展试点项目。为了适应员工期望和自主性不断变化的世界,组织需要摆脱过去传统的工作和工作场所的运营模式,转向更灵活、更人性化和更数字化的方式。未来,敏捷和创新将成为关键,员工希望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意义、选择、成长和自主权。工作性质需要改变,从而跟上员工的步伐。把员工从岗位中解放出来,将岗位拆解为技能、经验和兴趣,能够使员工在岗位描述之外被视为独特的个体,极大地促进包容性。现如今有20%的工作是完全远程的,员工无需到办公室工作
14、。另外,“远程”的工作岗位收到的申请相较非远程工作多三倍。尽管不是所有的工作都可以完全远程进行,但企业管理者、人力资源和员工可以共创一个混合工作制的企业,来与员工产生共鸣。通过时间的使用效率来衡量生产力并不困难,但是一个企业的CTO,CFO和CHRO应该从三个角度重新思考产出财务,技术和员工因为在这三个方面投入的每一美元都可能有不同的回报。在衡量综合回报、产出和结果时,需要对这三方面的组合进行管理。尼克尼克 布鲁姆(布鲁姆(Nick Bloom),斯坦福大学),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经济学教授员工期望和自主性的转变也可能颠覆长期以来的职场规范:每周工作五天。一百年前,我们从每周工作六天转变为五天
15、,而很多员工认为变化来的太晚了。根据一项新的研究,几乎所有的美国员工(92%)表示他们希望一周工作四天尽管他们知道这样做会延长工作日的时间,但是这将有助于改善心理健康并提高生产力。灵活的工作时间是员工最常见的要求之一。超过三分之一(37%)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愿意接受5%或更多的降薪,以换取连续三天的周末。7对人才策略的影响和思考对人才策略的影响和思考通往通往2030之路:以人为本的策略之路:以人为本的策略|长寿与职场的改变长寿与职场的改变个人的工作体验正在发生变化。年龄的增长给员工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也提高了他们对潜在职业道路的期望。此外,工作团队的年龄分布较广,也给新的汇报关系带来了挑战(例如
16、,员工为比自己年轻的/不同年龄层的老板工作)。工作年限延长也可能鼓励年长的员工通过创业来追求“第二阶段”的职业生涯。1935年美国最初的社会保障法(USSocial Security Act/SSA)将领取全额退休福利的最低年龄定为65岁。尽管当时男性的预期寿命为58岁,女性为62岁。2020年,美国整体预期寿命为77.3岁,其中男性为74.5岁,女性为80.2岁(现在SSA根据个人出生年份的不同,设定的退休年龄为65到67岁不等)。仅从财务角度来看,许多目前20岁至40岁的人可能不得不工作到70多岁,以获取合理的退休收入。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到2026年,65岁至74岁的劳动参与率预计
17、为30.2%;75岁及以上的劳动参与率预计为10.8%。格拉顿和斯科特的研究表明,大多数雇主没有准备好迎接劳动力寿命延长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对于那些仍然使用过时的、年龄相关的指标来制定人才发展和留用政策的公司来说,是时候该重视处于不同人生阶段的员工。许多已经超过了传统退休年龄的员工,想要或需要从事一些超过传统退休年龄的工作。皮尤(Pew)研究中心指出,美国有20%的零工从自由职业顾问到拼车司机年龄都在50岁以上,其中近三分之一的人年龄超过65.45岁。全球数十个国家的平均预期寿命为80-85岁,包括香港、瑞士、新加坡、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亚、冰岛、韩国、以色列、瑞典、法国、加拿大等。一个20
18、07年在日本出生的孩子有超过50%的机率将活过107岁。当这个孩子15岁,开始考虑工作或生活相关事宜时,他会如何设想自己未来的选择呢?寿命的增长为延长职业生涯带来了机会。百岁人生:长寿时代的生活与工作(The 100-Year Life:Living and Working inan Age of Longevity)一书的作者琳达 格拉顿(Lynda Gratton)和安德鲁斯科特(Andrew Scott)表示,人们愈发意识到,寿命的延长将对他们如何管理自己的工作生活和职业生涯产生重大影响。尽管围绕“年少得志”的创业宣传很火热,但2019年的一项研究显示,最成功的美国企业家大多为40岁以上
19、,50多岁的公司创始人实现右尾增长的可能性是30多岁创始人的1.8倍。这是年长的企业家的优势吗?年龄给创始人带来了经验。雇用年长的员工会带来大量好处。2013年,一项针对147家德国公司的研究发现,拥有不同年龄层员工的企业,员工的生产力和保留率更高,利润增长预期也更高。8通往通往2030之路:以人为本的策略之路:以人为本的策略|长寿与职场的改变长寿与职场的改变根据斯坦福大学长寿研究中心的说法,“在百年生命中,工作占据了60年,甚至更多”,如今僵化的、过于消耗时间精力的工作模式已不再适用。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人们想如何利用这段时间呢?组织在重新设计工作的时候应该加入更多的灵活性;例如,允许员工在整
20、个职业生涯中根据本职工作以外的“人生巅峰期”责任,对工作时间进行相应的增减。为了充分利用代际多样性的好处,公司需要通过提供更高的薪水和与年龄相符合的福利来争夺各个年龄段的人才,通过技术来扩充劳动力,关心员工在工作场所外的生活,并注重办公设备的人体工学和包容性设计,来延长所有员工的工作年限。更长的寿命可以让员工在多样化的职业和角色中做出选择,促进劳动者、客户、消费者、用户、校友、倡导者、人才发掘者等的长期社区建设。长达60年的职业生涯让员工能做出更多不同的贡献,也使进出劳动力生态系统变得更加灵活。“年轻人普遍具有的速度、力量和探索热情与年长者普遍具有的情商和智慧相结合,为家庭、社区和工作场所创造
21、了前所未有的可能。与其如此的焦虑于老龄化社会所带来的成本,不如去衡量并享有年龄多样化所带来的巨大红利。”凯业必达(CareerBuilder)网站的数据显示,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婴儿潮世代(在1946-1964年之间出生)在同一份工作上花费的时间是X世代(1965-1980年之间出生)的1.5倍,是千禧一代的3倍左右。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的研究表明,在未来30年里,给退休人员更多工作机会的国家,其GDP可提高19%。到2030年,我们会看到雇主利用好这一巨大的劳动力资源吗?要实现这
22、一点,他们可能必须要克服这根深蒂固的年龄歧视问题。经济学人智库(The EconomistIntelligence Unit,现为Economist Impact)的一份报告研究发现,近80%的年长雇员认为他们在工作中亲眼目睹过这种偏见,抑或自己就是偏见的受害者。长期就业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该数据显示,年龄较大的失业者找工作所需的时间约为年轻失业者的两倍。随着终身雇佣制从企业结构中消失,职业经理人(类似于体育经理人)是否还能为客户的整个职业生涯出谋划策?斯坦福大学长寿研究中心斯坦福大学长寿研究中心(Stanford Center on Longevity)9对人才策略的影响和思考对人才策略的影
23、响和思考通往通往2030之路:以人为本的策略之路:以人为本的策略|人与科技的协作人与科技的协作在过去的一百年中,追求规模效应的企业一直在寻求将工作机械化,其核心观点是机器或技术能够替代人类工作。然而,人们的态度正在从替代模式转向增强模式,从机械化地看待人、团队和技术的工作方式,转向以人为本的有机结合。到2030年,自动化或许能带来更好的机会;机械化工作能够让人们从事更高等级的工作。最新版的任务经济(Mission Economy)表明,新的重点在于将公营和私营组织中人与技术的协作应用于解决社会最重大的问题上。德勤2021年全球人力趋势报告强调:相较于各自发挥作用,人与技术协作所产生的力量更大。
24、同样的,一项涵盖众多行业、包括1,500家组织的调查显示,当人与智能机器协作时,会更好地提升工作表现,增强各自的优势。近十年,组织管理者应该鼓励运用技术创新来增强和支持员工工作,提高工作产出并达到新的目标。“我们花了太多的时间思考人与电脑(的差距),而没有足够时间考虑人和电脑(的合作)。过多地思考电脑可以在哪些工作上取代人类,而没有充分地思考人和电脑协作能带来什么创新。”整合与沟通整合与沟通通过技术促进团队合作和知识共享构思构思如何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构思技术,产出最直观、培训需求最少的工具工作赋能工作赋能能够利用正确的技术,高效地完成工作个性化个性化 个性化的程度能够满足员工的需求和偏好数据数据
25、员工能够访问实时信息、网站主页和应用程序,以推动决策和完成工作一致性一致性 运用技术可以保证工作体验的一致性,无论何时何地完成工作当技术设计将人才发展纳入考量时,能够促进工作场所的协调、合作与沟通;使员工轻松获得所需资源;帮助他们优化服务交付并且更高效地工作。在通往2030年之际,我们如何建立必要的组织技能以及利用人与技术的协同来实现惊人的成果并赋予其一定的意义?数字化技术和可交互操作的数据可能有助于打破孤岛,并通过为员工提供信息和洞见,帮助他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托马斯托马斯 马隆马隆(Thomas Malone),总监),总监麻省理工智库中心麻省理工智库中心(MIT Center for C
26、ollective Intelligence)10人与技术的协作关系会受到六个因素的共同影响,这些因素推动工作、劳动力和工作场所的实践:通往通往2030之路:以人为本的策略之路:以人为本的策略|人与科技的协作人与科技的协作有效的人与技术协作需要企业重新设想工作场所的体验性,并更好地利用技术来推动社会协作、知识共享和个性化,以提高生产力并推动发展。以人为本重新设计工作提升他们的工作并关注结果可以促进人与技术以新的方式结合,这可能将创造更好和更令人满意的工作。为了发展更多的虚拟工作场所,管理者应该创造一个促进合作的团队文化氛围,并为沟通和完成工作设定明确的期望。此外,领导者需要提供更多的工具,以保
27、证员工能够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免受干扰地工作。这意味着组织需要评估当前的技术生态系统,找出差距,确定构建、购买或合作伙伴战略,并整合系统,来满足员工所期望的体验。员工希望应用于工作场所的技术能够像他们在个人生活中享有的数字体验一样。提供一个高影响力的技术体验需要在识别工具和技术之间取得微妙的平衡,这些工具和技术将有助于提高生产力和电子化,同时也要保持对人类体验的关注。蓬勃发展的人与技术合作是否引起了新的、关于公平或伦理的考虑?一个企业的目的是什么,以及它如何采取立场(或不采取立场)的“道德案例”,是否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平台的参与可能使未来员工与技术合作变得更加简单。相较于当下,获取更加无缝衔接的
28、体验。随着技术应用于日常工作并不断实现自动化,劳动力会被释放并创造性地处理更具实质性的、更有意义的工作。使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协作工具等技术的“轮组”可以创造积极的劳动体验并为生态系统提供价值。例如,人工智能专员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或代表人进行沟通,例如记录会议内容,并将可语音搜索的版本分发给无法出席的人。随着数字化社会的推进,人与科技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灵活性和适应性将会是超越“从辅助到协作”的关键,并使两者都能充分发挥潜力。参照发展人机交互促进社会进步:从德国和日本角度出发(Revitalizing Human-Machine Interaction for the Advance
29、ment of Society:Perspectives from Germany and Japan)一书作者亨宁 卡格曼博士(Prof.Dr.Henning Kagermann)和野中友一博士(Dr.Youichi Nonaka)的观点:一家大型零售企业为其员工提供设备,使他们能够访问库存数据、培训应用,并进行团队沟通。此类设备和技术可以提高生产力,促进增长,并鼓励合作。11“为了建立一个可持续的社会,人们能够创作高附加值的工作,同时可以在任何时间从无附加值工作转向高附加值工作是必要的。同样的,机器不仅能够承担无附加值的工作,也能够在人类的持续干预下创造高附加值的工作。”“根据这些要求,数
30、字化转型可以实现一个新颖的、以人为本的制造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类专注于终身的技能提升,并不断创造高附加值的工作。从本质上讲,这个系统振兴了人机互动,使人类和机器都能在数字社会中发挥作用。”对人才策略的影响和思考对人才策略的影响和思考数字/虚拟/元宇宙生活数字和虚拟技术的进步以及元宇宙的新兴增加了互联性,并推动全球商业的模式和标准从同质化人群的定向互动,转向由来自不同地区的、兴趣相投的各色人等汇集而成的社区化互动。无论人们身在何处,这种转变创造了新的商业机会,也要求对客户参与能力和员工发展进行投资,以便与这些微型社区进行有效的互动。元宇宙是下一代的互联网,其内容已经从文字发展到图片,到视频,再
物业管理行业:物业投资的逻辑、空间和标的选择-221119(25页).pdf
智微智能-投资价值分析报告:云网边端全场景产品及方案服务商-221118(30页).pdf
石化化工行业发展报告系列二:乙烯化工行业百年基石筑化工之母大乙烯迈向低碳高端-221118(40页).pdf
同惠电子-国产电子测量仪器龙头产品向高端化&综合化发展-221120(19页).pdf
祥鑫科技-深度报告:深耕金属结构件电车和光储业务注入发展新动力-221119(24页).pdf
中创新航-快速增长的领先动力电池供应商首予“买入”评级-221104(25页).pdf
氢能行业年度分析与展望:政策指引循序加码氢能行业未来空间广阔-221117(21页).pdf
轻工行业特种纸专题:周期反转与个股成长共振-221118(51页).pdf
伟星新材-同心一体零售“破圈”-221118(41页).pdf
协鑫科技-变革将至颗粒硅先行者抓住成长窗口-221120(27页).pdf
快手-电商牵引公司增长降本增效释放利润-20221124(16页).pdf
模式动物行业:蓬勃发展的“活”生物试剂-221124(57页).pdf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年度报告(311页).PDF
第一太平戴维斯:2019全球住宅报告(24页).pdf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年度报告(338页).PDF
电子发烧友:2021年AI技术与落地应用报告(22页).pdf
中国石化:2016年可持续发展进展报告(56页).pdf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年度报告(222页).PDF
金柚网:2020基于劳动力流动的灵活用工机会点探查报告(38页).pdf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年度报告(222页).PDF
中国石化:2021年可持续发展进展报告(57页).PDF
经济学人:以灵活应万变:未来的工作方式(42页).pdf
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226页).PDF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年度报告(215页).PDF
蜜雪冰城招股说明书-连锁茶饮第一股(724页).pdf
线上健身第一股-keep招股说明书(463页).pdf
麦肯锡:2023中国消费者报告:韧性时代(33页).pdf
罗振宇2023“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完整PDF.pdf
QuestMobile:2022新中产人群洞察报告(37页).pdf
QuestMobile:2022年中国短视频直播电商发展洞察报告(30页).pdf
町芒:2022现制茶饮行业研究报告(47页).pdf
小红书:2023年度生活趋势报告(34页).pdf
QuestMobile:2021新中产人群洞察报告(30页).pdf
锐仕方达&薪智:2022年薪酬白皮书(105页).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