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行业中国住房需求总量及结构趋势研究:中期不悲观短期有约束结构强弹性-230315(3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房地产行业中国住房需求总量及结构趋势研究:中期不悲观短期有约束结构强弹性-230315(39页).pdf(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 行业及产业 行业研究/行业深度 证券研究报告 房地产 2023 年 03 月 15 日 中期不悲观,短期有约束,结构强弹性 看好 中国住房需求总量及结构趋势研究 相关研究 上周成交略有回落,城市及房企分化加剧-地 产 及 物 管 行 业 周 报(2023/03/04-2023/03/10)2023年 3 月 12 日 支持刚改合理需求,供给端支持值得期待-2023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点评 2023年 3 月 5 日 证券分析师 袁豪 A0230520120001 联系人 邓力(8621)23297818 本期投资提示:市场预期:市场过度担忧需求总量,却忽略需求结构力量。2021 年以来,由于我
2、国经济下行、疫情反复等宏观因素的影响,房地产需求端出现了快速下行,同时又由于一系列地产调控政策收紧的影响,供给端也出现了快速收缩。在供需双弱背景下,市场中部分机构对于中国住宅需求的预期也普遍更为悲观,认为未来 5-10 年商品住宅需求中枢将降至 10亿平、甚至更低。我们将悲观因素归类为两部分:一)过度悲观因素包括:1)城镇化率逐步饱和;2)人均住房面积空间有限;3)居民购买力下降。二)相对客观因素包括:1)总人口出现负增长;2)人口老龄化;3)三四线库存相对较高,需求透支。我们认为,上述市场担心的悲观因素值得进一步分类讨论并分析,其中过度悲观因素将是对于未来住宅需求悲观预期修正的基础,而相对客
3、观因素则是未来住宅需求结构分化趋势的根源。总量判断:预计需求中枢 13.4 亿平,总量规模依然可观。在我们的需求测算模型中,商品住宅需求主要由刚性需求、改善需求、更新需求三部分组成,并剔除保障房承接的需求。其中,1)刚性需求:主要由自然人口、城镇化率变化推动的城镇人口提升的需求,预计22-30 年年均 4.5 亿平;2)改善需求:主要由人均住房面积提升推动的需求,预计 22-30年年均 6.0 亿平;3)更新需求:主要由旧房拆迁更新推动的需求,预计 22-30 年年均 3.0亿平;4)保障房供应:主要由保障性租赁住房等非商品住房承接的需求,预计 22-30 年年均承接 1.9 亿平。综合来看,
4、我们估算 2022-30 年住宅需求年均为 13.5 亿平,扣减保障房供应承接需求年均 1.9 亿平,再加上商办等非住宅需求后,对应未来 5-10 年商品房需求中枢为 13.4 亿平,总量规模依然可观,并且目前销售超跌后已开始逐步有支撑。结构判断:一二线城市更具弹性,改善需求更具挖掘潜力。展望未来,我国房地产结构将出现多维度分化。1)城市结构:一二线城市在购买力、人均住房面积改善空间、以及政策放松空间等方面相对三四线城市更有优势,后续一二线城市将享受基本面和政策面共振向上的发展机遇;2)需求结构: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上移意味着改善型需求将逐步迎来释放期,同时从政策放松空间来看,改善需求也拥有更多
5、的政策放松空间来释放需求。从中长期来看,随着后续我国人均 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升、人均住房面积提升、人口结构变化等趋势,改善型需求或将逐步成为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主导部分;3)房企结构:在供给过度出清的背景下,房地产行业格局进一步优化,预计本轮周期中,在一二线城市积极布局、聚焦中高端改善需求、产品力强并溢价、逆市拿地积极扩张的优质房企的市占率将大幅提升,并享受到销售和盈利双双大幅提升、实现量质双升。趋势判断:料销售短期修复有约束,中期需求将回归中枢。短期来看,虽然目前销售在 2022年呈现超跌后、已开始逐步有需求中枢的支撑,但需求方面,购房力和购买意愿仍需要进一步的政策支持以及一定
6、时间的修复,这将成为短期销售修复的次要约束,而供给方面,供给主体的过度出清及补库存的困难,更是制约短期销售修复的主要约束,我们判断销售或在短期维度仍处于中枢之下,总量仍偏弱,但结构强弹性,其中预计一二线城市及改善需求将更具弹性。此外,鉴于新增供给不足和保交付担忧仍将影响新房销售,而二手房并不会受到供给约束,因而预计 2023 年房地产市场将呈现新房弱、二手房强的格局,并预计新房成交仍同比略有下降、而二手房成交则将同比上涨。中期来看,随着供给的修复、经济的复苏,将共同推动商品房销售在后续几年中向着需求中枢逐步均值回归。投资分析意见:中期不悲观,短期有约束,结构强弹性,维持“看好”评级。我们认为,
7、中期来看,我国未来 5-10 年商品房需求中枢为 13.4 亿平,总量规模依然可观、并不用过度悲观,并目前销售超跌后已开始逐步有支撑,预计后续销售将向着需求中枢逐步回归,但短期来看,短期销售修复仍将受到供需两端不同程度的约束拖累,供需两端政策仍需更加积极,如支持优质房企扩表和居民的合理住房消费,预计短期总量仍偏弱,但结构强弹性,其中预计一二线城市及改善需求将更具弹性,而在此背景下,优质房企将受益于政策放松和格局优化双重利好。我们维持房地产板块“看好”评级,推荐:A 股:华发股份、滨江集团、招商蛇口、保利发展、建发股份、中国建筑、金地集团、新城控股、万科 A,建议关注:栖霞建设;H 股:华润置地
8、、越秀地产、建发国际、中海外发展、龙湖集团、碧桂园,建议关注:绿城中国;并维持物业管理板块“看好”评级,推荐:新大正、中海物业、保利物业、华润万象、碧桂园服务、旭辉永升服务,建议关注:招商积余、万物云。风险提示:房地产行业政策收紧,资金再趋紧、受限占比再提升。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行业深度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第 2 页 共 39 页 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 投资案件 结论和投资分析意见 我们认为,中期来看,我国未来 5-10 年商品房需求中枢为 13.4 亿平,总量规模依然可观、并不用过度悲观,并目前销售超跌后已开始逐步有支撑,预计后续销售将向着需求
9、中枢逐步回归,但短期来看,短期销售修复仍将受到供需两端不同程度的约束拖累,供需两端政策仍需更加积极,如支持优质房企扩表和居民的合理住房消费,预计短期总量仍偏弱,但结构强弹性,其中预计一二线城市及改善需求将更具弹性,而在此背景下,优质房企将受益于政策放松和格局优化双重利好。我们维持房地产板块“看好”评级,推荐:A 股:华发股份、滨江集团、招商蛇口、保利发展、建发股份、中国建筑、金地集团、新城控股、万科 A,建议关注:栖霞建设;H 股:华润置地、越秀地产、建发国际、中海外发展、龙湖集团、碧桂园,建议关注:绿城中国;并维持物业管理板块“看好”评级,推荐:新大正、中海物业、保利物业、华润万象、碧桂园服
10、务、旭辉永升服务,建议关注:招商积余、万物云。原因及逻辑 总量方面,在我们的需求测算模型中,商品住宅需求主要由刚性需求、改善需求、更新需求三部分组成,并剔除保障房承接的需求。综合来看,我们估算 2022-2030 年的住宅需求年均为 13.5 亿平,其中:刚性需求、改善需求、更新需求分别占比 33.4%、44.2%、22.4%;扣减保障房供应承接需求年均 1.9 亿平,对应未来 9 年年均 11.6 亿平米,再考虑到商办等非住宅需求后,对应未来 9 年商品房需求中枢为 13.4 亿平,总量规模依然可观,并且目前销售超跌后已开始逐步有支撑。结构方面,展望未来,我国房地产结构将出现多维度分化。1)
11、城市结构:一二线和三四线分化加剧,前者更具韧性和弹性;2)需求结构:改善需求处于压抑状态,料将成为后续需求主导部分;3)房企结构:行业经历供给出清,料优质房企集中度将大幅提升。有别于大众的认识 2021 年以来,由于我国经济下行、疫情反复等宏观因素的影响,房地产需求端出现了快速下行,同时又由于一系列地产调控政策收紧的影响,供给端也出现了快速收缩。在供需双弱的背景下,市场中部分机构对于中国住宅需求的预期也普遍更为悲观,认为未来 5-10 年商品住宅需求中枢将降至 10 亿平、甚至更低。而我们认为,目前地产悲观因素主要分为两部分:一)过度悲观因素包括:1)城镇化率逐步饱和;2)人均住房面积空间有限
12、;3)居民购买力下降。二)相对客观因素包括:1)总人口出现负增长;2)人口老龄化;3)三四线库存相对较高,需求透支。我们认为,上述市场担心的悲观因素值得进一步分类讨论并分析,其中过度悲观因素将是对于未来住宅需求悲观预期修正的基础,而相对客观因素则是未来住宅需求结构分化趋势的根源。mMpOZVfWdXdXvZdUNAaQ9RbRnPqQsQoNeRpPpMfQrQtO6MrQyQwMpOuNMYnPnN 行业深度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第 3 页 共 39 页 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 1.市场预期:市场过度担忧需求总量,却忽略需求结构力量 6 1.1 市场担忧:多因素导致市场对
13、于商品住宅中长期较悲观.6 1.2 有别于市场的认识:三大预期差异,未来需求中枢不悲观.8 2.总量判断:预计需求中枢 13.4 亿平,总量规模依然可观.9 2.1 需求构成:刚性需求、改善需求、更新需求为住宅需求三大支撑.9 2.2 住宅需求:三大需求支撑,预计 22-30 年住宅需求中枢 13.5 亿平10 2.2.1 刚性需求:城镇化率提升,预计 22-30 年年均刚需 4.5 亿平.10 2.2.2 改善需求:人居面积提升,预计 22-30 年年均改善需求 6.0 亿平14 2.2.3 更新需求:旧房更新,预计 22-30 年年均更新需求 3.0 亿平.17 2.2.4 保障房供应:预
14、计 22-30 年保障房供给年均承接需求 1.9 亿平.19 2.3 商品房需求:预计我国中期商品房需求中枢 13.4 亿平,规模可观.22 3.结构判断:一二线城市更具弹性,改善需求更具挖掘潜力23 3.1 城市结构:一二线和三四线分化加剧,前者更具韧性和弹性.24 3.2 需求结构:改善需求处于压抑状态,料将成为后续需求主导部分.27 3.3 房企结构:行业经历供给出清,料优质房企集中度将大幅提升.30 4.趋势判断:料成交短期修复有约束,中期需求将回归中枢31 4.1 新房成交趋势:短期供给为主要约束,中期需求回归中枢.32 4.1.1 短期趋势:短期购买力下行待修复,供给短缺是关键制约
15、.32 4.1.2 中期趋势:供给修复、经济复苏,共同推动需求回归中枢.33 4.2 一二手房结构:供给少+保交付,导致新房弱、二手房强.34 4.3 政策趋势:扭转资产价格预期,恢复优质房企结构性扩表.35 5.投资分析意见:中期不悲观,短期有约束,结构强弹性,维持“看好”评级.37 6.风险提示:房地产行业政策收紧,资金再趋紧、受限占比再提升.38 目录 行业深度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第 4 页 共 39 页 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 图表目录 图 1:多因素导致市场对于商品住宅中长期需求较悲观.6 图 2:悲观预期因素分为过度悲观因素和相对客观因素两类.7 图 3:三大
16、预期差推动中长期需求不悲观.9 图 4:中长期商品房需求测算模型.10 图 5:1952-2022 年我国人口增长率.11 图 6:中国、美国、日本 1962-2021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11 图 7:1950 年至今主流国家城镇化率对比.13 图 8:放缓阶段主流国家城镇化率对比.13 图 9:主流国家城镇化率静态对比.14 图 10:我国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5 图 11:主流国家人均住房面积对比.15 图 12:人均住房面积与人均 GDP 正相关.16 图 13:人均住房面积与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正相关.16 图 14:主流国家房屋更新率对比.17 图 15:预计未来改善需求将是住宅需求主要
17、贡献组成.19 图 16:我国主要保障房分类情况.21 图 17:城镇化率、人均住房面积、房屋更新率为中期需求三大支撑.23 图 18:近年来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成交分化进一步加大.24 图 19:近年来 34 城中一二线城市销售面积占比逐步提升.24 图 20:34 城人均 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布情况.25 图 21:高能级城市人均住房面积相对更低.26 图 22:产业发展差异是房地产发展模式持续性的关键影响变量.27 图 23:深圳、上海、无锡的改善型需求占比持续提升.28 图 24:人口结构“肥胖维度”持续上移.29 图 25:40-60 岁年龄段人口占比.29 图 26:45-6
18、0 岁年龄段人口占比.29 图 27:主流房企 2022 年销售额同比及拿地强度比.30 图 28:31 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32 行业深度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第 5 页 共 39 页 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 图 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32 图 30:短期供给拖累,导致成交弱复苏.33 图 31:预计我国 22-30 年商品房需求中枢 13.4 亿平.34 图 32:34 城一手房成交同比及 13 城二手房成交同比.35 图 33:新房及二手房成交面积占比.35 图 34:预计我国房地产需求端中期仍有需求支撑.36 图 35:当前房地产行业产能降幅已超过行
19、业需求中枢的降幅.36 表 1:生育支持政策持续推出.11 表 2:房龄结构占比及年均更新需求估算.18 表 3:2022-2030 年我国住宅需求中枢的估算.18 表 4: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相关政策,促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20 表 5:26 城十四五保障房规划情况.21 表 6:截至 11 月末重点一二线城市目前购房政策情况.26 表 7:2023 年 1-2 月 TOP50 房企销售表现.31 表 8:主流 AH 上市房企估值表.38 行业深度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第 6 页 共 39 页 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 1.市场预期:市场过度担忧需求总量,却忽略需求结构力量
20、 1.1 市场担忧:多因素导致市场对于商品住宅中长期较悲观 2021 年以来,由于我国经济下行、疫情反复等宏观因素的影响,居民对于商品住宅的购买意愿和购买力出现了双双下降,导致了房地产需求端出现了快速下行,而同时又由于2021 年以来三道红线、贷款集中度管理、预售资金监管等一系列调控政策收紧的影响,大量房企陆续出险、拿地开工快速下行,导致了房地产供给端也出现了快速收缩。在供需双弱的背景下,2022 年房地产市场销量出现了创历史新高的降幅,同时房价也出现了全国性的持续下降,在如此悲观环境下,市场主流机构在线性外推之下,对于中国住宅需求的预期也普遍更为悲观,并且按照市场部分机构的悲观预测*,市场对
21、于未来 5-10年商品住宅需求中枢的悲观预期被进一步下调至约 10 亿平米,较 2021 年商品住宅销售面积 15.7 亿平米下降 36%。*注:我们采用了近期发布住宅需求研究报告的 3 家机构的测算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近期市场对于我国住宅需求中枢的悲观预期,其中:1)机构 1 预测未来 10 年商品住宅需求中枢 12 亿平米;2)机构2 预测未来 10 年商品住宅需求中枢悲观 7 亿平米、中性 9 亿平米、乐观 12 亿平米;3)机构 3 预测未来 10 年商品房需求中枢 10.6 亿平米,假设按 2015-21 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中住宅平均占比为 87%调整对应商品住宅需求中枢 9.2 亿平米。
22、图 1:多因素导致市场对于商品住宅中长期需求较悲观 资料来源:Wind,申万宏源研究 我们认为,市场对于商品住宅需求的悲观预期来自于多方面因素,我们将其归类为两部分:1、过度悲观因素包括:行业深度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第 7 页 共 39 页 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 1)城镇化率:2021 年末,城镇化率达 64.7%,提升速度逐步放缓。2)人均住房面积:2020 年末,我国城镇(城市、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家庭户)达 38.6 平米,其中,城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 36.5 平米。3)购买力: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压力背景下,居民对于收入预期不乐观,居民购买力下降。2、相对客观
23、因素包括:1)总人口:2022 年末,我国总人口 14.1 亿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人口出现负增长。2)人口老龄化:据国家卫健委的测算,预计“十四五”时期,我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 3 亿,占比将超过 20%。2035 年,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 4.2 亿左右,占比将超过 30%。3)三四线库存:三四线城市库存相对较高,并且由于上一轮周期中棚改透支了需求,购买力和需求相对较弱。图 2:悲观预期因素分为过度悲观因素和相对客观因素两类 资料来源:Wind,统计局,卫健委,申万宏源研究 不过,我们认为,上述市场担心的悲观因素值得进一步分类讨论并分析,其中过度悲观因素
24、将是对于未来住宅需求悲观预期修正的基础,而相对客观因素则是未来住宅需求结构分化趋势的根源,而我们本次报告将针对需求总量和结构这两方面进行深入讨论和分析。行业深度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第 8 页 共 39 页 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 1.2 有别于市场的认识:三大预期差异,未来需求中枢不悲观 我们认为,未来 5-10 年商品住宅中期需求中枢较过去 10 年将有所下降,但不必过于悲观,主要源于:1)预期差一:对城镇化率提升空间的低估 据统计局数据,2021 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 64.7%,同比+0.83pct,在即将进入纳瑟姆曲线 70%拐点前的减速阶段,市场普遍认为
25、,我国城镇化率增速将显著放缓,提升空间有限。从节奏来看,对比主流海外国家城镇化率的发展历程,主流海外国家的城镇化过程均呈现出步入 60%水平后的增速放缓,但城镇化水平仍保持一定速率发展,在十年内均提升至 70%以上。从空间来看,主流海外国家的城镇化率终点普遍在 80%以上,因此未来城镇化率仍将有进一步提升空间。此外,和海外不同的是,我国有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两个口径,上述对比的仅是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口径,2021 年我国户籍城镇化率仅 46.7%,因此,我们认为,即使远期我国城镇化率达到 80%水平,并且假设后续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停止提升,在户籍城镇化率提升过程中,也会催生住房需求。
26、2)预期差二:对人均住房面积的理解差异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2020 年末,我国城镇(城市、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家庭户)达 38.6 平米,其中,城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 36.5 平米;市场普遍认为,我国人均住房面积相较海外对比,空间已经不大。但我们认为,我国人均住房面积存在口径上的差异:1)家庭户和集体户的差异:目前我国人均住房面积均仅统计家庭户,考虑集体户影响后,我们估算 2020 年末城镇常住人口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 35.6 平米;2)建筑面积和使用面积的差异:我国统计口径均为建筑面积,而对比海外国家口径均为实际使用面积,因而谨慎按照 85%得房率估算,目前我国实际人均居住使用面积
27、仅为 30.3 平米,显著低于海外的 40-65 平米。3)预期差三:对二手房分流需求的过多考虑 根据七普数据,2020 年,我国城镇存量住房来源中,10.1%的存量住房来自购买二手房。市场普遍认为,目前我国存量房较多,二手房成交将在一定程度上分流新增商品住宅需求。但在我们后文的估算模型中,商品住宅需求对应住宅需求剔除保障房供应,其中住宅需求主要由刚性需求、改善需求、更新需求三部分组成,均为增量住房需求,而二手房成交是存量房交易,不构成增量供给,也就不分流增量需求。行业深度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第 9 页 共 39 页 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 图 3:三大预期差推动中长期需
28、求不悲观 资料来源:Wind,统计局,七普,申万宏源研究 2.总量判断:预计需求中枢 13.4 亿平,总量规模依然可观 2.1 需求构成:刚性需求、改善需求、更新需求为住宅需求三大支撑 从我国住房市场来看,商品住宅长期增量需求主要由城镇人口增加(自然人口增加和城镇化率提升)、人均住房面积提升和旧房拆迁更新等三方面因素推动的需求组成。在我们的住宅需求测算模型中,商品房需求包括商品住宅需求和商办等非住宅需求,商品住宅需求则对应住宅需求剔除保障房供应,其中住宅需求主要由刚性需求、改善需求、更新需求三部分组成,具体计算关系如下:商品房需求=商品住宅需求+商办等非住宅需求;商品住宅需求=住宅需求-保障房
29、供应;住宅需求=刚性需求+改善需求+更新需求。其中,1)刚性需求(+):主要由自然人口增加、城镇化率提升推动的城镇人口增长,带来的刚性住房需求;2)改善需求(+):主要由人均住房面积提升,带来的改善性住房需求;行业深度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第 10 页 共 39 页 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 3)更新需求(+):主要由老龄房屋拆迁,带来的更新需求;4)保障房供应(-):主要由保障性租赁住房、公租房等非商品住房承接的需求。图 4:中长期商品房需求测算模型 资料来源:Wind,统计局,申万宏源研究 2.2 住宅需求:三大需求支撑,预计 22-30 年住宅需求中枢13.5 亿平 2
30、.2.1 刚性需求:城镇化率提升,预计 22-30 年年均刚需 4.5 亿平 1)自然人口方面:预计自然人口增长率趋近 0%左右 据统计局数据,2022 年,我国总人口 14.1 亿人,出生率为 6.77,同比-0.08pct;死亡率为 7.37,同比+0.02pct;对应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同比-0.09pct。对比海外来看,2005-2020 年,美国平均人口增长率为 7.4;1990-2010 年,日本平均人口增长率为 1.9。参考海外城镇化步入趋缓阶段,其人口增长趋势相应逐步放缓,以及我国目前人口增长率现状,预计未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或逐渐趋近于 0%。但另一方面,我国的生育政
31、策持续放宽,随着二孩、三孩政策放开,各地配套支持政策也不断落地,有望逐步提振生育水平。综合考虑出生率及死亡率趋势,以及生育支持政策,预计人口自然增长率趋近 0%左右,按照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0%假设,预计 2030 年我国总人口为 14.1 亿人,略低于卫计委预测的 2030 年我国总人口 14.5 亿人和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预测的 14.6 亿人。行业深度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第 11 页 共 39 页 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 图 5:1952-2022 年我国人口增长率 资料来源:Wind,国家统计局,申万宏源研究 图 6:中国、美国、日本 1962-2021 年人口自然
32、增长率 资料来源:Wind,国家统计局,申万宏源研究 表 1:生育支持政策持续推出 时间 会议/文件 主要内容 2013/11/15 十八届三中全会 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16/1/1 十八届五中全会 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2021/5/31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2021/7/6 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关于做好支持三孩政策生育保险工作的通知 确保参保女职工生育三孩的费用纳入生育保险待遇支付范围,各地医保部门要按规定及时足额给付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待遇。2021/9/8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的通知 完善
33、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正常。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增加优质普惠托育服务供给,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落实产假制度和生育津贴,探索实施父母育儿假。推动将 3 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加强住房等支持政策,减轻生育养育教育负担。(10.0)0.010.020.030.040.050.0195219551958196119641967197019731976197919821985198819911994199720002003200620092012201520182021人口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10.0)(5.0)0.05.0
34、10.015.020.025.030.0196219641966196819701972197419761978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2014201620182020人口增长率人口增长率:中国人口增长率:日本人口增长率:美国()行业深度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第 12 页 共 39 页 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 将困境儿童及其家庭支持与保障作为家庭支持政策的优先领域。加快完善家政服务标准,提高家庭服务智慧化和数字化水平。鼓励用人单位创办母婴室和托育托管服务设施,实施
35、弹性工时、居家办公等灵活的家庭友好措施。2021/12/9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完善生育登记制度的指导意见 做好人口监测,把生育登记和出生信息统计作为出生人口监测的重要途径,推动健全覆盖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的人口监测体系,密切监测生育形势和人口变动趋势,为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提供信息支撑。2022/3/11 十三届全国人大 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将 3 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推动生育支持政策落地见效。2022/6/30 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 2022 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 合理提高居民医保生育医疗费用保障水平,切实支持三
36、孩生育政策,减轻生育医疗费用负担,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资料来源:Wind,政府官网,申万宏源研究 2)城镇化率:预计 2030 年我国城镇化率提升至 72.4%据统计局数据,2021 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 64.7%,同比+0.83pct,在即将进入纳瑟姆曲线 70%拐点前的减速阶段,城镇化率增速有所放缓,进入缓慢提升阶段。对比主流海外国家城镇化率的发展历程,包括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德国等在内的主流海外国家在城镇化率步入 60%阶段后,城镇化率提升速度均有所放缓。对比各国缓慢提升阶段具体来看:美国在 1950-1960 期间,城镇化率由 64.2%提升至 70.0%,年均提升
37、0.58pct;日本在 1961-1971 期间,城镇化率由 64.2%提升至 72.7%,年均提升 0.85pct;韩国在 1985-1995 期间,城镇化率由 64.9%提升至 78.2%,年均提升 1.34pct;俄罗斯在 1972-1982 期间,城镇化率由 64.1%提升至 70.6%,年均提升 0.7pct。各主流海外国家的城镇化过程均呈现出步入 60%水平后的增速放缓,但城镇化水平仍保持一定速率发展,在十年内均提升至 70%以上。综合来看,海外主流国家城镇化率放缓阶段的10年时间,年均城镇化率提升0.86pct,按照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 年我国城镇化率达 64.7%,按照海外
38、主流国家年均提升速率假设,对应 2030 年我国城镇化率提升至 72.4%,使用 ETS 模型基于 2001-2021 我国城镇化率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预测,对应 2030 年我国城镇化率提升至 73.0%,与海外主流国家城镇化率放缓阶段的 10 年内的增长情况接近,略高于联合国预测的 70.6%与 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 年)中要求的 70%目标,谨慎假设下,我们选取 72.4%作为我国 2030 年城镇化水平的预测数,较 2021 年提升 8.25pct。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目前仅测算到 2030 年的我国城镇化率 72.4%,对比海外来看,城镇化率终点普遍在 80%以上,因此未
39、来城镇化率仍将有进一步提升空间。此外,和海外不同的是,我国有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两个口径,上述对比的仅是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口径,2021 年我国户籍城镇化率仅 46.7%,因此,我们认为,即使远期我国 行业深度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第 13 页 共 39 页 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 城镇化率达到 80%水平,并且假设后续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停止提升,在户籍城镇化率提升过程中,也会催生住房需求。图 7:1950 年至今主流国家城镇化率对比 资料来源:Wind,联合国,各国统计局,申万宏源研究 图 8:放缓阶段主流国家城镇化率对比 资料来源:Wind,联合国,各国统计局
40、,申万宏源研究 0.020.040.060.080.0100.0195019531956195919621965196819711974197719801983198619891992199519982001200420072010201320162019城镇化率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德国中国(%)60.065.070.075.080.0NN+1N+2N+3N+4N+5N+6N+7N+8N+9N+10城镇化率美国1950-1960日本1961-1971韩国1985-1995俄罗斯1972-1982中国2020-2030(%)行业深度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第 14 页 共 3
41、9 页 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 图 9:主流国家城镇化率静态对比 资料来源:Wind,联合国,各国统计局,申万宏源研究 注:我国有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两个口径,上述对比的仅是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口径,2021 年我国户籍城镇化率仅 46.7%,预计后续具备将更大提升空间。我们认为,住宅长期刚性需求主要由城镇人口增加(自然人口增加和城镇化率提升)推动。其中,由于出生率的持续下降,自然人口的增速已经逐步放缓,城镇人口的增加则主要来自于城镇化率的提升。根据假设,预计 2030 年我国总人口为 14.1 亿人,城镇化率 72.4%,对应 2030 年城镇人口达 10.2 亿人;根据七普数据,20
42、20 年末,我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为 38.6 平米(家庭户口径),考虑集体户影响后,估算 2020、2021 年末我国常住人口人均住房面积分别为 35.6、37.1 平米。因此,根据:中期刚性需求=(2030 年城镇人口-2021 年城镇人口)*人均住房面积,测算出,2022-2030 年,我国由城镇化率提升带来的刚性需求合计为 40.5亿平米,对应 22-30 年 9 年年均需求 4.5 亿平米。2.2.2 改善需求:人居面积提升,预计 22-30 年年均改善需求 6.0 亿平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2020 年末,我国城镇(城市、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家庭户)达 38.6 平米,其中,城
43、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 36.5 平米;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所用的人均住房面积均仅统计家庭户,因此实际为家庭户口径(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户籍人口口径人均住房面积,区别于常住人口口径人均住房面积),考虑集体户影响后,我们估算 2020 年末城镇常住人口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 35.6 平米*。*注:目前仅宁波鄞州区公布了集体户人均住房面积为家庭户的 35%,假设按照集体户人均住房面积为 38.6 平米*35%,即 13.5 平米,并加权 2020 年末城镇家庭户人口 7.6 亿人、集体户人口 1.0 亿人,估算 2020 年末城镇常住人口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 35.6 平米。50.060.070.080.
44、090.0100.0日本英国美国加拿大韩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中国城镇化率(%)行业深度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第 15 页 共 39 页 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 图 10:我国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资料来源:Wind,历次人口普查,各国统计,申万宏源研究 横向对比海外来看,目前我国人均住房面积和海外对比处于较低水平。考虑到我国统计口径均为建筑面积,而对比海外国家口径均为实际使用面积,因而谨慎按照 85%得房率(按照浙江省七普数据和统计年鉴数据,估算目前存量得房率约 84%*)估算,目前我国实际人均居住使用面积仅为 30.3 平米,显著低于日本的 39 平米、德国的 46 平米、瑞士的
45、46.6 平米、美国的 66.9 平米。*注:按照浙江省第七次人口普查系列分析,浙江城镇人均住房使用面积 39.5 平米,并按照2021 年浙江统计年鉴,浙江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47 平米,估算浙江省住房得房率为 84%。图 11:主流国家人均住房面积对比 资料来源:Wind,CEIC 数据库,各国统计局,申万宏源研究 注:中国人均住房面积按 85%得房率估算使用面积口径下的人均住房面积。21.8 29.2 36.5 22.4 30.3 38.6 0.010.020.030.040.050.0200020102020中国人均住房面积城市人均住房面积城镇人均住房面积(%)01020304050
46、607080美国瑞士德国西班牙日本拉脱维亚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人均住房面积(平米)行业深度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第 16 页 共 39 页 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 从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与人均 GDP 历史数据的相关性分析来看,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与人均 GDP 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经过模型拟合,人均 GDP 每增长 1,000 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平均增长 0.174 平米。按照“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要求,2035 年人均 GDP 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取现阶段发达经济体入门水平 1.8 万美元作为目标,对应 2022-30 年年均增速将达到 3.
47、2%,2030 年我国的人均 GDP 将达到 10.76 万元,按照模型预测,估算 2030年我国考虑集体户调整后的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将达到 42.4 平米(对应还原为家庭户后的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45.9 平米,对应考虑得房率后的人均住房使用面积 36.0 平米)。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目前仅测算到 2030 年的人均住房面积,我们认为,随着我国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续提升,未来人均住房面积仍将进一步提升,并且考虑到我国人均住房使用面积 2020 年仅为 30 平米以及估算 2030 年也仅为 36 平米,对比海外发达国家的 39-67 平米,仍有着非常大的提升空间。图 12:人均住房面积与
48、人均 GDP 正相关 图 13:人均住房面积与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正相关 资料来源:Wind,国家统计年鉴,七普,申万宏源研究 资料来源:Wind,国家统计年鉴,七普,申万宏源研究 考虑集体户的影响,我们估算 2021 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人均住房面积达 37.1 平米,并根据模型预测结果(考虑到人均住房面积与人均 GDP 相关性更为显著,我们采用人均住房面积与人均 GDP 相关性模型),估算 2030 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人均住房面积达 42.4平米,并考虑前文预测 2030 年城镇人口达 10.2 亿人;因此,根据:中期改善需求=2030年城镇人口*(2030 年城镇常住人口人均住房面积-202
49、1 年城镇常住人口人均住房面积),测算出,2022-2030 年,我国由人均住房面积提升带来的改善性需求合计为 53.6 亿平米,对应 22-30 年 9 年年均需求 6.0 亿平米。y=0.0002x+23.607R =0.970725272931333537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平米)(元)(平米)(元)y=0.0002x+25.534R =0.9673132333435362500030000350004000045000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平米)(元)(平米)(元)行业深度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第
50、17 页 共 39 页 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 2.2.3 更新需求:旧房更新,预计 22-30 年年均更新需求 3.0 亿平 存量住房更新率方面,美国房屋更新率为 0.3-0.5%;日本住宅类公寓法定耐用年数为47 年(对应存量住房更新率为 1/47=2.1%);韩国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建筑物,可以使用的法定年限平均为 40 年(对应存量住房更新率为 1/40=2.5%);2016-2018 年,全国棚改总套数分别为 606、609 和 580 万套,按照平均 50 平米/套,估算 2016-2018 年拆迁面积分别为 3.0、3.0 和 2.9 亿平米,估算分别对应当年拆迁率 1.3%、1.2%、
51、1.1%。根据清华大学恒隆房地产研究中心(黄禹,刘洪玉,徐跃进)2016 年发布的我国城镇住房拆除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2002-2013年,我国城镇存量住房平均拆除率为0.89%,而如果考虑到目前我国土地使用权期限为 70 年,按照 1/70 估算,对应未来每年城镇存量住房更新率应为 1.4%,因此,预计我国目前存量房更新率或维持在 0.9-1.4%区间,对比海外国家来看处于相对合理水平。图 14:主流国家房屋更新率对比 资料来源:Wind,CEIC 数据库,各国统计局 注:日本和韩国按照法定房屋耐用年限估算,实际更新率或低于估算值。另一方面,由于存量住房内部因房龄结构的差异,导致不同房龄住宅
52、的更新率差异较大,第六次人口普查披露的房屋建成年份处于 1949-1959 年、1960-1969 年、1970-1979年、1980-1989 年的四类住房面积,到第七次人口普查分别同比下降 44.53%、42.70%、40.89%、29.88%,房龄越高的住房更新率更高。因此,我们基于第七次人口普查披露的每年各房龄住宅占比(以 10 年为一段划分),假设 2000 年以前建成房屋按照 70 年的基础建筑年限,2000 年以后建成房屋按照 100 年的基础建筑年限,不同房龄的住宅的期望建筑年限按年份依次递减,对 2021-2030 年各房龄住宅更新情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22-2030
53、年城市住房更新需求合计 27.1 亿平米,对应 22-30 年 9 年年均更新需求为 3.0 亿平米。0.00.51.01.52.02.53.0韩国日本中国美国房屋更新率(%)行业深度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第 18 页 共 39 页 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 值得注意的是,从楼龄结构来看,根据七普数据,2000 年以前建成的房屋占比约 27.5%,2000-2009 年建成的房屋占比约 35.0%,而 2009 年之后建成的房屋占比约 37.5%,而在我们的估算模型中,我们对 2000 年以后建成的房屋按 100 年折旧(对应拆迁率仅 1%),并且假设 2009 年的房屋在未
54、来 10 年均不拆除,因此测算结果更偏保守,实际更新需求预计将更多。表 2:房龄结构占比及年均更新需求估算 (亿平米)1949 之前 1949-1959 1960-1969 1970-1979 1980-1989 1990-1999 2000-2009 合计 2021E 0.04 0.05 0.04 0.12 0.51 1.10 1.15 3.01 2022E 0.04 0.05 0.04 0.12 0.51 1.10 1.15 3.01 2023E 0.04 0.05 0.04 0.12 0.51 1.10 1.15 3.01 2024E 0.04 0.05 0.04 0.12 0.51 1
55、.10 1.15 3.01 2025E 0.04 0.05 0.04 0.12 0.51 1.10 1.15 3.01 2026E 0.04 0.05 0.04 0.12 0.51 1.10 1.15 3.01 2027E 0.04 0.05 0.04 0.12 0.51 1.10 1.15 3.01 2028E 0.04 0.05 0.04 0.12 0.51 1.10 1.15 3.01 2029E 0.04 0.05 0.04 0.12 0.51 1.10 1.15 3.01 2030E 0.04 0.05 0.04 0.12 0.51 1.10 1.15 3.01 22-30 合计 0
56、.38 0.43 0.39 1.09 4.58 9.92 10.32 27.11 22-30 年均 0.04 0.05 0.04 0.12 0.51 1.10 1.15 3.01 资料来源:Wind,七普,申万宏源研究 注:从第七次人口普查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来看,建成时间越早的房屋拆迁率越高。因此我们将 2000 年以前建成的房屋按照民用住宅 70 年产权计,考虑到 2000 年以后建成的房屋建筑质量相对较高,按 100 年折旧,假设当前存量住宅在剩余产权/折旧期限内折旧,例如 60 年房龄以上的按剩余 10 年折旧,对不同房龄结构住房分别得到 10%、10%、5%、3%、3%、2%、1%
57、的拆迁率水平,综合之下,对应 2022-30 年年均总体拆迁率水平为 1.0%。综合来看,我们估算 2022-2030 年的住宅需求合计为 121.2 亿平米,对应 22-30 年9 年年均住宅需求为 13.5 亿平米,其中:1)刚性需求合计 40.5 亿平米,未来 9 年年均4.5 亿平米;2)改善需求合计 53.6 亿平米,未来 9 年年均 6.0 亿平米;3)更新需求合计27.1 亿平米,未来 9 年年均 3.0 亿平米。表 3:2022-2030 年我国住宅需求中枢的估算 年份 城镇住宅存量(亿平米)总人口(亿元)城镇化率(%)城镇常住人口(亿人)常住人口人均住房面积(平米)2000
58、44.1 12.7 36.2 4.6 9.6 2005 107.7 13.1 43.0 5.6 19.2 2010 190.7 13.4 50.0 6.7 28.5 2015 227.9 13.8 51.3 7.9 28.7 2020 321.3 14.1 63.9 9.0 35.6 2021 339.4 14.1 64.7 9.1 37.1 行业深度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第 19 页 共 39 页 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 2030E 449.3 14.1 72.4 10.2 42.4 2022E-2030E 城镇住宅刚性需求 40.5 年均 4.5 刚性需求:来自城镇化率
美埃科技-公司研究报告-国内洁净设备龙头半导体国产替代助力公司加速成长-230208(34页).pdf
珀莱雅-公司研究报告-“平销”角度看珀莱雅坚持变革的强劲动力-230208(29页).pdf
启明医疗-港股公司研究报告-中国TAVR先驱者绘制结构心蓝图-230208(61页).pdf
腾远钴业-公司首次覆盖报告:技术领先一体化布局未来可期-230208(29页).pdf
天顺风能-公司深度报告:深耕风塔十余载快意雄风海上来-230131(45页).pdf
欣锐科技-公司深度报告:车载电源优质供应商高压化强者恒强-230208(29页).pdf
中国黄金-首次覆盖报告:央企背景黄金珠宝企业入局培育钻产业链-230208(31页).pdf
大丰实业-公司研究报告-乘疫后复苏东风开启大丰2.0时代-230208(23页).pdf
公牛集团-公司研究系列报告5:双翼拓展打造新兴成长曲线-230209(61页).pdf
平安银行-公司深度报告:把握财富良机零售新王崛起 -230208 (44页).pdf
圣农发展-公司公司深度分析:产业链一体化龙头生食+熟食双轮驱动-230208(20页).pdf
伊力特-公司研究报告-疆酒复苏改善可期-230208(26页).pdf
投中网:2019年中国新能源与智能汽车投融资白皮书(41页).pdf
投中统计:2019年Q2医疗健康行业融资发展趋缓IPO募资总额创新高(19页).pdf
【研报】医药生物行业:辉瑞、强生、诺华、罗氏和默沙东2019财报全解析剥离或并购、只为聚焦创新药业务重磅产品快速放量[25页].pdf
投中统计:5147亿创八年新高A股科创引领半壁河山(34页).pdf
多鲸资本:国际教育行业研究报告[71页].pdf
【研报】休闲服务行业:素质&应试线上教培迎来历史机遇职教赛道龙头优势凸显-20200311[15页].pdf
美世:2019全球医疗趋势报告(40页).pdf
【研报】全市场教育行业策略报告:外延扩张主线下我国民办高教并购市场如何?-20200331[16页].pdf
【研报】休闲服务行业报告:在线教培迎风而上群雄逐步各展身手-20200202[20页].pdf
【研报】高端装备行业2020年中期投资策略:在边际向上的行业中坚守龙头-20200530[41页].pdf
中国民生银行:政府市场双到位 公立民营双发展 医生患者双满意 ——迈向2049的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战略研究(211页).pdf
【研报】医药生物行业:流感疫苗市场空间广阔四价放量黄金期-20200204[46页].pdf
房地产行业深度研究报告:核心20城探究之广州南国要素资源高地地产底部显现-230314(41页).pdf
房地产行业全国调研系列报告之长三角区域(二):南京新房回暖改善先行-230312(18页).pdf
房地产行业深度报告:鉴古知今如何获取地产股的超额收益?-230310(29页).pdf
房地产行业深度研究报告:核心20城探究之武汉地产过去先行产业未来兑现-230307(40页).pdf
房地产行业全国调研系列报告之长三角区域(一):苏州冷热两极分化非核心区域复苏仍需观察-230307(17页).pdf
房地产行业春节后核心城市房地产成交修复情况:春暖花开市场回温-230307(24页).pdf
亿翰智库:2023年地产年度策略-行业筑底新平台企业迈向新征程(16页).pdf
房地产行业跟踪报告:新龙头的高质量发展新机遇-230303(18页).pdf
房地产行业产业链研究系列报告:观察房地产及产业链的十个变化-230305(41页).pdf
蜜雪冰城招股说明书-连锁茶饮第一股(724页).pdf
线上健身第一股-keep招股说明书(463页).pdf
麦肯锡:2023中国消费者报告:韧性时代(33页).pdf
罗振宇2023“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完整PDF.pdf
QuestMobile:2022新中产人群洞察报告(37页).pdf
QuestMobile:2022年中国短视频直播电商发展洞察报告(30页).pdf
町芒:2022现制茶饮行业研究报告(47页).pdf
小红书:2023年度生活趋势报告(34页).pdf
QuestMobile:2021新中产人群洞察报告(30页).pdf
锐仕方达&薪智:2022年薪酬白皮书(105页).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