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创新航-港股公司研究报告-冉冉升起的电池科技“新星”-230313(5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创新航-港股公司研究报告-冉冉升起的电池科技“新星”-230313(50页).pdf(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首次覆盖报告 2023 年 03 月 13 日 中创新航中创新航(03931.HK)冉冉升起的冉冉升起的电池电池科技科技“新星”“新星”中创新航中创新航是一匹是一匹动力电池“黑马”动力电池“黑马”,一路奔向星辰大海,一路奔向星辰大海。公司成立于 2015 年,前身“中航锂电”,2018 年战略转型后由商用车赛道转为乘用车赛道,此后快速成长。到了 2021-2022 年,公司动力电池装机量在国内、全球排名已跃居第 3、第 7,在国内第三方动力电池企业中排名第 2。收入端看,公司 2021 年收入 68 亿元,YoY 141.3%。
2、其中动力电池/储能系统/其他收入占比 89.0%/6.5%/4.5%;三元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其他收入占比 81.4%/15.6%/3.1%。利润端看,公司通过有效控成本、控费用,亏损幅度不断收窄并在 2020 年扭亏为盈,2021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4 亿元,归母净利润率 2.1%,同比改善 1.9pct。动力电池动力电池快速增长快速增长,储能系统空间广阔,储能系统空间广阔。1)就动力电池而言,2022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仅 14%,仍有巨大空间,我们测算 2023-2026 年全球、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 CAGR 有望达到 35%、25%。其中头部企业市占率高,品牌效应、技术优势显著,
3、深度绑定核心客户,有望长期处于领先地位,随行业整体规模增长而不断成长。2)就储能电池而言,我们认为锂电池技术具有显著优势,商业化前景佳,同时下游新能源发电市场空间广阔,为储能市场提供了成长的“沃土”。我们估算 2026年全球新增储能电池需求量有望接近450GWh,2022-2026年CAGR预计超过50%。产品产品力护城,力护城,市占率有望快速提升市占率有望快速提升。1)产品方面,公司目前动力电池核心产品包括高电压三元电池、弹匣电池(与广汽埃安深度合作开发)、全极耳叠片电池、One-Stop 电池,形成较为完备的产品矩阵,努力追求续航与安全“两条腿走路”,是国内首个通过三元电池“针刺实验”安全
4、测试的动力电池企业,产品力优秀。2)客户方面,大客户广汽贡献大量收入,后公司又迅速拓展了小鹏、零跑、蔚来等新势力客户,储能方面服务国家电网、国家电投等知名客户。我们预计,在下游客户需求高增、积极导入新供应商提升供应链可靠性的趋势下,公司有望凭借高性价比产品提升老客户渗透、开拓新用户市场,快速提升市占率。产能产能供给充足供给充足,中期毛利率有望改善至中期毛利率有望改善至 15%。产能方面,2019-2021 年公司产能分别为 2.97 GWh、4.11 GWh、11.90GWh,CAGR 100%,1Q22 产能利用率高达95.9%。往后看,据招股书规划,预计 2022、2023 年有效产能有望
5、扩大至 35GWh、90GWh,大幅提升公司产品供应能力。成本方面,公司在结构和材料上双发力,One-Stop 电池大幅提供集成和制造效率,降低成本。我们认为,未来随着原材料价格回落、产能扩张带来的规模经济、技术的迭代更新,公司的成本控制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中期毛利率有望改善至 15%左右。投资建议: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 2022-2024 年的营业收入为 244/474/734 亿元,同比增长 258.5%/94.0%/54.9%;归 母 净 利 润 为 5.0/14.8/29.7 亿元,同比增长260.1%/193.5%/100.4%。我们认为公司后续具备较高增长潜力,给予公司目标市值
6、417 亿港元(24 港元/股,以汇率 0.8873 元计),对应 25 倍 2023 年 P/E,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风险提示风险提示:核心客户流失风险,议价能力提升不及预期风险,专利诉讼风险,流动性较差的风险,下游装机需求不及预期风险,不同电池技术路线市场份额变动风险。财务财务指标指标 2020A 2021A 2022E 2023E 2024E 营业收入(百万元)2,825 6,817 24,441 47,409 73,441 增长率 yoy(%)63.0 141.3 258.5 94.0 54.9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6 140 504 1,480 2,966 增长率 y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