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对话北京:2022年北京未来城市交通专题研究报告(6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对话北京:2022年北京未来城市交通专题研究报告(64页).pdf(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作为一家联邦企业支持德国政府实现促进可持续发展领域国际合作的目标。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于2002年1月经北京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目的是集中全市研究力量,整合各方面的智力资源,系统地研究交通问题。该报告出版由GIZ中德低碳交通合作(CLCT)项目与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共同完成,CLCT项目得到德国政府国际气候倡议(IKI)的支持。版本说明联系人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Sebastian Ibold邮件 transition-chinagiz.de编写人员技术顾问: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全永燊、郭继孚、顾涛、李春艳主编人员: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梁晓红、孔昊、高祺、赵浙汐、雷
2、雪琪、徐擎、方冰敏、钟艺参编人员: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Sebastian Ibold、沈蕾、Vincent Fremery设计/排版北京须鲸壹场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胡昕图片来源Adobe,P,B,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网址链接本文所链接的外部网站的内容始终由其各自的出版方负责。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不对这些内容负责。北京,2022发行方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注册地波恩和埃施波恩,德国联系方式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14号塔园外交办公大楼2单元5楼邮编 100600 电话+86(0)10 8527 5589传真+86(0)10 8527 5591邮件 trans
3、ition-chinagiz.de网址 www.mobility.transition-china.org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北京,中国北京市丰台区六里桥南路甲9号首发大厦A座邮编 100161电话+86(0)10 5707 9900传真+86(0)10 5707 9800 邮箱 网址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梁晓红邮件 对话北京:北京未来城市交通专题研究报告2引言郭继孚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院长近年来,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明显加快,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对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科技的快速发展为城市交通转型带来了诸多机遇和挑战。未来城市交通将向何处去,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如何重塑以推进未来愿景实
4、现,科技创新如何赋能城市交通高质量发展等问题已经成为摆在城市交通规划者、建设者、政策制定者、出行服务供应商等多重利益相关群体面前的重要时代课题。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人口结构变化等多重压力,探讨北京未来城市交通发展趋势,提前储备未来交通政策、法规等预案,我们与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和德国交通转型智库(Agora Verkehrswende)联合开展了“对话北京-未来城市交通”系列研讨会项目。该项目旨在汇集交通、能源、规划、产业等领域专家,共同探讨未来北京城市交通发展愿景和实施路线图,加快推进可持续的城市交通系统的建立。项目成果将为政府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
5、塞艺博 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中德低碳交通合作项目主任要实现巴黎气候协定目标,交通运输行业的碳减排面临重大挑战。而城市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尤其是利用数字化和各类新型科技可有效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推动传统的公共交通与新型出行服务更好融合。然而,科技本身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我们需要重新全面思考,充分理解交通转型发展最终将是城市的转型发展。现如今,A 和 B 两地之间路线要解决的并不是到目的地的交通问题。还需要解决公共空间的难题,其成因主要是城市和空间品质不高导致人们驻足品质不高,以及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导向。因此,我们需要重新思考,结合城市整体,优化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让空间利用更加高效、
6、可持续,将公共空间打造成更适合居民活动的社交场所,在那里,人们可以聚集、交流,产生良性互动。另一方面,城市转型发展也需要战略远见,将积极效应最大化的同时还要有效控制风险。这需要全社会的参与,以确保城市转型发展得到全面认可和接受。“对话北京”是我们与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和德国交通转型智库(Agora Verkehrswende)共同发起的系列研讨会活动,旨在汇集不同观点,探讨如何让所有群体出行更便利,让城市更加宜居。对话北京:北京未来城市交通专题研究报告3目录1项目背景 12研究方法 33面临形势 53.1 城市空间结构 63.1.1 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63.1.2 重塑城市内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