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资信:2022年我国债券市场违约回顾与展望报告(2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联合资信:2022年我国债券市场违约回顾与展望报告(22页).pdf(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2022 年中国债券市场违约回顾与展望年中国债券市场违约回顾与展望 联合资信 研究中心|林 青|郝 帅|董欣焱|刘晓光|薛逸竹 1 摘要摘要 2022 年,在宏观经济承压、融资环境宽松但需求减弱的背景下,我国债券市场信用风险暴露形式从实质性违约向展期转变。具体来看,债券市场新增 8 家违约发行人,共涉及到期违约债券 45 期,到期违约金额合计约 232.62 亿元,同比均大幅减少;与此同时,展期成为延缓违约的常态化形式,新增展期数量远超违约数量。具体来看,首次展期发行人 28 家,涉及展期债券 95 期,展期规模 843.77亿元,较 2021 年均大幅增加。2022 年,我国信用债市场高等级
2、违约情况明显改善,级别倒挂问题有所缓和,但高等级主体展期频发;评级稳定性有所上升,信用等级和展望调降数量仍远超调升数量;违约和展期主体以民营房企为主,国有企业违约水平处于历史低位;违约企业行业集中度明显提升,房地产行业风险加速释放;监管延续严控新增隐性债务基调,城投企业信用风险事件持续发生。从全市场债务到期规模来看,考虑超短融的发行与到期,信用债回售行权等因素,2023 年主要信用债偿债规模将在 12.60 万亿元左右。从偿债节奏看,3 月、4 月单月的偿债量在 1.20 万亿元以上,偿债压力相对较大。从全市场信用债发行人信用状况来看,2022 年全市场信用债发行人信用资质有所下降,信用风险呈
3、上升趋势。贵州省、山东省等省份城投企业以及建筑与工程、房地产管理和开发等行业产业债发行人信用风险上升家数较多。展望 2023 年,债券市场信用风险仍将持续暴露,但整体可控,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稳健货币政策精准有力、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政策和支持民企融资政策不断发力的情况下,信用风险水平或有所下降。城投企业经营环境整体保持稳定,关注弱区域和区县级城投企业信用风险;关注房地产产业链相关行业企业的信用风险;适当关注西南、西北和江浙等区域的信用风险。2 一一、2022 年年我国债券市场我国债券市场违约情况违约情况回顾回顾(一)(一)信用风险暴露形式从实质性违约向展期转变信用风险暴露形式从实质性违
4、约向展期转变 2022 年,国内外环境变化更加复杂严峻。从国际看,从国际看,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乌克兰危机爆发,极端天气频发,能源危机和粮食危机再现,全球通胀压力持续加大,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引领全球“加息潮”,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增长动能明显减弱,下行压力增大。从国内看,从国内看,疫情对我国经济造成较大冲击,经济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夏季高温干旱天气对经济运行带来一定扰动,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经初步核算,202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1.02万亿元,不变价同比增长3.00%,低于年初设定的 5.50%增长目标。逐季来看,一季度
5、GDP 稳定增长;二季度受疫情冲击,GDP 同比增速大幅回落;三季度稳经济政策效果显现,GDP 当季同比增速反弹至 3.90%;四季度疫情规模、传播范围大于二季度,12 月疫控政策优化放开后疫情冲击短期内加剧,经济增长显著回落。工业经济方面,工业经济方面,2022 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3.6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 8.40 万亿元,同比下降 4.0%,截至 2022 年末,工业企业营业利润率(6.09%)同比(6.81%)有所下降,工业企业盈利能力整体较去年有所下滑。融资环境方面融资环境方面,2022 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
6、力度,央行通过降准、降息和公开市场操作维持社会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政策鼓励民营企业融资,民企融资环境同比有所改善;但受国内疫情反复、财政支撑力度减弱以及地产销售和消费需求疲弱等因素影响,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总体偏弱。整体来看,整体来看,2022 年,年,在在宏观经济承压、融资环境宽松但需求减弱宏观经济承压、融资环境宽松但需求减弱的的背景下背景下,我国债券市场,我国债券市场违约形势缓和违约形势缓和,信用风险暴露形式从实质性违约向展期转变信用风险暴露形式从实质性违约向展期转变。2022 年,我国债券市场新增 8 家1违约发行人2,共涉及到期违约债券 45 期,到期违约金额合计约 232.62 亿元,受
7、 2021 年同期海航系破产重整3高基数影响,1 2022 年下半年,“阳欣 04 优”和“阳欣 04 次”发生本息违约,其原始权益人“声赫(深圳)商业保理有限公司”不计入新增违约主体,仅将违约债券计入新增到期违约债券,其到期违约规模计入总到期违约规模中,以下统计同。2 联合资信认为当出现下述一个或多个事件时,即可判定债券和主体发生违约:债务人未能按照合同约定(包括在既定的宽限期内)及时支付债券本金和/或利息;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债务人被人民法院裁定受理破产申请的,或被接管、被停业、关闭;债务人进行债务重组且其中债权人做出让步或债务重组具有明
8、显的帮助债务人避免债券违约的意图,债权人做出让步的情形包括债权人减免部分债务本金或利息、降低债务利率、延长债务期限、债转股(根据转换协议将可转换债券转为资本的情况除外)等情况;联合资信认定的其它事件。但在以下两种情况发生时,不视作债券/主体违约:如果债券具有担保,担保人履行担保协议对债务进行如期偿还,则债券视为未违约;合同中未设置宽限期的,单纯由技术原因或管理失误而导致债务未能及时兑付的情况,只要不影响债务人偿还债务的能力和意愿,并能在 12 个工作日得以解决,不包含在违约定义中。新增违约发行人是指发行人在统计期之前未发生违约本年度发生违约的发行人,包括公募债券和私募债券违约发行人。3 202
9、1 年上半年,海航系多家下属企业被法院裁定受理破产重整,涉及新增违约主体 11 家,涉及到期违约债券 41 期,违约金额合计 519.57 亿元。3 新增违约发行人家数、涉及到期违约债券期数和到期违约金额同比(23 家,87期,1015.76 亿元)均大幅减少。2022 年,我国债券市场“重复违约”4发行人 9家,涉及到期违约债券 20 期,到期违约规模合计约 130.93 亿元,重复违约较2021 年(27 家,86 期,804.19 亿元)明显减少。截至 2022 年末,我国债券市场累计有 251 家发行人发生违约,共涉及到期违约债券 743 期,到期违约金额合计约 6670.12 亿元。
10、与此同时,展期成为延缓违约的常态化形式,2022 年发行人积极采取信用风险缓释措施,新增展期数量远超违约数量新增展期数量远超违约数量。具体来看,首次展期发行人首次展期发行人 28 家家,涉及展期债券 95 期,展期规模 843.77 亿元,较 2021 年(19 家、37 期和 197.99亿元)均大幅增加。其中,受宏观经济低迷和房地产行业周期调整影响,房企大面积展期,首次展期房企发行人数量占比 75.00%。此外,16 期资产支持证券发期资产支持证券发生展期生展期,其穿透信用主体高度集中于出险房企,大多已发生债券展期。在目前房企支持政策持续推进的背景下,优质房企仍存在通过资产处置、抵押担保增
11、信、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平稳化解债务风险的希望,但是对于资产质量不佳、债务处置难度较大的展期主体而言,未来演化为实质性违约的风险依然较高。注:展期主体不包含已发生实质性违约的企业 数据来源:联合资信 图图 1.1 20122022 年我国债券市场新增年我国债券市场新增违约和展期违约和展期情况情况(二)(二)违约率违约率倒挂问题有所缓和,倒挂问题有所缓和,但但高等级主体高等级主体展期频发展期频发 2022 年,我国信用债市场高等级违约情况明显改善,但展期频发,高等级主体信用风险仍然较高。具体来看,新增违约主体期初级别分布在 AAA 级A-级,其中 AA+级及以上的有 2 家,分别为阳光城集团股份
12、有限公司和武汉当代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占比 25.00%,占比较上年(47.83%)大幅改善。从高等级主体展期情况来看,新增展期主体中AA+级及以上的共有14家,占比50.00%。4“重复违约”是指发行人在统计期之前已发生实质性违约,在统计期内再次未能支付其存续债券本金或利息。0501001500204060(家)新增违约主体新增展期主体涉及违约债券涉及展期债券(期)050010001500(亿元)违约规模展期规模 1 从违约率5来看,2022 年我国公募债券市场违约率约为 0.16%,违约率自 2019年以来呈持续下降趋势,其中 AAA 级、AA+级和 AA 级主体违约率分别为 0.0
13、9%、0.17%和 0.13%,违约率倒挂问题有所改善。注:受私募债对外信息披露较少影响,本文仅统计公募债券市场违约率 数据来源:联合资信 图图 1.2 20122022 年年我国公募债券市场违约率情况我国公募债券市场违约率情况 表表 1.1 20202022 年我国公募债券市场发行主体违约率(单位:家、年我国公募债券市场发行主体违约率(单位:家、%)发行人主发行人主体级别体级别 2020 年年 2021 年年 2022 年年 样本数样本数 违约数量违约数量 违约率违约率 样本数样本数 违约数量违约数量 违约率违约率 样本数样本数 违约数量违约数量 违约率违约率 AAA 951 3 0.32
14、1122 5 0.45 1169 1 0.09 AA+1036 6 0.58 1168 5 0.43 1203 2 0.17 AA 1765 7 0.40 1624 3 0.18 1548 2 0.13 AA-334 5 1.50 363 3 0.83 336 1 0.30 A+95 0 0.00 107 0 0.00 119 1 0.84 A 14 1 7.14 15 1 6.67 19 0 0.00 A-4 0 0.00 4 0 0.00 5 1 20.00 BBB+3 0 0.00 0 0 0.00 4 0 0.00 BBB 4 2 50.00 2 0 0.00 2 0 0.00 BBB
15、-0 0 0.00 1 1 100.00 2 0 0.00 BB+1 1 100.00 1 1 100.00 0 0 0.00 BB 1 1 100.00 2 0 0.00 4 0 0.00 BB-0 0 0.00 1 0 0.00 0 0 0.00 B+0 0 0.00 0 0 0.00 0 0 0.00 B 0 0 0.00 0 0 0.00 3 0 0.00 B-0 0 0.00 0 0 0.00 0 0 0.00 CCC 0 0 0.00 1 1 100.00 0 0 0.00 CC 0 0 0.00 0 0 0.00 0 0 0.00 C 0 0 0.00 0 0 0.00 0 0
16、0.00 合计合计 4091 26 0.64 4266 19 0.45 4290 7 0.16 5 违约率计算采用静态池法,即样本家数为年初建立的群组中的发行人数量,不考虑年内债券到期、终止评级等导致信用等级失效的情形;发行人主体违约率=当年发生违约的发行人家数/发行人样本家数;当年违约数量不包括之前已发生违约并在当年再度发生违约的发行人。0.330.130.140.440.720.180.750.880.640.450.160.000.200.400.600.801.00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
17、022年(%)2 注:1.发行人样本为当年年初存续的短期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券、公司债券(不含私募债)、非政策性金融债券、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集合票据等的发行人主体,并剔除此前已发生违约的发行人样本且不考虑发行人存续债券当年年内到期、发行人当年年内被终止评级等可能导致信用等级失效的情形;2.发行人具有不同信用等级的双评级或多评级,则按不同主体信用等级分别纳入统计,即同一主体可被计数多次;3.对发行人而言,若某一评级机构所评其期初存续债券均为私募债券,则该评级机构对发行人出具的主体信用等级不纳入双评级或多评级统计(若有);4.部分债券发行人期初不具有有效信用等级,例如部分集合债/
18、集合票据、项目收益债发行人等,均计入无评级样本中;5.合计项样本数量/违约数量对发行人主体进行非重复计数;6.发行人主体违约率=当年新增违约的发行人家数/发行人样本家数;7.历史数据有追溯调整 数据来源:联合资信(三)(三)评级稳定性有所上升,评级稳定性有所上升,信用等级和展望信用等级和展望调降调降数量数量仍远超调升仍远超调升数量数量 2022 年,公募债券市场上共有 111 家发行主体信用等级发生调整,调整率为 1.90%,较 2021 年(2.57%)和 2020 年(5.68%)进一步下降,评级稳定性有所提升。2022 年,公募债券市场信用等级和展望调降数量(111 家)仍显著高于调升数
19、量(31 家)。调降发行人仍主要分布于建筑与工程(37 家,含城投企业及工程施工企业)和房地产管理和开发行业(12 家),调整原因普遍为上下游客户间接风险传导、公司利润出现亏损、短期偿付压力大、流动性下滑、盈利能力持续弱化、公司治理存在缺陷等。企业性质方面,民营企业发行人调降 53 家,占比接近一半;地区方面,发行人主要分布在广东、贵州、北京、和江苏等地。表表 1.2 20202022 年年我国我国公募债券市场发行主体信用等级调整统计表公募债券市场发行主体信用等级调整统计表 发行人主体发行人主体 信用等级信用等级 评级展望评级展望 合计合计 2020 2021 2022 2020 2021 2
20、022 2020 2021 2022 样本数量样本数量(家)(家)5768 6030 5836 5768 6030 5836 5768 6030 5836 调升数量调升数量(家)(家)235 17 25 5 3 6 240 20 31 调降数量调降数量(家)(家)93 138 86 24 50 25 117 188 111 调升率调升率(%)4.07 0.28 0.43 0.09 0.05 0.10 4.16 0.33 0.53 调降率调降率(%)1.61 2.29 1.47 0.42 0.83 0.43 2.03 3.12 1.90 调整率调整率(%)5.68 2.57 1.90 0.51
21、0.88 0.53 6.19 3.45 2.43 注:1.受私募债对外信息披露较少影响,本文仅统计公募债券市场信用等级调整情况;2.统计样本包括期初存续和统计期内新发且具有主体信用级别的发行人主体;发行人主体信用等级的有效期限视同其所发债券的有效期限;评级展望调整统计不包括信用等级调整的同时发生评级展望调整的情形;由多家评级机构对同一发行人进行主体信用评级时,则按不同评级机构分别纳入统计,即同一主体可被多次计数;评级展望由负面调整为稳定或正面、由稳定调整为正面视为调升,由正面调整为稳定或负面、由稳定调整为负面视为调降;同一评级机构对同一发行人进行多次评级调整的,仅计一次 数据来源:联合资信(四
22、四)违约和展期主体以民营房企为主,国有企业违)违约和展期主体以民营房企为主,国有企业违约水平处于历史低位约水平处于历史低位 2022 年,民企违约和展期频发,信用风险持续出清。具体来看,新增违约主 3 体中民营企业有 4 家,占新增违约主体家数的一半,涉及到期违约金额 202.40 亿元,占比(91.96%)较上年(48.11%)大幅增长。从展期情况看,新增展期主体中民营企业有 17 家,展期规模 567.39 亿元,占比均超过 60%。从违约和展期的原因来看,受经济下行、疫情防控等因素影响,部分行业景气度下滑,民企抗风险能力和成本转嫁能力弱,盈利空间受到大幅压缩,内生流动性日益枯竭,叠加外部
23、融资收紧、资产变现困难,最终引发流动性困难。其中民营房企大多自身杠杆高企,受地产调控政策冲击、债务集中到期、弱行业景气度下销售疲弱影响,信用风险加速暴露。国有企业方面,2022 年违约国有企业仅 1 家6,违约家数与违约债券期数较2020 年和 2021 年均大幅下降,且无新增展期主体,违约水平处于历史低位,国有企业信用状况继续好转。国有企业多分布于产业链上游,受大宗商品和原材料涨价影响,财务状况有所改善,加之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政策导向下,地方政府对国企债务风险的处置和防范效果显著,国有企业信用风险有所改善。此外,2022 年新增违约主体中有 1 家公众企业渤海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以及2 家外资
24、企业阳谷祥光铜业有限公司和广西万通房地产有限公司。数据来源:Wind,联合资信整理 图图 1.4 20122022 年新增违约主体企业性质分布情况年新增违约主体企业性质分布情况(五五)违约企业行业集中度明显提升违约企业行业集中度明显提升,房地产行业房地产行业风险加速释放风险加速释放 1.违约企业违约企业行业集中度行业集中度明显提升明显提升,房地产行业进一步延续了集中违约态势房地产行业进一步延续了集中违约态势 2022 年,我国新增违约主体涉及 5 个行业,较去年(16 个)明显减少。从违约家数来看,房地产管理和开发行业进一步延续了 2021 年的集中违约态势(均为 4 家),占比(50.00%
25、)较上年(17.39%)大幅提升,违约企业行业集中度较高;其余行业违约企业均为 1 家,违约风险相对可控。此外,2022 年,我国新增 6 武汉当代明诚文化体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属湖北民营企业“当代系”,2021 年 6 月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武汉市国资委。0%10%20%30%40%50%60%70%80%90%100%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公众企业集体企业 4 展期主体涉及 6 个行业,较去年(11 个)有所减少,展期主体主要集中于房地产管理和开发行业(22 家
26、),占比超 75.00%,较上年(26.32%)明显提升。注:按 Wind 三级行业划分 数据来源:Wind,联合资信整理 图图 1.5 20212022 年我国债券市场年我国债券市场新增违约主体新增违约主体行业行业分布分布 2.房地产行业下行与企业信用弱化形成负反馈效应,行业信用风险加速释放房地产行业下行与企业信用弱化形成负反馈效应,行业信用风险加速释放 2022 年房地产行业延续了去年的低迷态势,在销售端和融资端双向承压的同时,“停工断贷潮”进一步打压市场信心,行业基本面下行与房企信用弱化形成负反馈效应,行业信用风险加速释放。一方面,受国内疫情反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及停工断贷风波等多重因素
27、影响,房地产市场预期转弱,需求端萎靡,融资受阻,房企到位资金压力较大。2022 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累计 13.33万亿元,同比下降 26.70%。另一方面,尽管今年以来房地产行业融资端政策持续发力,但受大中型房企违约事件频发影响,投资者偏好下行,房企融资表现出两极分化,资金更多地向优质房企归集。国有房企的债券净融同比大幅提升320.26%,而民营房企净融依然为负,但净流出规模有所收缩。数据来源:Wind,联合资信整理 图图 1.6 我国房地产开发到位资金情况我国房地产开发到位资金情况 图图 1.7 我国房地产行业信用债发行及净融情况我国房地产行业信用债发行及净融情况 从违约房企自身情况
28、来看,违约主体大多由于自身造血能力不足,财务杠杆0246810(家)2021年2022年-40-200204060-100000-500000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2021-022021-042021-062021-082021-102021-122022-022022-042022-062022-082022-102022-12(亿元、%)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其他资金累计同比-2000-1000010002000300040005000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亿元)民营净融国有净融民营发行国有发行 5 过高,财务弹性欠佳,在疫情防控、
29、行业景气度下行、外部流动性收紧等因素的冲击下,盈利和偿债能力恶化,最终引发违约。2022 年上半年,阳光城集团股份阳光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及其股东福建阳光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鸿坤伟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福建阳光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鸿坤伟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因长期通过高杠杆、快周转的方式快速扩张,在地产调控及疫情防控等因素的冲击下,遭遇销售疲软、融资遇阻等流动性困难,最终引发资金链断裂。2022 年广广西万通房地产有限公司西万通房地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西万通广西万通”)发行的私募债券先后构成实质性违约。近年来,广西万通积极谋求业务转型,先后尝试涉足地产服务业和地产金融服务方向的第三产业,并尝
30、试布局新能源电池业务,但最终结果均不理想。此外,广西万通房地产业务也从纯住宅开发过渡到以街区综合体和复合型社区开发为主,但由于其储备项目主要位于二、三线城市,在房地产行业政策以及疫情因素冲击下,盈利能力大幅下滑,叠加外部融资渠道受阻,最终引发违约。3.房企房企积极积极展期展期纾解纾解流动性危机流动性危机,但后续发生实质性违约的风险仍,但后续发生实质性违约的风险仍较大较大 2022 年,为有效缓解流动资金压力,助力企业重回良性发展轨道,房企积极寻求债券展期,展期主体数量快速抬升,对违约形成了明显的替代作用。具体来看,2022 年债券市场共有 22 家房企发行人首次展期,涉及展期债券 70 期,展
31、期规模 687.43 亿元,远超去年的展期量(5 家、8 期、25.22 亿元)。此外,房企展期主体以高等级主体为主,AA+级及以上级别主体家数占比超 60.00%,其中不乏恒大、融创等多家头部百强房企。从展期从展期期限期限来看来看,房企展期期限多介于 624 个月,个别债券设置展期期限较长,达 5 年,且房企展期期限呈现逐渐拉长的趋势。具体来看,2022 年上半年,房企展期期限主要介于 618 个月,其中展期期限 1 年及以上的债券期数占比约 60.00%;下半年,房企展期期限逐渐拉长,主要介于 624 个月,展期期限1 年及以上的债券期数占比超 80.00%,且展期期限上限由 2 年拉升至
32、 5 年。从兑从兑付节奏来看付节奏来看,包括期末一次性兑付和在展期期间内分次偿付两种方式,其中采取到期一次性偿付的债券期数约占 60.00%。从增信措施来看从增信措施来看,部分展期主体为展期债券增加额外增信条件,以提升投资人的信任程度,如金科地产以 2 家公司的部分股权及其对应的收益为展期债券提供质押增信;融创集团为展期债券增加多家公司部分股权及应收账款债权的质押增信、董事长无限连带责任担保等多项增信措施。从从展期债券的后续进展来看展期债券的后续进展来看,2022 年部分展期企业因展期期限较短且自身造血功能尚未恢复,未能按时完成展期债券兑付工作,最终造成实质性违约或再次展期,如“21 阳光城
33、MTN001”、“18 福建阳光 MTN001”展期后发生实质性违约;“20 恒大 02”、“20 恒大 03”均出现再次展期。整体来看,2022 年展期房企加速累积,对违约形成了明显的替代作用,但考虑到部分债券展期期限较短,且可能存在分期逐步偿还债务本金或利息的情况,6 短期内仍面临一定的偿付压力,若企业的销售及外部融资情况无法得到改善,其面临的偿债风险将无法获得根本性解决,后续再次展期或发生实质性违约的风险仍然较大。4.房企房企境外美元债风险境外美元债风险加速释放加速释放 自 2020 年以来,在境内房企信用风险不断释放的同时,中资美元债市场风险也不断攀升。2022 年,共有 46 家中资
34、美元债主体发生违约,涉及违约债券 99期,违约规模 358.48 亿美元,其中房地产行业违约主体、期数及规模(35 家、84 期和 301.04 亿美元)的占比均超 75.00%,行业集中度很高。中资房企美元债违约主体家数、期数、违约规模较 2021 年(9 家、17 期、86.57 亿美元)和 2020年(5 家、6 期、15.22 亿美元)明显增加。此外,今年中资美元债违约房企的穿透信用主体大多已于境内发生违约或展期,如阳光城、恒大、融创等。数据来源:Wind,联合资信整理 图图 1.8 2017 年年2022 年我国房地产行业中资美元债违约情况年我国房地产行业中资美元债违约情况(六六)监
河北华密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招股说明书(392页).PDF
巨量算数:2022年趋势雷达-趋势种草季-12月趋势种草指南(22页).pdf
汽车之家研究院:2022中国城市新能源汽车发展指数(54页).pdf
赛迪顾问:2022中国虚拟化市场研究报告(21页).pdf
奇点云StartDT: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2022)(34页).pdf
果集:2022年Q1-Q3衣物清洁行业社媒电商分析报告(43页).pdf
巨量引擎:2022美好城市指数白皮书(82页).pdf
普华永道:在变革中实现交易价值–亚太区及中国的价值创造之道(2022)(18页).pdf
IT桔子:2022中国上市企业一级市场融资历程分析报告(93页).pdf
果集:2022年1-10月社媒平台精华直播趋势分析报告(31页).pdf
国际排放贸易协会(IETA):2022碳市场建立培训指南(59页).pdf
艾瑞咨询:2022年中国数据库研究报告(42页).pdf
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中国新能源汽车城柳州范本大数据报告(35页).pdf
腾讯营销洞察&BCG:中国奢侈品市场数字化趋势洞察报告(2021年版)(50页).pdf
全球应对金融系统未来理事会-加速数字主导复苏的三种方式(英文版)(23页).pdf
融360维度:Z世代养生消费调研报告(19页).pdf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20年智能网联汽车与移动终端信息交互功能标准化需求研究报告(30页).pdf
品牌价值:国家品牌价值榜2021-中国全球第二(英文版)(37页).pdf
牛津经济研究院:全球渡轮业的经济影响(英文版)(45页).pdf
拉丁美洲经济委员会:健康危机的延长及其对健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英文版)(36页).pdf
2021Q3日化行业季度洞察报告(35页).pdf
华为从战略到执行(99页).pdf
哈德逊研究所:美国发展电池技术的战略方法(英文版)(49页).pdf
观察家研究基金会:“数据化”世界中的主权(英文版)(25页).pdf
联合资信:2020年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回顾与展望(13页).pdf
东方金诚:2019年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回顾与展望(22页).pdf
债券发行小幅下降净融资规模明显收缩——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债券市场发行分析与展望报告(19页).pdf
2017年度中国债券市场评级质量检验报告-联合信用评级-2018.2.6-16页(16页).pdf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中国债券市场投资手册(2022年)(311页).pdf
2020年中国债券市场评级表现和评级质量研究报告(16页).pdf
NIFD:2021年债券市场分析与2022年展望(22页).pdf
联合资信:城投行业2020年信用风险回顾与2021年展望(23页).pdf
联合资信:消费金融公司2022年发展回顾及2023年展望报告(15页).pdf
联合资信:2022年水务行业展望报告(33页).pdf
蜜雪冰城招股说明书-连锁茶饮第一股(724页).pdf
线上健身第一股-keep招股说明书(463页).pdf
麦肯锡:2023中国消费者报告:韧性时代(33页).pdf
罗振宇2023“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完整PDF.pdf
QuestMobile:2022新中产人群洞察报告(37页).pdf
QuestMobile:2022年中国短视频直播电商发展洞察报告(30页).pdf
町芒:2022现制茶饮行业研究报告(47页).pdf
小红书:2023年度生活趋势报告(34页).pdf
QuestMobile:2021新中产人群洞察报告(30页).pdf
锐仕方达&薪智:2022年薪酬白皮书(105页).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