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行业:钠电硬碳负极多路并行生物质路线未来可期-230309(3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设备行业:钠电硬碳负极多路并行生物质路线未来可期-230309(32页).pdf(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 行行业业 研研 究究 行行业业深深度度研研究究报报告告 证券研究报告证券研究报告 电气设备电气设备 推荐推荐 (维持维持 )分析师:王帅 S0190521110001 投资要点投资要点 钠电池由于其成本优势突出重围,产业链加速布局,大规模商业化在即。钠电池由于其成本优势突出重围,产业链加速布局,大规模商业化在即。锂资源价格不断上涨,钠电池资源存量丰富,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倍率性能、低温性能优异,在能量密度、循环寿命方面相较锂电池略有不足。在成本方面,根据中科院物理所胡勇胜老师团队测算,铜铁锰层状氧化物、普鲁士白类、镍
2、铁层状氧化物三种材料体系的钠离子电池理论 BOM 成本分别为 0.26元/Wh、0.26 元/Wh、0.31 元/Wh,相比锂电池成本优势显著。目前传统锂电企业与初创钠电企业均在加速布局钠电池相关产能。钠电池众多负极材料路线中,硬碳具有极强的商业化潜力。钠电池众多负极材料路线中,硬碳具有极强的商业化潜力。目前关于钠电池负极材料的选择主要有碳基材料、基于转化及合金化反应的材料、有机材料、金属氧化物等技术路线,碳基材料来源广泛、储钠能力强,已成为目前主流选择。碳基材料按照经过高温处理后是否会石墨化可以分成硬碳和软碳,硬碳材料储钠活性位点多,比容量高,嵌钠后体积膨胀小、安全性好、结构稳定,对比优势明
3、显。国内厂商加速布局硬碳产能,规模化生产之后有望进一步降本,深化钠电池的成本优势。硬碳前驱体原材料来源丰富,生物质路线未来可期。硬碳前驱体原材料来源丰富,生物质路线未来可期。目前硬碳采用的前驱体原料主要有生物质、树脂基和石油基等。树脂基制备出的硬碳性能优势明显,但成本昂贵,产业化难度大;石油基前驱体成本低廉,原料易获取,性价比高,但性能一般,且存在环境污染问题;生物质具有丰富的杂原子和独特的微观结构,通过碳化植物生物质基材制备的硬碳,保留了植物生物质模板中的材料结构和孔隙通道,表现出更高的充放电比容量、优异的倍率和循环性能。兼具高性能与低成本优势,是目前大多数负极厂商所布局的方向。目前新老厂商
4、对于硬碳负极前驱体材料的选择和工艺路目前新老厂商对于硬碳负极前驱体材料的选择和工艺路线均呈多路并行态线均呈多路并行态势。势。佰思格是国内首家量产硬碳材料的企业,聚焦硬碳,团队技术研发优势明显;杉杉股份作为负极头部企业,布局硬碳领域多年;圣泉集团自主研发生物质秸秆精炼技术,依托秸秆项目副产的生物炭作为原料,具有明显成本优势;贝特瑞研发成果卓著,负极产品硅基与硬碳创新迭代;翔丰华在各项前驱体技术路线皆有布局;生物质硬碳与电容炭制备工艺具有一定相似性,元力股份作为活性炭龙头,也在持续推进硬碳产品的制备。投资建议:投资建议:随着钠离子电池材料体系的成熟和产能近一步规模化,性能优异且量产速度快速的公司有
5、望获益;建议关注钠离子电池硬碳布局企业元力股份、杉杉股份、圣泉集团。风险提示:风险提示:钠离子电池渗透率不及预期钠离子电池渗透率不及预期;硬碳负极材料产业化受阻硬碳负极材料产业化受阻;竞争加剧所竞争加剧所导致的产能过剩导致的产能过剩。title 钠电硬碳负极钠电硬碳负极多路并行,生物质路线未来可期多路并行,生物质路线未来可期 2023 年年 3 月月 9 日日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 -2-行业行业深度研究深度研究报告报告 目目 录录 1.锂价高企,钠电池发展迎来新机遇.-4-1.1 钠电池由于其成本优势突出重围,或将成为锂电池的有效补充.
6、-4-1.2 钠电池产业链加速布局,大规模商业化在即.-5-2.硬碳成为当下钠电池首选负极材料.-7-2.1 钠电池众多负极材料路线中,硬碳具有极强的商业化潜力.-7-2.2 负极是钠电池的核心材料,国内厂商正全力布局硬碳产能.-9-2.3 硬碳前驱体工艺多路并行,生物质路线未来可期.-11-3.行业公司齐发力,路线选择以生物质为主.-19-3.1 佰思格:国内首家量产硬碳企业,技术优势明显.-19-3.2 杉杉股份:以生物质、树脂基路线为主,广泛布局专利.-21-3.3 圣泉集团:打造生物质精炼一体化产业集群,最大程度降本.-24-3.4 元力股份:深耕活性炭行业,积极布局硬碳负极.-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