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拥抱绿色发展新范式-中国碳中和政策框架研究报告(3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拥抱绿色发展新范式-中国碳中和政策框架研究报告(39页).pdf(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 1 拥抱绿色发展新范式拥抱绿色发展新范式 中国碳中和政策框架研究报告 朱民、斯特恩(Nicholas Stern)斯蒂格利茨(Joseph E.Stiglitz)、刘世锦、张永生、李俊峰、赫本(Cameron Hepburn)*2023 年 2 月 *作者团队还包括谢春萍、克拉克(Alex Clark)和彭道菊。谢春萍,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格兰瑟姆研究所高级政策研究员(c.xie6lse.ac.uk);克拉克(Alex Clark),牛津大学史密斯企业与环境学院博士研究生(alex.clarksmithschool.ox.ac.uk);彭道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2 关于作者
2、关于作者 朱民,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前院长()斯特恩(Nicholas Stern),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格兰瑟姆研究所所长(Grantham Research Institute)、教授(N.Sternlse.ac.uk)斯蒂格利茨(Joseph E.Stiglitz),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jes322columbia.edu)刘 世 锦,全 国 政 协 经 济 委 员 会、中 国 环 境 与 发 展 合 作 委 员 会、研 究 员()张永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ys_)李俊峰,国家应对气
3、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任主任()、研究员 赫本(Cameron Hepburn),牛津大学史密斯企业与环境学院院长(Smith School of Enterprise and the Environment)、教授(cameron.hepburnsmithschool.ox.ac.uk)3 致谢致谢 朱民感谢能源基金会项目(项目号:G-2109-33290)和清华大学的支持。部分成果由朱民任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期间取得。张永生感谢中国社科院创新工程“生态文明范式下的经济学理论与政策研究”项目的支持。感谢潘柳、李长泰、巩冰提供的助研帮助;感谢研讨会上专家柴麒敏、陈诗一、高世楫、何
4、建坤、何大勇、黄乐平、李善同、刘俏、王一鸣、徐华清、薛其坤、曾刚、张希良、祝宝良、邹骥(以姓氏拼音排序),以及徐江旻、禹湘、董亚宁的评论;感谢丁羽茜在项目协调和管理上的帮助。本报告中表达的观点代表作者的观点,未必代表作者单位或资助者的观点。作者单位和资助者并不保证本书引用数据的准确性。4 报告概述报告概述 中国政府 2020 年月宣布的“双碳”承诺,向世界宣告了中国进行绿色转型的决心和雄心。全球范围的碳中和共识与行动,标志着工业革命后形成的传统发展范式开始落幕,一个新的绿色发展范式的兴起。这一新发展范式,将创造人类新的现代化模式,为中国和世界带来可持续的绿色繁荣。本报告分析工业革命以来旧有发展
5、范式的不可持续性,揭示绿色发展范式在发展目的、发展内容、发展方式以及发展普适性上,是对传统发展范式的一次深刻革命。报告在新的绿色发展范式框架下,重新思考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如价值理论、财富的内涵和测度,以及个人和集体行为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新范式下碳中和转型的政策原则,构建了新发展范式转变对于重塑中国重要经济部门和系统的基本思路及政策含义,并讨论了转型过程中体制机制、金融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重要保障,以及如何实现协调和平衡的转型。本报告同时提出中国如何引领世界碳中和治理机制建设,以及同世界实现绿色合作共赢的机遇和政策。5 一、引言一、引言 工业革命后,以英国等为代表的西欧国家,拉开了工业化、城镇化和
6、农业现代化的序幕。这种基于工业化的传统发展范式,带来物质生产力的飞跃,提高了人均产出和收入,取得了以传统指标衡量的巨大经济成功。但是,由于这种以物质财富生产和消费为中心的发展范式建立在高物质资源消耗、高碳排放、高生态环境破坏的基础之上,其对高碳能源和材料的过度开采和使用,以及对物质资本的严重依赖,导致了不可持续的全球气候变化风险、自然资本和生态恢复力的枯竭,以及越来越严重的“现代化悖论”。传统发展范式的不可持续性是全球所有国家都面临的严峻挑战。由于中国的经济和人口规模巨大,其面临的挑战尤其明显。中国虽然是传统工业化模式的受益者,但是这种传统发展范式也不可避免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使得中国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