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行业文旅产业系列研究:文旅产业拐点已至科技赋能大有可为-230221(4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媒行业文旅产业系列研究:文旅产业拐点已至科技赋能大有可为-230221(40页).pdf(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条款和声明2023年年2月月21日日传媒行业文旅产业系列研究传媒行业文旅产业系列研究文旅产业拐点已至,科技赋能大有可为文旅产业拐点已至,科技赋能大有可为王冠然王冠然中信证券研究部中信证券研究部 首席传媒分析师首席传媒分析师2核心观点核心观点文旅复苏拐点已至文旅复苏拐点已至,疫后修复弹性可期疫后修复弹性可期。我们认为文旅产业复苏趋势明确,主要依据三大判断:1)随着“乙类乙管”方案实施,疫情对于出行和文旅消费的影响减弱,2023年春节假期国内旅游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旅游收入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3.1%,释放积极信号。2)国家以扩内需、促消费为导向,文旅产业
2、经济溢出作用强、就业人口多,文旅部数据显示,2019年旅游业GDP综合贡献达到11.1%,直接、间接就业人数占总就业10.3%,有望成为促消费的重要抓手。3)根据文化产业评论统计,2022年全国涉及文旅领域的重大项目超3,000个、总投额超3.8万亿元。随着疫情管控放开,相关项目有望加速落地,带动行业景气度进一步提升。文旅科技融合大势所趋文旅科技融合大势所趋,产业迎来转型机遇产业迎来转型机遇。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创造更具沉浸感和互动性的文旅体验,有望在文旅项目的内容呈现、收入模式、运营迭代成本、营销手段、品牌化五大层面实现优化。文旅科技已在头部景区落地应用,根据我们抽样统计,20
3、22年5A级景区中VR/AR/光影秀/数字文化产品/虚拟人的渗透率分别为25%/14%/46%/37%/7%。我们预计2027年文旅科技融合带来的增量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606亿元,市场空间宽广。产业链协同要求更高产业链协同要求更高,项目运营是核心要素项目运营是核心要素。文旅产业链中,项目运营环节直接面向C端,在经营杠杆的作用下能够撬动巨大客流。随着科技在文旅行业的应用,项目协作的复杂程度加大,运营在文旅项目中重要性提升。目前,文旅及相关产业内公司依托技术禀赋和文化产业能力,加大文旅运营布局,有望打开成长空间,带来价值重估。风险因素:风险因素:宏观经济修复弱于预期;局部疫情反复超预期;地方财政
4、紧张导致文旅项目投资进程放缓;科学技术发展不及预期;行业政策收紧;市场竞争加剧。投资策略:投资策略:随着疫情管控放开,文旅产业复苏趋势明确,我们看好科技进步推动内容升级和商业模式转变。看好拥有文旅科技禀赋、布局项目运营的企业,推荐风语筑(603466.SH),建议关注大丰实业(603081.SH)、锋尚文化(300860.SZ)等。建议关注能承载文旅科技场景以及运营能力较强的休闲景区标的,包括中青旅(600138.SH)、天目湖(603136.SH)、宋城演艺(300144.SZ)、复星旅游文化(01992.HK)、海昌海洋公园(02255.HK)等。gYgVvXsUnX9YbUbWrUcV6
5、MaOaQpNnNoMpMjMpPsQiNtRpN7NqQyRwMpOqPvPtPrP目录目录CONTENTS31.1.文旅复苏拐点已至,疫后修复弹性可期文旅复苏拐点已至,疫后修复弹性可期2.2.文旅科技融合大势所趋,产业迎来转型机遇文旅科技融合大势所趋,产业迎来转型机遇3.3.产业链协同要求更高,项目运营是核心要素产业链协同要求更高,项目运营是核心要素41.文旅复苏拐点已至,疫后修复弹性可期文旅复苏拐点已至,疫后修复弹性可期I.I.出行恢复:感染人数快速过峰,出行需求有序恢复出行恢复:感染人数快速过峰,出行需求有序恢复II.II.消费复苏:扩内需、促消费全面加力,文旅成为重要切入点消费复苏:
6、扩内需、促消费全面加力,文旅成为重要切入点III.III.政府支持:政策助力产业回暖,投融资支持开启新篇章政府支持:政策助力产业回暖,投融资支持开启新篇章5经济发展带动文旅繁荣经济发展带动文旅繁荣,疫情后需求亟待释放疫情后需求亟待释放。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持续提高,国内旅游业收入和旅游人次不断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文旅部的数据,2019年国内旅游业收入达到5.7万亿元,旅游总人数超60亿人次,全国人均年旅游次数达到4.3次。2020年以来,疫情对线下出行消费带来较大扰动,文旅需求亟待释放。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信证券研究部中国年旅游人数及人均花费中国年旅游人数及人均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