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高铁-公司研究报告-疫后修复迎量价齐升成本稳定显盈利弹性-230212(2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京沪高铁-公司研究报告-疫后修复迎量价齐升成本稳定显盈利弹性-230212(25页).pdf(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1 投资逻辑:核心资产优质核心资产优质,盈利能力领先盈利能力领先。京沪高铁是我国核心高铁干线,是连接北京和上海交通枢纽的黄金通道,沿线城市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客运强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公司收入分为路网服务收入及旅客运输收入,其中 2021 年路网服务收入占比 64.4%,旅客运输收入占比 34.0%。疫情前的 2019 年公司营收为 329 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119 亿元,毛利率 51%,净利率 36%,均领先于可比公司。受国内疫情影响,2022 年业绩预告归母净利润为-7.3 亿元-3.8 亿元。高铁客流高铁客流将将稳步增长,竞争格局趋于稳定。稳步增长,竞争格
2、局趋于稳定。短期看,疫情防控政策放开客运量将迅速回升;中长期看,沿线经济增长将继续支撑高铁客运量增长,且随着新线陆续投产,铁路资产公司的跨线收入有望提升。高铁在 100-1000 公里的中长途客运市场优势明显,2020 年高铁客运量已占铁路客运量的 71%。考虑运行时长、站点差异,预计京沪高铁二线对京沪高铁分流作用有限。疫后修复或迎量价齐升,成本稳定尽显盈利弹性。疫后修复或迎量价齐升,成本稳定尽显盈利弹性。(1)居民疫后出行意愿提升,短期客运量迎来修复,春运铁路单日客流高峰恢复至2019 年 98%;中长期京沪高铁亦可通过减少追踪间隔、改变车型结构提升客运量或跨线车次。(2)京沪高铁实行浮动票
3、价机制,在 2次调价后二等座最高票价较 2019 年固定票价高 19.7%,均价高 6%。未来商务出行刚性需求与京沪航线机票涨价为进一步提价提供支撑。(3)成本相对稳定,2016-2019 年公司营业成本 CAGR 仅 2%,多项成本项为固定成本,收入增长后盈利弹性较强。(4)子公司京福安徽的线位优势显著,路网完善后,规模效应释放,盈利有望持续改善,预计其 2022-2024 年净利润分别为-21 亿元、-7.9 亿元、0.3 亿元。盈利预测、估值和评级 预计 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6 亿元、77.3 亿元、124.7亿元。随着疫情管控放松,客运量将恢复增长,中长期公司有
4、望实现量价齐升。采用 DCF 估值,给予 2023 年目标价 6.14 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风险提示 疫后客运量修复不及预期、定价政策变化风险、安全风险、成本大幅变动风险、股东减持风险。公司基本情况(人民币)项目 2020 2021 2022E 2023E 2024E 营业收入(百万元)25,238 29,305 18,339 34,877 43,579 营业收入增长率-23.39%16.11%-37.42%90.18%24.95%归母净利润(百万元)3,229 4,816-562 7,733 12,471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72.95%49.15%N/A N/A 61.26%摊
5、薄每股收益(元)0.066 0.098-0.011 0.157 0.254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净额 0.26 0.31 0.17 0.37 0.46 ROE(归属母公司)(摊薄)1.76%2.58%-0.30%4.07%6.35%P/E 86.08 49.25 NA 31.24 19.37 P/B 1.51 1.27 1.30 1.27 1.23 来源:公司年报、国金证券研究所 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4.204.404.604.805.005.205.405.60220214人民币(元)成交金额(百万元)成交金额京沪高铁沪深300 公司深度研
6、究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2 内容目录内容目录 一、京沪高铁:中国高铁最优质资产.4 1.1 中国高铁第一股,连接京沪枢纽黄金通道.4 1.2 疫情影响业绩收窄,盈利能力优于可比公司.7 二、高铁客流稳步增长,竞争格局趋于稳定.8 2.1 高铁客流稳步增长,客流占比持续提升.8 2.2 中长途高铁优势尽显,京沪二线分流有限.10 三、疫后修复或迎量价齐升,成本稳定尽显盈利弹性.12 3.1 短期客运量迎来修复,中长期客运量存提升空间.12 3.2 浮动票价贡献业绩增量,票价中枢尚有上升空间.15 3.3 成本稳定盈利弹性强,委托运输管理风险低.17 3.4 京福安徽公司位线优势显著,协同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