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行业专题研究:如何看待大行的投资价值?-230208(1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行业专题研究:如何看待大行的投资价值?-230208(15页).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行业专题研究 2023 年 02 月 08 日 银行银行 如何看待大行的投资价值?如何看待大行的投资价值?一、一、国有大行国有大行盈利稳定盈利稳定,分红比例分红比例较高,具有高股息率、低估值、低波动较高,具有高股息率、低估值、低波动率的“类固收”属性,适合长期率的“类固收”属性,适合长期股权股权投资,且投资,且长期看长期看收益表现收益表现可跑赢市场可跑赢市场。最近 10 年,国有五大行累计收益率均超过 70%,同期沪深 300 仅为 65%,其中,建设银行接近 106%,表现最好,跑赢大盘 40pc 以上。1、盈利相对稳定:、盈
2、利相对稳定:即使外部环境有波动,利润增速也有能力保持稳定正增长(除了 2020 年监管引导让利实体)。假设未来十年,国有大行利润增速稳定在 5%左右,ROE 可以保持在 9%左右。2、分红比例分红比例自从自从2015年以来年以来保持在保持在30%左右的较高水平左右的较高水平:历史上2009年以后,2014-2015 年,国有大行也曾通过分红比例下降来提升内部积累补充资本的能力,保持资本的稳定和经营的稳健。当前四大行资本充足率17%+,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也超过 14%,远高于此前下调时期对应 12%左右的水平。长期来看,国有大行 RWA 增速较缓,每年资本内生补充即可满足核心一级资本增长要求,预
3、计未来有能力保持分红比例稳定。假设各国有大行未来每年 RWA 按照最近 2 年平均增速(四大行 8%以下,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 12-13%左右)增长,同时保持分红比例不变,仅依靠利润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条件下,四大行未来 10 年均不会产生核心一级资本缺口,而TLAC 要求方面,也可通过债券等补充方式(监管已经在积极推进 TLAC 债的发行)。而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分别在 2026 年、2027 年出现缺口,当前邮储银行已推出 450 亿定增计划,落地后将有效补充核心一级资本。3、估值已经处于历史低位、估值已经处于历史低位,获得获得 BVPS 稳定增长收益稳定增长收益的概率很大的概率很大。国有大行
4、估值仅为 0.5 倍左右 PB(lf),对应隐含不良率为 20%,充分反应悲观预期,继续下降空间有限,有较大的概率获得 BVPS 增长稳定带来的收益。未来十年,假设利润增速 5%左右,每年 BVPS 复合增速约为 7.5%。由于归母净资产规模远高于归母净利润的规模(可达十倍以上),本质上,利润增速对净资产增速影响相对有限,即使未来十年国有大行利润 0 增长,每年 BVPS 复合增速仍可以接近 6%。4、股息率基本在股息率基本在 5%以上以上(五大行可达(五大行可达 7%),高于高于 10 年期国债年期国债和一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且波动率较低,波动率较低,可视作可视作稳定的“稳
5、定的“类类固收”投资品种。固收”投资品种。二、二、国有大行经营基本面分析及展望国有大行经营基本面分析及展望 1、信贷投放:、信贷投放:2019 年以来,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国有大行贷款增速也从 2018 年的 9%提升至 12.8%。未来若按揭贷款增长相对乏力(国有大行按揭占比普遍在 30%左右),对公、普惠等贷款的投放能力更为重要。展望 2023 年,预计国有大行信贷增量仍与 2022 年基本持平或微升。节奏上,开门红表现较好,或仍维持“同比多增”。对公保持较高景气度,零售或于 Q2 开始恢复。2、净息差净息差:2019 年以来,受 LPR 下调、贷款需求走弱,存款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大行净
6、息差普遍下行。其中,中国银行降幅优于同业,2022H其综合存款成本率已经下降至国有大行最低(1.56%),主因外币存款(规模占比 6%)利率自 2019 年高点大幅下降 79bps 至仅 0.28%(受益于美联储 2019 年下半年-2020 年 4 月期间基准利率下降 235bps,而本轮加息周期自 2022 年 3 月开始,存款利率尚未体现)。此外,其加强核心存款的吸收,活期存款占比基本保持不变(同业均有下降),内地人民币存款利率升幅相对较小(12bps,其他大行存款成本提升 20bps 以上)。值得注意地是,虽然近几年大行整体也有存款成本上升压力,但存款的规模吸收较好(日均余额同比增速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