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2022)(10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2022)(102页).pdf(102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支持单位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能源基金会中国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引用方式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年度报告工作组(2022),“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2022减污降碳 协同增效”,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北京,中国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年度报告(2022)1联合主席贺克斌 中国工程院院士 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王金南 中国工程院院士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朱彤 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执行摘要雷宇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大气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召集人)尹志聪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 鲁玺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张强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副系主任 教授 宫继成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 刘欣 能源基金会环境管理项目主任 蔡慈澜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博士后 中国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秘书处负责人第一工作组尹志聪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召集人)胡建林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耿冠楠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研究员马井会 上海市气象局正研级高级工程师迟茜元 国家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陈活泼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于海鹏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第二工作组鲁玺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召集人)柴麒敏
3、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李晓梅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战略规划研究部 气候战略理论和模型研究室主任张达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副教授刘俊 北京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吴睿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环境资源所主任 高级工程师张少君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胥小龙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副总工 政策规划专委会主任工作组成员列表胡姗 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张贤 科技部中国 21 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处长 研究员陈文会 北京化工大学讲师郑博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助理教授汪旭颖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研究员张宁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副教
4、授第三工作组雷宇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大气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召集人)蔡博峰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研究员冯相昭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能源环境研究部负责人 研究员张昕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总经济师郑逸璇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研究员周剑 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副教授第四工作组张强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副系主任 教授(召集人)刘竹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副教授 特别研究员张增凯 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教授王旭辉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员 助理教授李伟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副教授张少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
5、教授 IIASA研究员程静 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地球系统科学系博士后同丹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助理教授覃栎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预聘副教授第五工作组宫继成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召集人)陈仁杰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戴翰程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黄存瑞 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教授李湉湉 中国 CDC 环境所研究员 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室主任肖清扬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研究员谢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薛涛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研究员本报告为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年度报告的第二期,以“减污降碳 协同增效”为主题。本报告基本延续了第一期报告的主体框
6、架,在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治理体系与实践、结构转型与治理技术、大气成分源汇及减排路径、健康影响与协同效益等五方面设计了 20 项指标,通过追踪各项指标的进展,分析中国在走向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之路上存在的障碍并提出解决思路。CONTENTS目录执行摘要.6第一章.引言.19第二章.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212.1 空气质量变化.222.2 不利气象条件变化.282.3 气候变化.31第三章.治理体系与实践.353.1 协同治理体系建设.363.2 协同治理经济政策.383.3 地方实践.41第四章.结构转型与治理技术.454.1 能源结构转型.464.2 产业结构转型.494.3 新型电力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