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2019全球银行业年度报告(6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麦肯锡:2019全球银行业年度报告(61页).pdf(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最后冲刺: 果敢行动, 迎接周 期尾声 麦肯锡全球银行业年度报告 (2019) 2019年11月2019年12月 行在当下 , 赢在未来: 如何成功穿越周期? 2 3 目录 05 前言 06 概要 09 后周期时代: 不确定性成为常态 25 果敢行动: 后周期提升业绩的关键战略 43 银行如何进行战略选择 57 结语 58 后记 4行在当下, 赢在未来: 如何成功穿越周期? 5行在当下, 赢在未来: 如何成功穿越周期? 2013年-2018年, 全球商业银行的股本 回报率 (Return on Tangible Equity, 简 称ROTE) 维持在10.5%左右的水平。 这 个相对稳定的数
2、字背后是全球银行业 应对经济增速放缓、 低利率时代和新 兴市场风险暴露所付出的不懈努力。 经 济增速放缓使信贷规模放缓, 2018年, 全球银行业信贷增长4.4%, 为近5年来 最低增速, 远低于5.9%的名义GDP增 长率。 低利率和部分地区的负利率给 银行业利差带来持续挑战。 发达市场 净利差从2013年的234个基点下降到 2018年的225个基点, 新兴市场净利差 从2013年的378个基点下降至2018年 的337个基点。 2013年到2018年, 风险 暴露对新兴市场的ROTE造成了470个 基点的影响。 如同全球银行业同行, 中 国银行业也正面临 “资产荒” 、 “利差收 窄”
3、和 “风险暴露” 的三重挑战。 同时, 监管趋严和数字化进攻者也给中国银 行家们带来持续挑战。 在愈发艰难的经营环境下 , 全球银行业 正在分化, 过去10年仅有44%的银行在 创造价值, 有56%的银行净资产收益率 低于股本成本。 在中国规模最大的40家 银行中, 仅有27家在创造价值。 根据麦 肯锡研究, 本土市场的规模领军银行、 差异化定位的特色银行和积极推动商 业模式变革的转型先锋银行正领跑价 值创造。 如同全球市场, 这三类机构同 样领跑中国的银行价值创造榜单。 麦肯锡认为, 特色的定位来自禀赋, 本 地市场的规模领先地位并非一蹴而就, 对于大多数银行而言, 推动商业模式转 型应是必
4、选项和首选项。 面对充满不 确定性的新常态, 麦肯锡建议全球银 行业采取三大举措推动转型, 第一, 利 用人工智能和高级分析技术缔造全新 高效的风险管理工具; 第二, 在持续依 靠内生力量提高生产力的同时, 将非核 心工作外包给第三方公共服务提供商, 从而大幅度提升效率; 第三, 聚焦高价 值增长领域, 提升客户体验, 从而驱动 收入的持续增长。 除了以上三大举措, 对于中国银行业而言, 创新也必须提上 议事日程, 转型变革的领军者们正在 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 赋能业务, 并 通过创新工厂 、 敏捷组织等体制机制变 革加速创新成果落地。 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 面对未来的不确 定性, 中国银行
5、业一方面应保持战略定 力, 坚定推进转型与创新的双轨战略; 另一方面, 要切实加强战略实施力度和 深度, 提升执行速度。 这对中国银行业 至关重要。 麦肯锡研究显示, 37%的跟 随型有望晋升为领先型。 要想成为这部 分企业, 银行现在就要打好坚实基础, 在市场条件尚可的情况下积极备战未 来。 麦肯锡在此与中国银行业的转型变 革者们共勉, 希望本期麦肯锡全球银行 业年度报告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前言 6行在当下, 赢在未来: 如何成功穿越周期?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10年后的今天, 有明确迹象显示银行业已经进入 后周期时代: 业务量和收入增长放 缓, 2018年全球银行业信贷增速 仅为4%, 创过
6、去5年来最低水平, 比名义GDP增长率足足低150个基 点; 收益率曲线也趋于平坦。 虽然 银行业估值波动不定, 但总体上投 资者对银行业的信心再度减退。 老牌银行尽管已经历过几轮周期 的洗礼, 但正如有些学术文献所 言1, 本轮周期似乎较以往有所不 同。 尽管2018年收益率小幅攀升, 但全球银行业ROTE总体上徘徊 在10.5%的水平。 随着数字化颠覆 愈演愈烈, 新兴市场银行业ROTE 急剧下滑, 从2013年的20%降至 2018年的14.1%。 另一方面, 发达 市场银行业得益于生产力的提高和 有效的风险成本管控措施, ROTE 从6.8%提高到8.9%。 但总体来 看, 全球银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