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资信:消费金融公司2022年发展回顾及2023年展望报告(1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联合资信:消费金融公司2022年发展回顾及2023年展望报告(15页).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1 消费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 2022 年发展回顾及年发展回顾及 2023 年展望年展望 作者:金融评级一部 王柠 盛世杰 刘睿 概要:概要:由于监管审批放缓以及对互联网金融的整治规范,消费金融公司发起设立的审批速度再度放缓,牌照优势进一步凸显,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是目前现存和申设消费金融公司的主流;监管层对于消费金融行业的监管持续趋严,行业发展模式逐步向正规化、合规化方向转型。得益于疫情缓解对消费及市场需求的释放以及线上化展业转型对资产端业务发展的有效赋能,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规模有所回升且头部效应显著。消费金融公司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在疫情影响下业务与产品线上化转型加速,且第三方引流模式仍占有较
2、高比重,独立自主的风控能力建设愈发关键,得益于较好的收益水平覆盖及风险管理模型更新迭代较为有效,消费金融公司不良贷款率呈下降趋势,整体信贷资产质量较稳定,拨备覆盖水平有所提升。消费金融公司对同业借款渠道依赖程度较高,融资渠道仍有待进一步拓宽,其中头部消费金融公司融资渠道的可获得性以及资金成本优势明显,但相较于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其他金融机构仍面临融资成本较高的问题。得益于资产端信贷业务的增长以及相对稳定的资产质量表现,消费金融公司盈利水平有所提升,头部消费金融公司盈利能力良好;信贷业务的持续发展对资本消耗明显,消费金融公司增资扩股较为频繁,行业资本金规模不断扩大,但资本补充压力仍存。展
3、望未来,随着疫情的影响逐步减弱、消费信贷需求逐步恢复,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将稳步提升,我国消费信贷规模有望保持稳步增长。严监管态势持续推进,有助于促进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理性有序发展,整体消费金融市场步入相对成熟阶段。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持续入场,未来市场仍将持续扩容,疫情及利率上限等因素对行业业务增速、利润空间及资产质量等的影响尚待观察,未来行业整体增速或更趋向平稳。业务线上化、互联网化的趋势下消费金融公司数字化、智能化的风控特征愈加明显,独立自主的风控能力建设是未来竞争的关键要素。掌握了先发流量红利、自营业务能力建设较好以及股东背景强的头部消费金融公司有望保持强者恒强的局势,马太效应仍将进一步
4、加剧。综上,联合资信认为,消费金融公司整体信用风险展望为稳定。优势 随着疫情的影响逐步减弱、消费信贷需求逐步恢复,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将稳步提升,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不断上升,消费金融市场前景较为广阔;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出资人实力较强,能够在资金、技术、风险管理等各方面给予支持;消费金融业务以小额、分散为特点,客户集中度很低,有助于风险的分散;贷款利率水平高,能够覆盖较高的信用成本及融资成本,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强;持续增资扩股,行业资本金规模不断扩大,抵御风险能力有所增强。2 关注 金融监管加强,消费金融公司获客和风控模式面临转型压力,短时间内将对业务规模和盈利水平增长带来一定压力;消费金融公
5、司客户群体定位于中低收入群体,贷款以信用贷款为主,当前疫情对实体经济以及国民收入水平的冲击尚未得到有效缓解,加之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时点延长、五级分类标准持续趋严等因素仍可能对未来消费金融公司信贷资产质量形成影响;消费金融公司资金来源较单一,相较于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其他金融机构融资成本较高,同时易受市场资金成本波动影响;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对资本消耗较为明显,消费金融公司面临资本补充压力。一、消费金融公司行业概况与竞争格局一、消费金融公司行业概况与竞争格局 消费金融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和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经银监会批准,在中国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
6、中国境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不包括购买房屋和汽车)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一般来说,消费金融公司具备单笔授信额度小、审批速度快、无需抵押担保、服务方式灵活、贷款期限短等特点,贷款最高额度为 20 万元。自 2015 年以来,我国消费金融行业资产规模迅速扩张,但新冠疫情冲击、整体消费信贷增速放缓使得消费金融公司 2020 年业务增速放缓,2021 年以来随着疫情影响有所减弱、行业资产规模仍持续增长,消费金融公司业务发展增速企稳回升,已接近疫情前的平均增速。目前,消费金融市场参与主体呈多元化发展态势,包括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还包括小额贷款公司、互联网公司、金融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