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行业:从地铁客流数据看微观经济复苏情况-230119(2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运输行业:从地铁客流数据看微观经济复苏情况-230119(23页).pdf(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从地铁客流数据看微观经济复苏情况 证券研究报告 2023年1月19日 证券分析师:葛玉翔 执业证书编号:S0600522040002 联系邮箱: 首席分析师:胡翔 执业证书编号:S0600516110001 联系邮箱: 证券分析师:朱洁羽 执业证书编号:S0600520090004 联系邮箱: 摘要 为什么要跟踪地铁数据?地铁客运量数据可以从侧面表征各地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和核心城市的经济复苏程度,在疫情放开前后这一特殊时间节点,地铁数据可以从侧向指示各个城市疫情发展形势和复苏进程,相比于官方的感染数据更具真实性和参考性。2022年11月11日起,优化疫情防控措施渐次落地,2022年12月以来各地
2、核酸检测要求逐步取消,完全开放不断深化。微观经济复苏动能是本轮金融股反攻号角吹响的导火索。整体客运量恢复情况:拨云见日,雨过天晴。12月初各地疫情陆续放开,大规模感染紧随其后,地铁客运量随之进入波谷。12月末以来,随着地铁客运量逐步回落,我们预计第一波感染高峰正在过去,地铁客运量恢复至放开前水平。周内地铁客运量数据侧面反映生产动能修复,周末地铁客运量数据侧面表征消费复苏。根据高频地铁客流数据显示,周内地铁客运量在数值上明显高于周末地铁客运量,主要系周内为工作日,上下班客流占据主体,核心城市周末客流约为工作日的六成。从地铁客运量看重点城市经济复苏进程。从核心城市来看。北京恢复至放开前85%,疫情
3、前63%;上海恢复至放开前91%,疫情前69%;广州恢复至放开前77%,疫情前66%;深圳恢复至放开前110%,疫情前102%;佛山恢复至放开前155%。根据我们判断,客流数据恢复情况与当地城市老龄化程度、客流基数、新增地铁运营里程等综合影响。投资建议:2022年11月以来,本轮保险板块上涨核心逻辑在于资产端复苏。长端利率是本轮寿险反弹的胜负手。外资搭台内资唱戏,年初股市开门红推升外溢。完全放开后经济复苏从“强预期”变为“强现实”。负债端拐点有望于2Q23显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人身险市场长期空间依旧广阔。推荐顺序: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和中国人寿,关注财险龙
4、头中国财险。风险提示:地铁客流数据表征经济复苏恢复动能失效,日历效应使得客流数据失真,毒株变异使人群缺乏预存免疫,宏观经济失速 2 0VpX8WhUcXqRuMtRbRbP6MoMrRnPtQlOpPnMkPoMtQbRrQwPxNtOxPxNnQmP第一章:为什么要跟踪地铁数据 为什么要跟踪地铁数据?微观经济复苏动能表征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直至今日新冠疫情的加速蔓延仍超出我们的预期,各行各业均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影响,保险行业亦是如此,负债端线下展业活动受阻,资产端又因长端利率下行、股市大幅波动而表现欠佳,疫情成为影响保险公司业绩表现重要边际因素。淮南子有言,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
5、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地铁客运量数据可以从侧面表征各地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和核心城市的经济复苏程度,分析地铁数据可以准确而直观地观察全国多数城市的人员流动情况,进而反映当地疫情防控的紧张程度,地铁客运量水平的恢复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经济活力的复苏。在疫情放开前后这一特殊时间节点跟踪地铁数据是有意义的,在这一时间段内,疫情放开放松核酸检测限制。我们认为地铁数据可以从侧向指示各个城市疫情发展形势和复苏进程,相比于官方的感染数据更具真实性和参考性。4 为什么要跟踪地铁数据?金融股反攻号角吹响的导火索 2022年11月以来保险板块领奏岁末金融股反攻号角。2022年11月至今(2023年1月19日),
6、申万保险指数累计上涨40.7%(同期银行、券商和沪深300指数分别上涨19.7%、22.0%和18.4%)。我们在年度策略中旗帜鲜明提出资产端底部反转是短期估值修复的核心。地产纾困政策渐次落地,政策导向彻底扭转,保市场主体的思路彻底明确。随着经济修复的预期升温,叠加宽信用效果逐步显现,长端利率与权益市场有望迎来共振向上催化。寿险股隐含经济正向期权。相比银行板块,同样受益于地产政策转向以及长端利率回升,保险股优势在于严重超跌+估值分位数更低,在年初集中重定价后,银行息差“前低后高”,我们预计全年商业银行息差仍有下行压力,低点或于2Q23出现。相对而言,得益于基数较低,保险股利润与NBV增速弹性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