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报】银行业“利率风险”系列深度之一:利率风险衍生品对冲-20200109[2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报】银行业“利率风险”系列深度之一:利率风险衍生品对冲-20200109[28页].pdf(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 请参阅最后一页的重要声明 证券证券研究报告研究报告行业深度报告行业深度报告 “利率风险”系列深度之一“利率风险”系列深度之一 利率风险利率风险, ,衍生品对冲衍生品对冲 摘要:摘要: 一、一、LPR 推进,推进,贷款利率市场化增加银行利率风险贷款利率市场化增加银行利率风险 LPR 的推进,改变了当前货币市场和存贷款市场利率间传导 机制,推动了我国“利率双轨制”并轨的进程,预期到 2020 年,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将会进一步加深,存贷款市场利率波动的频 率和幅度将增大。 利率的市场化将会给商业银行带来各种各样的风险,其中重 要的一项就是利率风险。我们对 16 家上市银行的利率敏感性缺 口进行了
2、压力情景测试,发现大部分商业银行在存贷款利率下降 幅度不一致时会遭受到损失,商业银行对利率风险的控制还不够 完善。而且存量非按揭贷款 120 万亿,从 2020 年 3 月到 8 月转 换为 LPR 定价,对行业和上市银行净利润带来较大负面冲击。 二、利率风险的种类二、利率风险的种类和一般利率风险管理方式和一般利率风险管理方式 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大体上分为重新定价风险、收益率曲线 风险、基差风险、选择权风险四类。 目前商业银行管理利率风险的方式一般包括:利率敏感性缺 口分析、VaR 模型分析、压力测试等。这些现有手段都有自己的 不足之处,而且对商业银行来说都属于资产负债表管理手段。 我们基于
3、2017-2018 上市银行数据做了实证研究,发现在利 率上行周期中,大部分上市银行利率敏感性缺口为正,较好管控 利率风险。另外,从 2018 年建设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实例发现, 建设银行所做的敏感性分析仅考虑了重新定价风险,未将收益率 曲线风险、基差风险、选择权风险考虑在内。 三、利率风险管理的创新工具三、利率风险管理的创新工具 随着金融衍生市场的发展,许多创新的金融衍生工具涌现出 来,这些创新工具往往能够不影响资产负债表内的成分和构成, 又可以短时间内完成利率风险头寸的调整,备受商业银行关注。 利率风险管理的创新工具包括利率互换、远期利率协议、利 率期货、 利率期权等, 这些工具在西方银行中
4、已经得到广泛运用, 而我国商业银行逐渐接触并开始使用。 银行银行 维持维持 增持增持 杨荣杨荣 010-85130239 执业证书编号:S1440511080003 研究助理:陈翔研究助理:陈翔 010-85130978 发布日期: 2020 年 1 月 9 日 市场市场表现表现 相关研究报告相关研究报告 -6% 4% 14% 24% 34% 2018/12/17 2019/1/17 2019/2/17 2019/3/17 2019/4/17 2019/5/17 2019/6/17 2019/7/17 2019/8/17 2019/9/17 2019/10/17 2019/11/17 银行上证
5、指数 行业深度报告报告 银行银行 请参阅最后一页的重要声明 (1)利率互换是指交易双方根据预先确定的名义本金金额,将该本金与双方商定的定期利率相乘,所产生 的利息进行交换。常用的策略包括“利率互换+浮息债”以及“基差交易”等。 (2)远期利率协议(FRA)的作用是锁定未来某一个时间段的利率。使用 FRA 有利于增强商业银行利率 风险防控能力,增厚商业银行利润。 (3)利率期货合约是交易双方订立的、约定在未来某日期以成交时所确定的价格接收一定数量的某种利率 相关商品的标准化契约,是一种场内标准化合约。 四、目前国内银行利用衍生品管理利率风险的情况和建议四、目前国内银行利用衍生品管理利率风险的情况
6、和建议 我国利率衍生品市场发展起步较晚。从 2006 年起我国银行间市场相继推出利率互换、债券远期及远期利 率协议等几种利率衍生产品以来,推出后各类利率衍生品交易量持续快速增长,但各产品交易规模之间则差别 较大。 其中,利率互换交易量近年来占利率衍生品市场总规模的 90%以上,呈现绝对优势,债券远期及远期利率 协议的交易量在迅速攀升后近几年来则出现严重下滑。出现上述原因主要是因为银行及其他机构参与衍生品交 易的准入难度越来越大,政府在尚未完全利率市场化的时候担心造成金融风险所以监管越来越严格,债券远期 等参与主体迅速减少,交易量和交易活跃度趋向低迷。 当前我国人民币利率互换的浮动指标较多,包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