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人:起**
编号:112064
2023-01-10
PDF
18页
2.98MB
《复合集流体行业深度:未来技术路线、竞争格局分析、产业链及相关公司深度梳理-230110(1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合集流体行业深度:未来技术路线、竞争格局分析、产业链及相关公司深度梳理-230110(18页).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上搜索。
1、 1/18 2023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报告 慧博智能投研 复合集流体行业深度:复合集流体行业深度:未来技术路线、竞争未来技术路线、竞争格局分析、产业链及相关公司深度梳理格局分析、产业链及相关公司深度梳理 双碳背景下,随着新能源汽车、储能等新兴行业景气高企,锂电池产量呈现爆发式增长,电池厂、整车厂对锂电池材料的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及提质增效等提出更严苛要求。在相同体积的锂离子电池中,铜箔的厚度越薄,浆料涂敷厚度增厚,可增大活性材料的用量,其承载负极活性物质的能力越好,可直接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因此,锂电集流体向极薄、超纯、高抗拉强度和高延
2、伸率方向发展成为大势所趋。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复合集流体技术应运而生。其中,复合铜箔作为一种新型有机材料,能够提升安全性及电芯能量密度,有望成为未来锂电负极集流体的主流材料。那么,复合集流体具体来说,是怎样的一种技术路线?在性能上有何优劣?当前产业现状如何?竞争格局怎样?产业链上下游及相关企业进展如何?产业未来发展走向又是怎样?以下我们就针对复合集流体这些具体问题进行展开分析,以期帮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复合集流体这种新型集流体技术。目录目录 一、复合集流体:新一代锂电集流体技术.1 二、工艺技术路线分析.5 三、复合集流体产业现状.7 四、产业链分析.10 五、相关企业.12 六、竞争格局分析.1
3、5 七、产业发展前景展望.16 八、参考研报.18 一、一、复合集流体:新一代锂电集流体技术复合集流体:新一代锂电集流体技术 1、电池集流体基本原理电池集流体基本原理 集流体是锂电池中汇集电流的结极或部件,通过将电池的活性物质产生的电流汇集起来以形成较大的电流输出,从而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其功能主要有两点,一是承载活性物质,二是汇集电流,因此理想的集流体往往需要具备电导率高、稳定性好、机械强度好、成本较低等多方面综合性能。2/18 2023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2、复合集流体复合集流体及其性能优劣及其性能优劣(1)定义)定义 复合集流体是相
4、对于单一集流体而言的,以 PET/PP 等高分子材料作为中间层基膜,通过真空镀膜等工艺,在基膜上下两面堆积出双层铜/铝导电层所形成的复合材料,通过不同材料之间的复合能最大程度地集合不同材料之间的优势。结构方面,复合集流体表现为“金属-PET/PP 高分子材料-金属”的“三明治”结构。锂电中常见的复合集流体包括复合铜箔锂电中常见的复合集流体包括复合铜箔/铝箔,是极具潜力的新型锂电集流体材料铝箔,是极具潜力的新型锂电集流体材料。铜/铝箔的机械强度与厚度要求存在天然矛盾,同时减薄加工环节会进一步增加其成本,因此复合铜/铝箔成为集流体轻薄化的新方案。目前终端锂电厂商正在积极尝试引入复合集流体替代传统集
5、流体,产业链各环节也在就大规模量产方案进行积极尝试。(2)复合集流体性能复合集流体性能优势优势 相对传统集流体而言,复合集流体独特的结构赋予了其非同寻常的优势。高安全性高安全性:复合集流体中间层由高分子材料构成,高分子材料具备不易断裂的特性,即便断裂,由于表面金属层较传统集流体更薄,断裂后产生的毛刺无法达到刺穿隔膜的强度,从而降低了毛刺刺穿隔膜并与电极接触的风险。其次,传统集流体仅能对内短路起到延缓作用,而且是以牺牲电池能量密度为代价,而复合集流体中间的高分子基材具有阻燃特性,其金属导电层较薄,短路时会如保险丝般熔断,在热失控前快速融化,短路电流在接触到高分子基材后会发生断路效应,使得电池损坏
6、仅局限于刺穿位点,只形成“点短路”。QZjYoMnPSWjYrVYXoY9PdN6MtRqQmOtQfQrRoPiNmNmM9PnMnNMYmPmMxNqRoR 3/18 2023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高比能高比能:复合集流体中间层采用轻量化高分子材料,重量比纯金属集流体降低 50%-80%。随着重量占比降低、电池内活性物质占比增加,能量密度可提升 5%-10%。根据金美新材料环评报告书,相比于目前动力电池大多采用的 10 微米涂碳铝箔集流体,复合铝箔通过低密度、低杨氏模量以及高可压缩性的高分子基材材料 PET 替换金属铝,能有效降低正极集流体质量
7、 48%,从而提高正极能量密度,复合铜箔可有效降低负极集流体质量 67.13%。长寿命长寿命:高分子材料围绕电池内活性物质层形成层状环形海绵结构,在充放电过程中,海绵结构可吸收极片活性物质层锂离子嵌入脱出产生的膨胀-收缩应力,保持极片界面长期完整性,使循环寿命提升 5%。低成本低成本:传统集流体为纯铜箔或铝箔生产制造而成,而复合集流体采用高分子材料替换部分金属,原材料成本更低。按 PET 价格为 0.71 万元/吨的单价、铜价 6.76 万元/吨与铝价 1.89 万元/吨(2022 年 11月 11 日的数据),结合密度可计算得出 6.5m 及 8m 的复合铜箔及复合铝箔成本分别为 1.26
8、元/m2,0.16 元/m2,较传统铜箔、铝箔减少 65.5%/68%的原材料成本。但受限于设备、工艺、材料等的进展,目前量产复合集流体总成本相对于传统集流体尚不具备明显优势,后续随着产业进程加速,成本有望持续下探。4/18 2023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3)复合集流体性能劣势)复合集流体性能劣势 虽然复合集流体较传统集流体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同时它也存在一些劣势,需要产业界不断地试错摸索以提供更完备的工艺。复合集流体存在的问题包括生产效率低、影响电池输出功率。由于磁控溅射和蒸镀技术复杂,复合金属箔的生产效率和良品率不及传统箔材,例如磁控溅镀存在靶
9、材利用率低的问题,导致薄膜的均匀性受到影响;此外需要增加转接焊等新工序,增加了电池的制造成本。复合箔的 PET 和金属存在较大的接触电阻,同时由于阻燃剂等介质的引入,电池的电阻会有所增加,电池功率会小幅下降。3、集流体降本增效的方向明确集流体降本增效的方向明确轻薄化轻薄化 在锂离子电池中,从质量拆分来看,2021 年集流体的质量占比约 15%,其中铜箔约 8%,铝箔约 7%;从成本拆分来看,根据现价测算集流体的成本占比约 10.4%,其中铜箔约 9%,铝箔仅 1.4%,由此可见,铜箔的质量占比和成本占比均高于铝箔。另一方面,铜箔的原材料电解铜价格高涨,从 21 年二季度开始至 22 年二季度,
10、铜价横盘高位,在 7 万元/吨上下波动。因此对铜箔集流体的技术改进方向较为明确,就是轻薄化,铜箔做薄的好处很明显:一方面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减少铜箔的用量,可以提升活性材料的质量占比,从而提升能量密度。目前国内铜箔主流的厚度为 8m、6m、4.5m,相较 8m,6m 和 4.5m 的铜箔可以提升能量密度 5.1%、8.8%。4、复合集流体:复合集流体:为技术迭代提供新思路为技术迭代提供新思路 集流体不能无限减薄,原因在于铜箔需要保证一定的机械强度。如果集流体过薄,在电池循环过程中,易发生集流体的变形断裂,从而导致安全问题。并且超薄铜箔的加工费也十分昂贵,导致整体成本不降反增。复合集流体为铜箔的降
11、本增效提供了新的思路复合集流体为铜箔的降本增效提供了新的思路。复合集流体延续了铜箔轻薄化的思路,用部分有机物替代铜箔,进一步降低了铜箔的用量,并保证了安全性。从结构上来看,复合集流体的构造类似“三明治”,即中间层为有机物,上下层为镀铜,目前中间的有机物层常见的有 PET(聚对苯二甲酸类酯)、PP(聚丙烯)、PI(聚酰亚胺)等。5/18 2023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以实验为例,复合集流体以 PI 为基材,上下两层的镀铜层仅 500nm,整体质量约 1.54mg/2,而传统铜箔的厚度为 6m,质量约 5.38mg/2,PI 铜箔的质量是传统铜箔的 1
12、/7,并且 PI 铜箔可以提升电芯 16-26%的能量密度。相较传统铜箔,复合铜箔具备更高安全性、更低成本、更高能量密度的综合性能优势。二、二、工艺工艺技术路线分析技术路线分析 复合铜箔与传统铜箔主体功能相同,制作工艺不同复合铜箔与传统铜箔主体功能相同,制作工艺不同。传统单一金属组成的铜箔是目前锂电池负极集流体的主要材料。铜箔因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是锂电、电子领域重要的基础材料。集流体是锂电池电极材料与外部电路的电子导体,起到集合电子、传递电子,进而提高电子传递效率的作用。复合铜箔是在厚度 38 微米的 PET 或者 PP 等塑料薄膜表面先采用真空沉积铜的方式,制作一层约 30-70 纳米的金
13、属层,将薄膜金属化,然后采用水介质电镀的方式,将铜层加厚到 1 微米,复合铜箔整体的厚度在 58微米之间,来代替传统的电解铜箔。1、复合铜箔工艺流程两步法:磁控溅射复合铜箔工艺流程两步法:磁控溅射+电镀电镀 两步法两步法 VS 三步法三步法:复合镀铜膜工艺流程基本原理是在 PET,PP,PI 等膜材采用真空沉积的方式将薄膜金属化,制作一层基础金属层。再采用水介质电镀的方式,将铜层加厚导电。目前业内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两步法,涉及的生产设备是磁控溅射设备+电镀设备。第二种是三步法,涉及生产设备是磁控溅射设备+真空镀膜设备+电镀设备。两种方法的基本原理相似,但目前制备工艺的良率和效率会因方法有
14、所不同。两步法两步法具体步骤:磁控溅射设备具体步骤:磁控溅射设备+电镀设备电镀设备 第一道工序:采用磁控溅射工艺,制备基础层第一道工序:采用磁控溅射工艺,制备基础层 首先采用 PVD(物理气相沉积)方法以纯度为 99的铜作为靶材,在 PET 基膜上进行真空纳米级涂层,通过一次或多次溅射,轰击铜靶材,使其沉积在 PET 基膜表面,形成厚度 30-70nm 的金属铜膜。实现材料导电并保证膜层具有好的致密度和结合力。磁控溅射真空镀膜技术的优点是:稳定性好、重复性好、均匀度好,适合大面积镀膜,膜层致密、结合力好、工艺灵活度高。业内广东腾胜科技腾胜科技创新有限公司研制出国内首台量产型复合铜箔的真空镀膜设
15、备,拥有较强的真空镀膜技术与设备的设计制造经验,在复合铜箔、复合铝箔材料工艺及装备上已经有多年的技术积累。设备已经销售到国内外等头部企业。第二道工序:采用水电镀工艺,使得铜层增厚第二道工序:采用水电镀工艺,使得铜层增厚 6/18 2023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水电镀方式是为了增厚铜层,在磁控溅射完成了打底层后,通过水介质电镀增厚的办法将铜层增厚至1um 左右,就可以实现集流体的导电需求。该步骤与传统电解镀铜工艺具有较大程度的相通性,业内东东威科技威科技是国内精密电镀设备龙头,主要产品为 PCB 电镀专用设备及其配套设备、通用五金类电镀设备。2、复合
16、铜箔工艺流程三步法:磁控溅射复合铜箔工艺流程三步法:磁控溅射+真空蒸镀真空蒸镀+电镀电镀 三步法具体步骤:磁控溅射设备三步法具体步骤:磁控溅射设备+真空镀膜设备真空镀膜设备+电镀设备电镀设备 第一道工序:采用磁控溅射工艺,制备基础层第一道工序:采用磁控溅射工艺,制备基础层 第一步仍是用 PVD(物理气相沉积)方法以纯度为 99的铜作为靶材,在 PET 基膜上进行真空纳米级涂层,通过一次或多次溅射,轰击铜靶材,使其沉积在 PET 基膜表面。相比两步法的 30-70nm,此环节要求的铜膜厚度更薄,因此线速度会相应提高。第二道工序:真空蒸镀,蒸发冷凝第二道工序:真空蒸镀,蒸发冷凝 三步法的核心区别在
17、于磁控溅射后再加入真空蒸镀环节,在两步法中靶材溅射虽然使铜和 PET 结合较好,相对于真空蒸发,它的沉积速率低,基片会受到等离子体的辐照等作用而产生温升。三步法制铜箔的过程需要再使用蒸镀机,蒸镀机器内分为卷取室和蒸镀室,在高周波诱导加热方式中需要在蒸镀室内使用圆形的坩埚,大约加热到 1400-1500 度左右,在高真空下金属被加热,均匀地蒸发镀在薄膜的表面上。将蒸发的金属冷凝在 PET 膜上后,能够均匀生产,效率也比较高。除此之外另外两种加热方式分别是通电加热以及电子束方式。第三道工序:采用水电镀工艺,使得铜层增厚第三道工序:采用水电镀工艺,使得铜层增厚 第三步使用电镀增厚铜层。在磁控溅射完成
18、了打底层后,通过水介质电镀增厚的办法将铜层增厚至 1um左右,实现集流体的导电需求。总结总结:两步法和三步法是下游企业工艺路线的选择不同,但对最后一步的电镀设备的要求都是一样的。虽然三步法线速度相比两步法会大大提升,但技术的难度在于金属蒸发温度很高,而 PET 膜的耐温性大概在 180 多度,温差不当就会烫穿,形成多个孔洞,影响良率。目前大多数厂家还是采用两步法的工艺。7/18 2023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3、PET 镀铜与传统铜箔工艺流程相比时间更短,污染更小镀铜与传统铜箔工艺流程相比时间更短,污染更小 锂电铜箔根据组成材料不同可以分为传统铜箔
19、和复合铜箔锂电铜箔根据组成材料不同可以分为传统铜箔和复合铜箔:传统铜箔由 99.5%的纯铜组成,其特点为单位面积重量较重、金属铜材使用量高、导热性能高;复合铜箔(PET 铜箔):具有“金属导电层-高分子支撑层-金属导电层”三明治结构,以绝缘分子薄膜为支撑基材,两侧沉积金属铜层而得到的复合集流体。其特点为厚度较薄、用铜量较小,有效提升电池的安全性与能量密度。工艺流程中工艺流程中 PET 镀铜在制作时间,降低污染的维度上更胜一筹镀铜在制作时间,降低污染的维度上更胜一筹:PET 镀铜工艺优点主要有:工艺流程大大缩短,以真空镀膜工艺形成膜面作为阴极,可直接在离子置换设备中反应,且真空工序无污染,铜箔的
20、溶铜电解工艺同样有污染物排放;创新采用新型的药剂体系,规避了氰化物等剧毒物质,使生产过程的排污量更好,污染物也更容易处理;抗氧化采用有机抗氧化液,抗氧化直接进行烘干工艺,药剂进行循环使用,避免了金属污染物的排放。三三、复合集流体产业现状复合集流体产业现状 1、国内企业相继布局,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国内企业相继布局,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随着生产工艺的完善,国内多家企业开始涉足复合集流体领域,设备、基膜材料、制造环节均有良好发展势头。8/18 2023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产品端产品端,新材料厂商延伸复合集流体业务,传统铜箔企业跟随新材料厂商延伸复合集流体业
21、务,传统铜箔企业跟随。重庆金美重庆金美集流体产品 MA 和 MC 已进入量产阶段;宝明科技宝明科技拟在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锂电池复合铜箔生产基地,计划总投资 60 亿元;万顺新材万顺新材 2021 年研发出 PET 铜箔样品已送下游电池企业验证,正处于优化生产工艺阶段;传统铜箔企业中,诺德股份诺德股份 PET 铜箔产品完成研发步骤,目前在下游客户批量试用阶段。设备端设备端,复合集流体设备包括磁控溅射设备与复合集流体设备包括磁控溅射设备与 PET 电镀设备,国内厂商在电镀设备领域发展迅速电镀设备,国内厂商在电镀设备领域发展迅速。东东威科技威科技凭借电镀设备领域的技术优势,攻克了镀膜材料超薄
22、、超轻、不变形、无穿孔的高技术指标要求,形成了自主研发的专有技术,已实现两代 PET 镀膜设备量产,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可以实现 PET 镀铜设备量产的企业。在引进真空镀技术后,东威科技开启研发,并有望制造出磁控溅射设备。材料端材料端,光学级基膜技术壁垒高,对日韩厂商依赖度较高光学级基膜技术壁垒高,对日韩厂商依赖度较高(东丽、三菱、SKC 等)。双星新材双星新材作为全球BOPET 龙头厂商,应用于复合集流体的 PET 基膜已实现批量化供货,成本较国外厂商优势明显,有望实现对国外产能的替代;同时,公司在 4.5 微米基材的基础上,逐渐形成 PET 铜箔一体化生产能力,具备较强的成本优势;目前,终端
23、产品已送检多家厂商,处于测试验证阶段。2、下游电池和终端投入加大,下游电池和终端投入加大,2023 年可能开始量产应用年可能开始量产应用 下游验证加速,复合集流体产业趋势逐步形成下游验证加速,复合集流体产业趋势逐步形成。相较于传统集流体中的纯金属箔,复合集流体中将部分金属由高分子基材替代,通过在基膜(PET/PP)表面镀铜/铝的方式形成多层次结构,使其在能量密度、安全性上会有明显优化。同时在大规模生产后,复合铜箔成本有望比传统铜箔低 20-30%。从专利布局看,以宁德时代宁德时代为代表的电池企业,在 2018-2019 年后复合集流体相关专利数量快速增长。大部分主流电池企业都在积极摸索,多数希
24、望在未来一年打通制备工艺、滚焊等关键设备问题。9/18 2023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在下游应用端,据行业反馈动力电池领跑企业逐步完成技术路线和工艺的摸索,业内推测探路企业工艺装备接近或刚定型;而欧洲客户明年下半年逐步起量。此外在消费、储能领域,复合集流体的轻薄化、低成本(量产后)优势将比较显著,且消费领域的产品验证周期短于动力,也有望在明年启动初步量产。OPPO 在 2021 年 7 月发布会上,首次推出了夹心式安全电池并搭配 65W 闪充,电池中首次使用复合集流体技术。经测试,该技术使得夹心式安全电池可以做到 100%通过针刺与重物冲击实验,明
25、显提高安全性能。ATL 为 OPPO 等手机厂商的主要电池工艺商,且其在复合集流体技术布局上同样走在行业前列,从其专利应用图上推断,首先用在手机上的概率较大。10/18 2023 年年 1 月月 10 日日 行业行业|深度深度|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总体来看,复合集流体已初步具备量产能力,进入量产前夕。在以领跑企业金美新材金美新材为代表的先行者的长期模式和迭代后,复合集流体的工艺流程、关键装备、核心材料得到显著优化;据产业反馈,领先企业已逐步进入放量生产阶段,生产效率也获得显著提升。过去两年,也出现了多家有一定技术相关性的新进入者,部分企业投入比较大,已经快速进入送样阶段。四、产业链分析四、产业链
26、分析 1、产业链概览、产业链概览 目前复合铜箔已形成完整产业链,上游上游为原材料+设备厂商,中游中游为铜箔制造厂商,下游下游包括动力、消费、储能电池厂。复合集流体产业链中,设备和基膜均具有较大的国产替代潜力。2、上游:原材料上游:原材料+设备设备 基膜基膜 复合集流体可采用的基膜有 PI(聚酰亚胺)、PP(聚丙烯)和 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 和PP 基膜均具有潜力,其中 PP 耐酸性更好,未来或有较大应用。复合铜箔基膜主要采用 PET 基膜,水电镀工艺引入后 PP 基膜渗透率将有所提高。布局 PET 基膜的公司包括日本东丽、帝人、美国 3M 等,国内 PET 基材主要厂商包括双星
亿渡数据:2022年中国储氢行业短报告(17页).pdf
美团:2022自助餐品类发展报告(38页).pdf
阿里研究院:2022电商平台大学生就业创业研究报告(30页).pdf
果集:2022年Q1-Q3婴幼儿护肤行业研报(30页).pdf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2022全球资管中心评价指数报告(71页).pdf
创业邦:2022Q3全球独角兽企业观察报告(19页).pdf
元宇宙三十人论坛:元宇宙中的个体与分身(2022)(138页).pdf
阿里云:产业集群数字化:构建协同发展的新生态(2022)(52页).pdf
易观分析:2022年中国汽车OTA行业发展洞察报告(24页).pdf
安永:2022中国生物科技行业观察报告(30页).pdf
圣邦股份-模拟芯片龙头领军国产替代-221208(30页).pdf
圣邦股份:电源+信号链双轮驱动Catalog模式加速企业成长-20221208(16页).pdf
海德思哲(Heidrick & Struggles):2022年欧洲董事会监测报告(英文版)(20页).pdf
德勤(Deloitte):企业如何采用NFT(英文版)(20页).pdf
品牌金融(Brand Finance):2022年全球物流品牌价值25强报告(英文版)(32页).pdf
海德思哲(Heidrick & Struggles):2022年香港董事会监测报告(英文版)(20页).pdf
ASML2022年半年度报告(英文版)(28页).pdf
璞砺营销咨询(Publicis Sapient):2020年能源供应商移动体验晴雨表(英文版)(19页).pdf
2022年互联网婚恋服务市场展望报告(英文版)(49页).pdf
XM Institute:2022年美国需要改进消费者体验的22个行业(英文版)(50页).pdf
XM Institute:2022年客户体验管理现状分析报告(英文版)(25页).pdf
BigCommerce:2022年B2B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英文版)(15页).pdf
BigCommerce:2022年全渠道商务指南(英文版)(20页).pdf
白酒行业深度研究:次高端发展阶段复盘及未来趋势分析-220804(48页).pdf
磷酸锰铁锂行业深度:市场现状、技术路线分析、产业链及相关公司深度梳理-221122(18页).pdf
光伏设备行业深度研究:未来技术发展的趋势该如何把握?产业链及相关公司深度梳理-220820(18页).pdf
MCU行业深度:技术趋势、市场现状、产业链及相关公司深度梳理-230110(27页).pdf
动力电池行业深度:竞争格局、未来展望、产业链及相关公司深度梳理-220906(26页).pdf
BIPV行业深度:竞争格局、商业模式、产业链及相关公司深度梳理-220917(23页).pdf
抽水蓄能行业深度:竞争格局、运营模式、产业链及相关公司深度梳理-220922(22页).pdf
空气悬架行业深度:商业模式、竞争格局、产业链及相关公司深度梳理-220930(22页).pdf
工业软件行业深度:行业特征及现状分析、产业链及相关公司深度梳理-221201(18页).pdf
第三代半导体行业深度报告:竞争格局及市场展望、产业链及相关公司深度梳理-221114(18页).pdf
大飞机行业深度:行业格局、产业链及相关公司深度梳理-221009(23页).pdf
线上健身第一股-keep招股说明书(463页).pdf
蜜雪冰城招股说明书-连锁茶饮第一股(724页).pdf
QuestMobile:2022年中国短视频直播电商发展洞察报告(30页).pdf
QuestMobile:2022新中产人群洞察报告(37页).pdf
町芒:2022现制茶饮行业研究报告(47页).pdf
麦肯锡:2023中国消费者报告:韧性时代(33页).pdf
QuestMobile:2021新中产人群洞察报告(30页).pdf
罗振宇2023“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完整PDF.pdf
锐仕方达&薪智:2022年薪酬白皮书(105页).pdf
美团:2022新餐饮行业研究报告(74页).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