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通院:中国5G发展和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2022年)(4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信通院:中国5G发展和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2022年)(40页).pdf(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文库上搜索。
1、No.202227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2023年1月 中国中国 5G5G 发展发展和经济和经济社会影响社会影响白皮书白皮书 (20222022 年年)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本白皮书版权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白皮书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院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本白皮书版权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白皮书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院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前前 言言 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已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构筑
2、国家竞争新优势的重要力量。5G 作为引领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型基础设施的核心内容,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引擎。推动 5G网络规模建设、应用规模发展有利于推动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量质齐升提供坚实基础和发展动力。中国 5G 发展加速驶入快车道。2022 年是 5G 商用三周年,在央地政策的持续支持和产业各界的协同推进下,中国 5G 创新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在网络建设方面,中国 5G 网络已基本实现城乡室外连续覆盖,并从乡镇拓展到部分发达行政村。中国已开通 5G 基站数突破两百万个,占全球 5G 基站总数的 60%以上。在产业发展方面,中国5G
3、手机市场渗透率自 2021 年第四季度突破 80%后,一直维持较高占比;5G 用户规模持续扩大,截至 2022 年 9 月底,5G 移动电话用户超过 5 亿户,5G 用户渗透率突破 30%。在融合应用方面,5G 行业应用“广度”和“深度”双管齐下,已覆盖国民经济 97 个大类中的 40个,应用案例累计超过 5 万个,在工业、矿山、医疗、港口等先导行业已实现规模推广。随着 5G 进入应用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期,5G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逐步显现。本报告测算了 2022 年 5G 的经济社会影响,预计 2022 年 5G 将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 1.45 万亿元,直接 带动经济增加值约
4、3929 亿元,分别比 2021 年增长 12%、31%,间接带动总产出约 3.49 万亿元,间接带动经济增加值约 1.27 万亿元。在数字产业化方面,5G 在实现通信企业稳住基本盘的同时,拓展行业数字化新蓝海。在产业数字化方面,5G 与各类数字技术一道,不断探索在工业、农业、商业、社会治理、公共服务以及文化娱乐等领域的新应用场景,助力激发产业数字化活力,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未来 3-5 年是中国 5G 应用规模化的关键时期。遵循 5G 应用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升技术产业供给能力,构筑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推动 5G 应用融入千行赋能百业,带动经济社会
5、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和坚强支撑。2022 年是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 中国 5G 发展和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的第三年。本白皮书以向社会各界展示 5G 商用发展趋势为核心内容,重点梳理 2022 年 5G 商用发展的进展、成绩、经济社会影响,为社会各界深入了解 5G 产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白皮书仍有很多不足之处,望各界批评指正。目目 录录 一、中国 5G 发展渐入佳境.1(一)政策体系初步形成,协同推动 5G 规模应用.1(二)网络建设持续推进,强化细分场景覆盖深度.3(三)用户占比突破三成,应用进入规模复制关键期.4(四)5G 标准不断演进,融合应用标准
6、化进程起步.6(五)5G 产业链稳步发展,行业产品体系初步构建.10 二、5G 对经济社会影响持续增强.14(一)5G 推动数字产业稳步增长.15(二)5G 激发产业数字化生产潜力.18(三)5G 提升美好生活品质.22 三、释放 5G 潜能激发经济活力.27(一)增强网络支撑能力,夯实高质量发展数字底座.28(二)技术标准持续演进,拓宽应用创新可能边界.28(三)激发个人应用创新,带动信息消费快速增长.29(四)推动行业应用赋能,助力传统产业数字转型.30(五)增强产品供给能力,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30 附件:5G 对经济社会影响的测算方法说明.32 图图 目目 录录 图 1 5G 相关政
7、策文件的地区占比情况.2 图 2 国内 5G 手机出货量、占比及全球市场 5G 手机占比.12 图 3 2022 年 1-10 月国内 5G 手机价格分布.13 图 4 国内 5G 非手机终端产品分布.14 图 5 5G 经济社会影响测算范围.32 表 目 录 表 1 重点方向 5G 应用标准.7 中国 5G 发展和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2022 年)1 一、中国 5G 发展渐入佳境 5G 商用三年来,我国政策环境持续优化、产业各方齐力推动,5G 发展逐渐驶入快车道,网络建设、技术标准、产业发展、应用创新取得积极成效,为 5G 赋能千行百业、带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和坚强支撑。(一)政
8、策体系初步形成,协同推动(一)政策体系初步形成,协同推动 5G 规模应用规模应用 2022 年是我国实施“十四五”规划的第二年,是 5G 商用发展的第三年,我国进入 5G 应用规模化发展的关键阶段。2021 年年底以来,我国先后发布“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强调推动5G应用规模化发展,拓展5G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 5G 应用“扬帆”行动计划为指引,加快推进 5G 与各行业融合发展。为落实5G 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 年),2022 年工信部联合国家卫建委、教育部、能源局印发了 关于公布 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
9、目的通知关于组织开展“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关于征集能源领域 5G 应用优秀案例的通知,征集试点示范项目,为5G 在上述各行业应用树立标杆和方向。2022 年 8 月,工信部发布 5G全连接工厂建设指南,目标在“十四五”时期面向制造业及采矿、港口、电力等重点行业领域,推动万家企业开展 5G 全连接工厂建设。工信部还将实施 5G 行业应用“十百千”工程,深入推进 5G 与各领域的融合应用创新发展。中国 5G 发展和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2022 年)2 各地政府结合地方经济产业特点,因地制宜推动 5G 应用与网络建设。根据中国信通院统计,截至 2022 年 7 月底,各省市共
10、出台各类 5G 扶持政策文件 640 个,其中省级 82 个,市级 287 个,县级 271个。从分布区域来看,东部地区占比 42.8%,中部地区占比 30%,西部地区占比 22.5%,东北地区占比 4.69%。从省级政策来看,政策方向已从促进网络建设逐步调整为推进 5G 规模化应用,山西、上海、江苏、福建等十个省份相继出台面向 5G 应用的针对性政策,如江苏、上海把 5G 与企业“智改数转”1政策相结合,为企业提供 5G 数字化诊断服务。从市级政策来看,政策方向兼顾网络建设和 5G 应用发展,坚持“建用互促”的发展模式。从县级政策来看,政策偏重于网络建设的专项规划。0%10%20%30%40
11、%50%60%2020年2021年2022年东北西部中部东部 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图 1 5G 相关政策文件的地区占比情况 1 在这些地方,政府免费给地方企业提供 5G 数字化诊断服务,基础电信企业作为诊断服务提供方,通过深入企业生产环节,找到地方企业数字化转型和 5G 的结合点,企业完成数改取得显著效果的,政府再给予一定额度的奖励。中国 5G 发展和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2022 年)3(二)网络建设持续推进,强化细分场景覆盖深度(二)网络建设持续推进,强化细分场景覆盖深度 5G网络基本完成城乡室外连续覆盖。根据工信部数据,截至2022年11月底,我国累计开通5G基站总数达228.7万个
12、,占全球5G基站总数的60%以上。实现全国所有地市、县城城区和97.7%的乡镇镇区5G网络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发达行政村实现5G网络覆盖。四大运营商不断深化共建共享。截止2022年8月,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共建共享网络累计开通5G基站87万个,预计到今年底将实现5G共建共享百万基站商用目标;中国广电与中国移动共建共享700 MHz 5G基站达48万个。室内覆盖和深度覆盖成为我国 5G 网络建设新方向。运营商积极推进 5G 网络在高铁、机场、地铁、医院、高校、商超、写字楼等人流密集且楼体较大的室内场景覆盖。为实现深度网络覆盖目标,运营商积极推进 5G 小基站的集采工作。2022
13、 年 1 月,中国电信正式启动5G 扩展型小基站设备技术测试,并将测试结果用于今年 5G 扩展型小基站产品集中采购环节;截至 2022 年 8 月中国移动完成 2 万个 5G扩展型皮基站采购工作,已进入各省规模部署阶段。5G 行业虚拟专网爆发式增长。随着 5G 与行业融合应用的不断深入,5G 行业虚拟专网持续演进,网络切片技术不断成熟,实现基于 5G 公网向行业用户提供满足其业务、安全需求的高质量专用虚拟网络。2022 年我国 5G 行业虚拟专网建设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截至9 月 5G 行业虚拟专网数量达 10541 个。中国 5G 发展和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2022 年)4(三)用户占比突破
14、三成,应用进入规模复制关键期(三)用户占比突破三成,应用进入规模复制关键期 1.5G 个人市场基础持续夯实 5G 个人市场的用户规模持续扩大。截至 2022 年 11 月底,我国5G 移动电话用户达 5.42 亿户,较 2021 年末净增 1.87 亿户;5G 用户渗透率达 32.2%,较 2021 年末提升 10.6 个百分点,用户规模进一步扩大。我国 5G 用户在全球占比接近 6 成。根据 GSMA2、工业和信息化部3数据,截至 2022 年 9 月底,全球 5G 用户达到 8.53 亿,同比增长 113.5%,在移动用户中渗透率为 10.5%,我国 5G 用户占全球 5G用户的比重为 5
15、9.8%。中美韩三国 5G 用户渗透率超 30%。韩国 5G用户维持稳定增长速度,截至 2022 年 9 月底,韩国 5G 用户达 2623万,在移动用户占比达 34.4%。美国在 2022 年采用 C 波段部署 5G 网络有效提升网络质量,加之运营商推出诸多终端促销及 5G 套餐优惠,5G 用户数在 2022 年迎来大幅增长,截至 2022 年 9 月底达 1.4 亿,在总人口数中占比达 42.1%。个人应用案例愈发丰富。依托深厚的 5G 用户基础,基础电信运营商围绕 5G VoNR(Voice over NR)、超高清音视频通话、XR、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
16、等领域积极开拓 5G 个人应用。中国移动首先进行 5G VoNR 试商用,并联合终端厂商、设备商等企业共同推动新通话业务发展;中国联通携手中国电信推出了基于共建共享网络的 2 数据来源:https:/ 数据来源:https:/ 中国 5G 发展和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2022 年)5 5G 超高清音视频通话服务,并陆续在全国上百个城市开通此服务;中国电信天翼云图助力合肥万象城落地首个线下大型真人AR实景城市解谜游戏,实现了 5G 云网+XR+AI 技术在个人应用中的突破。借助强大的 5G 网络能力,互联网企业开始探索 XR、AI、超高清音视频在日常生活中的全新应用模式,旨在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P
17、ICO 先后与多位歌手合作举办 VR 直播演出,基于火山引擎和“8K 3D VR”直播技术为用户带来沉浸式的视听互动体验;爱奇艺率先在 TV 端推出“帧绮映画 MAX”标准并与多款电视设备机型完成适配认证,打造高品质视听效果。传媒企业积极推动 5G+融媒体应用,创新产品内容和传播形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 2022 北京冬奥会传播中依托5G+4K/8K+AI 技术实现移动化、轻量化、超高清赛事传播,首次在东奥列车上打造 5G 移动超高清演播室进行赛事报道,在央视频平台推出 8K+VR 交互观赛,提供身临其境的沉浸式观赛体验。2.5G 行业应用向纵深发展 我国 5G 行业应用范围不断扩展。根据中国
18、信通院数据,5G 应用已覆盖国民经济 97 个大类中的 40 个,应用案例累计超过 5 万个。随着 5G 与各行业应用融合不断走深向实,越来越多的行业涌现极具标杆引领、示范推广的样板项目。从“绽放杯”5G 应用征集大赛获奖项目涉及行业领域的种类来看,已从第一届 13 个增长到第五届的 30余个。我国 5G 与不同行业应用呈梯次渗透特征。一是在制造业、矿山、中国 5G 发展和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2022 年)6 医疗、能源、港口等 5G 应用的先导行业已实现规模复制,目前已在全国 523 家医疗机构、1796 家工厂企业、201 家采矿企业、256 家电力企业中得到商业应用。二是在文旅、物流、教
19、育、智慧城市等潜力行业,5G 应用场景逐渐明晰,产业各方推动形成具有商业化价值的产品和解决方案。5G 在教育行业的典型应用覆盖教学、考试、评价、校园和区域管理环节,如在教学环节包括 5G+超高清直播互动课堂、5G+AR/VR 沉浸式教学、5G+虚拟仿真实验/训等应用场景。5G 实现在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安防等智慧城市多方面的融合服务,如5G 照明灯杆、5G 服务机器人、5G 安防无人机等,夯实智慧城市数字底座,提升城市运作管理效率。此外,融媒体、金融、水利、农业等行业积极探索 5G 应用场景。(四)(四)5G 标准不断演进,融合应用标准化进程起步标准不断演进,融合应用标准化进程起步 5G
20、Release 17 标准正式冻结。2022 年 6 月 9 日,3GPP 宣布 5G Release 17 标准版本冻结,标志着 5G 第二个演进版本标准正式完成。相较于 R15 和 R16,R17 围绕商用特性改进、新功能引入、新方向探索持续演进。在商用特性改进方面,R17 重点针对 5G 规模部署面临的问题进行改进,提升容量、时延、能效等关键性能指标,如室内工厂定位精度提升至0.5m。在新功能引入方面,轻量级技术(RedCap)完善中速物联网场景支持能力,天地一体新网络技术与地面通信共同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立体融合网络,多播广播功能通过灵活的传输模式和反馈机制支持在公共安全、赛事直播等应用场
21、景中实现高效可靠传中国 5G 发展和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2022 年)7 输。在新方向探索方面,R17 首次设计分层化网络大数据智能分析架构,进一步拓展垂直行业应用。5G 与行业应用的融合标准取得初步进展。在共性技术标准方面,开展 5G 应用产业链相关研究及标准规划、制定与推广,如 5G 应用产业方阵(5GAIA)等支撑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推动 5G 行业虚拟专网、5G 行业终端模组重点标准研制。在融合应用标准方面,面向电力、医疗、工业、车联网等行业已开展标准研究及立项工作,据统计立项标准达 62 项,例如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开展医疗、车联网领域的标准研制。同时,CCSA 联合工业互联
22、网产业联盟,面向工业领域推进 12 项重点行业的应用场景及技术需求标准。此外,行业组织也积极制定适合本行业特性的 5G 融合应用标准,如中电联、钢铁工业协会等。重点方向 5G 应用标准的立项情况如表 1 所示。表 1 重点方向 5G 应用标准 领域领域 标准名称标准名称 标准类型标准类型 共性技术 5G 行业虚拟专网管理平台技术要求 行业标准 5G 行业虚拟专网管理平台测试规范 行业标准 5G 行业虚拟专网总体技术要求 联盟标准 5G 行业虚拟专网服务能力系统北向接口技术要求 联盟标准 面向行业的 5G UPF 设备技术要求 联盟标准 面向电力行业的 5G 虚拟专网技术要求 联盟标准 面向钢铁
23、行业的 5G 虚拟专网技术要求 联盟标准 5G 通用模组技术要求(第一阶段)行业标准 5G 通用模组技术要求(第二阶段)行业标准 中国 5G 发展和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2022 年)8 面向行业的 5G 终端切片技术要求级测试方法 行业标准 面向行业的 5G 终端模组分级分类方法 行业标准 面向行业应用的 5G 终端模组测试规范 行业标准 面向安防监控的 5G 模组技术要求 行业标准 5G 工业网关技术要求 行业标准 工业 面向航空领域的“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及技术要求 行业标准 面向高端装备制造业的“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及技术要求 行业标准 面向钢铁领域的“5G+工业互联网”应用
24、场景及技术要求 行业标准 面向工业园区的“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及技术要求 联盟标准 面向水泥领域的“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及技术要求 联盟标准 5G+AGV 协同控制数字平台通用技术规范 联盟标准 工业现场网 5G 关键场景及需求 联盟标准 医疗 临床医疗设备通信规范 国家标准 个人健康设备 信息交互模型 国家标准 个人健康设备通信规范 国家标准 基于 5G 的可快速部署医院远程医疗系统技术要求 行业标准 基于 5G 的可快速部署医院远程监护系统技术要求 行业标准 基于 5G 的可快速布置医院智能管理系统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行业标准 基于 5G 的可快速部署医院远程医学系统测试方法
25、行业标准 基于 5G 的可快速部署医院远程监护系统测试方法 行业标准 基于 5G 的院前急救系统技术要求 行业标准 中国 5G 发展和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2022 年)9 基于 5G 的超声系统总体技术要求 行业标准 基于 5G 的介入系统总体技术要求 行业标准 基于 5G 的智慧医疗专用 SIM 卡技术要求 行业标准 基于 5G 的院内急诊救治系统技术要求 行业标准 基于 5G 的智能疾控系统技术要求 行业标准 电力 面向电网的 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及技术要求 行业标准 面向垂直行业的 5G 网络管理能力开放需求 电力行业 行业标准 面向电力行业应用的 5G 切片网络安全要求 行业标准
26、面向垂直行业的 5G 网络切片端到端技术要求 电力行业 行业标准 5G 网络切片服务等级协议(SLA)保障技术要求 电力网络切片 行业标准 面向电网的 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及技术要求 行业标准 面向垂直行业的 5G 网络管理能力开放需求 电力行业 行业标准 车联网 基于 5G 的远程遥控驾驶 通信系统总体技术要求 团体标准 基于 5G 的远程遥控驾驶信息交互总体要求 行业标准 基于 5G 的远程遥控驾驶 音视频传输技术要求 行业标准 基于 5G 的远程遥控驾驶业务要求 矿山遥控作业 行业标准 基于 5G 的远程遥控驾驶业务要求 远程遥控自动泊车 行业标准 基于 5G 的远程遥控驾驶业务要求
27、 高速公路车队远程遥控 行业标准 基于 5G 的远程遥控驾驶业务要求 自动驾驶出租车云端控制 行业标准 中国 5G 发展和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2022 年)10 基于 5G 的远程遥控驾驶业务要求 城市运营车紧急接管 行业标准 基于 5G 的远程遥控驾驶业务要求 物流车遥控驾驶 行业标准 基于 5G 的远程遥控驾驶业务要求 港口遥控作业 行业标准 基于 5G 的远程遥控驾驶测试方法 行业标准 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五)(五)5G 产业链稳步发展,行业产品体系初步构建产业链稳步发展,行业产品体系初步构建 1.全球 5G 网络设备市场小幅增长 全球 5G 网络设备市场小幅增长,我国企业市场份额
28、全球领先。全球 5G 基站设备市场增速放缓,根据 Omdia 数据4,2022 年上半年全球 5G 基站设备市场规模为 137.74 亿美元,同比增长 3%,相较 2021年上半年 43%的增长率,市场规模增速明显放缓。我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份额占比过半,自 5G 部署以来全球 5G 网络基础设施市场规模累计达到 740.2 亿美元,其中我国厂商(华为、中兴)占据 50.4%的份额。2022 年第二季度,全球 5G 无线接入设备市场规模为 71 亿美元,华为、中兴在 5G 无线接入设备市场份额分别为 31.7%和 15.7%,分居全球第一、第三。毫米波网络设备市场潜力较大,目前多数国家电信运营商尚
29、未开通 5G 毫米波服务,网络设备市场仅占全球 5G 市场2.6%,未来增长空间较大。5G 行业应用实践推动关键技术创新落地。在技术支撑能力方面,4 数据来源:https:/ 5G 发展和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2022 年)11 网络设备研发进程不断提速,我国已形成上行增强、5G LAN 等 R16版本技术特性的试点验证,推动 5G 支撑行业关键技术能力的持续提升。在定制化网络产品方面,设备商研发定制化 5G 基站产品,包括矿山行业的 5G 隔爆基站、电力行业的 5G 高精度授时基站、物流行业的 5G 高精度定位基站等,满足千行百业在特殊环境及特殊应用需求下的设备增强要求;基础电信运营商推出 5
30、G 对外能力服务平台等集约化运营运维产品,钢铁、电力等行业企业依托平台,实现与运营商对 5G 网络的“共管共维”。2.5G 手机规模维持市场主流地位 国内 5G 手机渗透率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受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全球手机出货量下滑,2022年上半年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8%,2022 年以来我国手机出货量也呈现下滑现象。我国产业各方推动 5G快速发展,5G 手机逐步走向普及。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截至 2022年 10 月底,国内近 80 家厂商推出 5G 手机 667 款,累计出货量 6.15亿部,其中 2022 年 1-10 月,国内 5G 手机新产品达 176 款、出货量1.73 亿部,占
31、比分别为 52.1%和 78.4%。从 2021 年第四季度开始,国内市场 5G 手机占比首次超过八成,后续也一直维持较高占比。据Omdia 数据显示5,全球市场 5G 手机出货量占比尚未超过 50%,由此可见,我国手机市场 5G 渗透率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5 数据来源:https:/ 5G 发展和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2022 年)12 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Omdia 图 2 国内 5G 手机出货量、占比及全球市场 5G 手机占比 我国 5G 手机出货规模约占全球一半。依靠于国内强大的供应链优势,国产手机品牌以高性价比吸引更多消费者,进而占领更多市场份额。据 Omdia 数据显示6,20
32、22 年二季度,全球 5G 手机出货量前五席位中,我国品牌占据 3 席,小米、vivo、OPPO 分别位列第 3 至第 5 位。受益于小米、vivo、OPPO 和荣耀的良好表现,我国 5G 手机厂商市场份额从 2021 年四季度的 40.7%上升至 48.4%。国产 5G 手机均价下探,价格分布呈现哑铃结构。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22 年 1-10 月,国内 5G 手机均价 3400 元,与 2021 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国产品牌 5G 手机均价下探趋势明显,由 2021 年同期的 2600 元下降至 2300 元。从 5G 手机价格分布来看,高端和低 6 数据来源:https:/ 5G 发
33、展和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2022 年)13 端占比增长、中端占比减少。4500 元及以上出货量占比 23.3%,较上年同期提高 4.4 个百分点。2500-3499、3500-4499 价格段出货量占比分别为 16.7%和 6.0%,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 8.5 和 3.7 个百分点。1500-2499、1500 元以下价格段出货量占比分别为 28.4%和 25.5%,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 0.4 和 7.4 个百分点。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图 3 2022 年 1-10 月国内 5G 手机价格分布 3.行业终端差异化供给能力提升 5G 行业终端数量和类型不断丰富。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截至20
34、22 年 10 月末,国内 5G 非手机终端累计上市产品 328 款,其中 2022年 1-10 月,上市新产品 147 款,同比增长 40.0%,产品涉及网络接入设备、车载及车联网设备、手持类终端、医疗专用设备等,出货量同比增长 55.2%。目前 5G 行业终端已经应用于工业、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5G 行业模组分级分类策略推动 5G 行业终端的成本持续降低,国内行业 5G 通用模组的价格已从千元下降到 400 元左右。25.5%28.4%16.7%6.0%23.3%=4500中国 5G 发展和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2022 年)14 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图 4 国内 5G 非手机终端
35、产品分布 二、5G 对经济社会影响持续增强 5G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释放创新活力,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和坚强支撑。2022 年 5G商用迈上新台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赋能带动作用持续增强。预计2022 年 5G 将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 1.45 万亿元,直接带动经济增加值约 3929 亿元,分别比 2021 年增长 12%、31%7,间接带动总产出约3.49 万亿元,间接带动经济增加值约 1.27 万亿元。其中,5G 流量消费、信息服务消费、以及来自垂直行业的设备投资和服务支出的增长,7 具体测算方法
36、见附件。132451036334886910102030405060708090100其他设备医疗专用设备智能家电卫星移动电话路侧设备(RSU)平板电脑手持信息终端车载终端模组类网络接入设备中国 5G 发展和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2022 年)15 成为直接经济产出和经济增加值增长贡献的主要来源,同时服务类消费占比提升,推动直接经济增加值增长更快。但手机消费支出的下降,抑制了增长率的增加,同时由于基数较大,也抑制了间接经济总产出和间接经济增加值的增长。(一)(一)5G 推动数字产业稳步增长推动数字产业稳步增长 1.5G 拓展数字产业发展新空间 5G 推动运营企业信息服务业务持续增长,推动数字化服
普华永道:2025年及未来零售银行前景展望报告(23页).pdf
求信咨询:2022年前三季度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分析报告(25页).pdf
2022企业尽调报告-宝山钢铁(21页).pdf
美世:2022-2023中国整体报酬趋势和洞见报告(30页).pdf
2022贵阳市区域产业画像报告(44页).pdf
蚂蚁集团:2021年算法应用的用户感知调查与分析报告(37页).pdf
千际投行:2022年行研行业研究报告(20页).pdf
求信咨询:2022上半年西安市乘用车市场分析报告(40页).pdf
英敏特:2022亚太地区美容与个人护理趋势概览报告(26页).pdf
QuestMobile:2022闲置经济洞察报告(35页).pdf
毕马威:2022年第三季度银行业监管处罚分析洞察(13页).pdf
NIFD:经济恢复向好 杠杆率逐步企稳-2022Q3宏观杠杆率报告(19页).pdf
亚洲开发银行(ADB):2022年6月亚洲债券监测报告(英文版)(112页).pdf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WTCF):2022年世界旅游经济趋势报告(英文版)(30页).pdf
亚洲开发银行(ADB):2022年菲律宾绿色债券市场调查报告-机构投资者和承销商洞察视角(英文版)(41页).pdf
美国酒店与住宿协会(AHLA):2022年年中美国酒店行业现状报告(英文版)(11页).pdf
花旗银行(Citi Bank):2022年全球财富投资年中展望报告(英文版)(71页).pdf
亚洲开发银行(ADB):2022年数字税收管理转型规划与实施分析报告(英文版)(68页).pdf
亚洲开发银行(ADB):2022年8月太平洋经济监测报告(英文版)(48页).pdf
亚洲开发银行(ADB):2022年亚太地区贸易援助报告-利用贸易和数字协议促进可持续发展(英文版)(144页).pdf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WTCF):2021年世界旅游经济趋势报告(英文版)(29页).pdf
韦莱韬悦(WTW):22022年全球固定收益计划会计假设调查报告(英文版)(7页).pdf
凯捷(Capgemini):设计下一代数字产品(英文版)(20页).pdf
亚洲开发银行(ADB):中亚区域经济合作计划 2030年发展成效评估报告(英文版)(68页).pdf
中国5G发展和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2020年)(46页).pdf
5G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2017)(30页).pdf
中国5G发展和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开拓蓝海 成果初显(46页).pdf
中国信通院:增值电信业对经济社会影响研究报告(2022年)(32页).pdf
中国信通院:2022年5G全连接工厂建设白皮书(37页).pdf
中国信通院:5G应用创新发展白皮书——2022年第五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洞察(150页).pdf
中国信通院:5G消息发展报告(2022年)(55页).pdf
中国信通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2)(45页).pdf
中国信通院&华为:5G-Advanced安全技术演进白皮书(2022年)(22页).pdf
中国信通院:2022年全球5G专利活动报告(24页).pdf
线上健身第一股-keep招股说明书(463页).pdf
蜜雪冰城招股说明书-连锁茶饮第一股(724页).pdf
QuestMobile:2022年中国短视频直播电商发展洞察报告(30页).pdf
QuestMobile:2022新中产人群洞察报告(37页).pdf
麦肯锡:2023中国消费者报告:韧性时代(33页).pdf
町芒:2022现制茶饮行业研究报告(47页).pdf
罗振宇2023“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完整PDF.pdf
QuestMobile:2021新中产人群洞察报告(30页).pdf
锐仕方达&薪智:2022年薪酬白皮书(105页).pdf
美团:2022新餐饮行业研究报告(74页).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