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际投行:2022年中船系发展研究报告(3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千际投行:2022年中船系发展研究报告(31页).pdf(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第一章 行业概况中船系是指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CSSC,简称中船集团公司)控股的上市公司。中船集团是由原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于2019年10月14日联合重组成立的特大型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有科研院所、企业单位和上市公司104家,资产总额8900亿元,员工22万人,拥有我国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和最完整的船舶及配套产品研发能力,能够设计建造符合全球船级社规范、满足国际通用技术标准和安全公约要求的船舶海工装备,是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团。造船是CSSC的主业。产品种类从普通油船、散货船到具有当代国际水平的化学品船、客滚船、大型集装箱船、大型液化气船、大型自卸船、高速船、液化
2、天然气船、超大型油船(VLCC)及海洋工程等各类民用船舶与设施,船舶产品已出口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船舶制造行业市场规模从造船市场新增订单的船舶载重吨位规模来看,2021年,新造集装箱和散货船订单占比超过30%,其次是新造油船订单的载重规模占比约是18%。从造船市场新增订单的船舶价值规模来看,2021年,全球集装箱船订单总额最大,超过400亿美元,占全年造船市场新增订单总额47%。2021年,全球大部分新造船订单是由中国、韩国、日本等船厂承接,上述三个国家总订单数量超过1200艘,占比全球市场的85%,其中中国船厂的承接量占比超过40%,位居全球市场第一。2019-2021年造船完工量逐年递增
3、,从3690万载重吨增至3970万载重吨;截止2022年4月底,我国造船完工量1171万载重吨,较同期下降8.6%。至2022年4月底,我国手持船舶订单1024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1.7%。手持船舶订单是2022年来造船三大指标中较同期相比增速呈正向增长的唯一指标,不过当前外部环境更为严峻和不确定,这对船舶制造业的平稳健康发展是一大挑战。船舶制造行业市场前景当前全球已进入“工业4.0”发展时期,船舶制造绿色化、智能化是未来发展趋势。“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关于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实施方案等鼓励船舶领域清洁能源推广应用,绿色动力引领船舶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十四五规划,航运业的绿
4、色和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将为一些小型和小众船型的新造船板块带来新的发展机会,中国整体造船市场将呈现出三大主力船型以外的多样化发展。行业分析认为,未来五年内我国支线集装箱船、小型和大型LNG船以及海上风电船舶建造前景向好;邮轮板块受益于疫情后游客数量增长、中国邮轮港口建设的影响,中长期发展前景光明。第二章 商业模式和技术发展2.1 船舶工业产业链海洋船舶的上游行业主要为船舶制造提供所需的原材料如钢铁、有色金属、复合材料等以及相关船用配套设施,中游行业海洋船舶工业主要是制造海洋船舶以及海上固定及浮动装置等海上船舶的相关产业,主要服务于航运业、国防军工以及海洋工程装备等下游产业。图 海洋船舶工业产业链
5、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021年,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为1428万载重吨、1769万载重吨、10220万载重吨,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44.0%、52.5%和48.2%,三大指标占全球市场份额四成以上,我国船舶工业有国际市场有较大市场优势。图 2022年1-5月世界造船三大指标市场份额资料来源: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2021年国际航运市场复苏叠加船舶批量更替周期,带动全球新造船市场超预期回升,我国船企抓住机遇承接大量订单,行业总体生产总值快速增长达到1264亿元,增长率高达10.20%。根据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年报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海洋船舶工业生产总量达12
6、64亿元,占主要海洋产业比为3.70%,同比增速高达7.7%。其生产总量的快速增长表现在,海洋船舶完工量、新承接海船订单、手持海船订单这三大海船指标的增加,2021年这三大指标分别为1204、2402、3610修正万吨,且分别同比增长11.3%、147.9%、44.3%。图 2016-2021年中国海洋船舶工业三大指标统计图资料来源: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2.2 行业供给需求与中国船舶公司造船用钢2021年,国际航运市场回暖,集装箱海运需求旺盛,全球新造船市场活跃,在新船订单大幅增长的带动下,造船用钢消耗量显著增加。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初步统计,2021年我国造船用钢总量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