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气候投融资与中国未来(2022)(3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大重阳:气候投融资与中国未来(2022)(31页).pdf(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 2013 年 1 月 19 日,是重阳投资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 7 个部门、运营管理 4 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成立于 2014 年 11 月
2、25 日,是由北京巧女公益基金会支持中国人民大学智库建设、推进生态金融领域政策研究与传播的、中国首个生态金融智库项目。该项目隶属于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运营管理,主要围绕生态金融产业、碳中和等课题展开研究,探索如何促进金融体系与绿色、可持续经济的融合;探索如何制定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金融政策和法规;探索双碳目标下的合理正确的碳排路径;具体执行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简称“绿金委”秘书处职能)。目 录核心提要 2引言 4一全球气候融资的拐点已出现 5二全球气候投融资的独特意义与中国启发 7三中国气候投融资的深度内涵 9四中国气候投融资的三大特点 11五气候投融资对城市的综合益处 1
3、4六中国气候投融资的下一步走向 16七政策建议 19参考文献 22课题组 232 人大重阳“生态金融”系列研究报告 20 期气候投融资与中国未来气候投融资与中国未来核心提要 2 0 2 1 年全球碳中和元年的开启,碳中和目标成为大多数国家的政策共识。全球资本市场倾向于气候投融资的拐点开始出现。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此前测算,中国实现碳中和还需增加 1 3 9 万亿元的新投资,年均投资 3.5 万亿元,可见气候投融资对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作用。全球广义上与气候相关的各类资产配置总规模已达到近 5 0 亿美元,在全球资产配置中占比近四分之一,从而气候投融资业务是中国目前急需尽快
4、跟进的重点领域,也是绿色金融国际竞争中的重要赛道。气候投融资将解决当前我国所面临的五种可持续发展难题,即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的融资难题;投资资金与项目的错配问题;绿色金融参与主体的单一问题;企业主动披露 ESG 信息的意愿较低;绿色金融难以对所有气候项目进行资金支持。中国的气候投融资同时具备政府与市场共同发力;试点城市与金融机构统一协调;长远目标与短期步骤共同结合的三大特点。气候投融资将提升试点城市的气候信用,强化城市内所开展项目的气候适应性。据统计,从资产管理的角度,全球金融机构在气候和相关领域管理资产规模达到 4 7 万亿,占全球金融资产管理总规模(1 8 0 万亿)高达2 6%,可以认
5、为,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资产配置在未来全球投资活动中 人大重阳“生态金融”系列研究报告 20 期 3气候投融资与中国未来将会逐渐占据更高比例,我国需要跟上国际气候投融资工作的步伐。未来,城市针对气候投融资工作还应该进一步建立协调感;发挥创新性;提升落实度。为更好地帮助试点城市完成气候投融资相关工作,在政策推广层面,中央政府还需进一步探索和积累气候投融资报告编制经验和风险识别机制。4 人大重阳“生态金融”系列研究报告 20 期气候投融资与中国未来引言2 0 2 2 年 5 月底,生态环境部透露,气候投融资试点已基本完成评审工作,即将全面启动运行。这意味着自 2 0 2 1 年 1 2 月 2 3
6、 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的通知之后仅仅不到半年时间,地方气候投融资试点布局已完成。气候投融资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助推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此前测算,中国实现碳中和还需增加 1 3 9万亿元的新投资,年均投资 3.5 万亿元,可见气候投融资对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作用。2 0 2 2 年下半年,在气候投融资地方试点的推进下,中国势必会加速积累应对的气候变化的金融经验,发挥金融在绿色可持续发展中的气候治理作用,吸收国际先进经验,推动“双碳”目标下的绿色金融在气候变化领域的改革与创新。从这个角度看,分析气候投融资在绿色金融和地方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