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阳:转型金融:概念创新与实践展望(2022)(3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大重阳:转型金融:概念创新与实践展望(2022)(36页).pdf(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创建于 2013 年 1 月 19 日,是重阳投资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设立重阳投资教育基金持续运作的主要资助项目。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 7 个部门、运营管理 4 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人大重阳“生态金融”系列研究报告第 21 期 3转型金融:概念创新与实践展望转型金融:概念创新与实践展
2、望核心提要 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在各个国家对外发出碳中和目标之后,全球的关注的问题便从最初是否要进行绿色升级,转移到如何以最快的速度进行转型。随着碳减排路行愈发明晰,转型金融将会在气候投融资中释放更多活力,而中国通过提前布局转型金融、正确面对和克服转型金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将在全球可持续投融资进程中积累中国经验、树立中国形象,为 21 世纪气候目标注入新动力。转型金融是高碳经济活动绿色升级的必经之路,全球经济的低碳转型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到 2050 年全球需要投资 92 万亿美元才符合巴黎协定所需满足的资金需求,中国“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转型活动注入新动力,政策体系与市场环境
3、逐渐形成。转型金融弥补与完善了绿色金融,相较于转型金融的国际发展现状与绿色金融的中国经验来说,中国的转型金融体系还需进一步健全:一是转型金融的信息披露规则需进一步完善;二是需进一步明确奖惩措施,发掘企业潜力;三是相关产品还需与企业转型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挂钩;四是需优化资金结构,实现产品种类多元化。中国绿色金融顶层设计高度重视转型问题,转型金融的中国独特4 人大重阳“生态金融”系列研究报告第 21 期转型金融:概念创新与实践展望优势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可有效弥补绿色金融的制度不足;二是将大大整治企业“洗绿”现象;三十有助于提高企业 ESG 信息披露率;四是实施成本较低;五是将提升中国金融机构的国际
4、品牌形象。在转型金融的未来发展过程中,中国应积极克服转型金融的三大问题与挑战:金融机构在业务创新上面临新挑战高要求;两高行业徐探索如何实现减污降碳软着陆;转型标准的制定和完善面临更多挑战。虽然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金融市场,但转型金融相比于绿色金融,仍然有不可或缺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未来中国应积极开展转型金融的理论于实践创新,引导高碳企业主动挖掘转型机遇,应对转型过程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推动金融业实现绿色转型的工具于服务创新,提升转型金融活动与碳达峰、碳中和阶段性目标的契合度,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对于实体经济绿色转型的支持作用。人大重阳“生态金融”系列研究报告第 21 期 5转型金融:概念创新与
5、实践展望引 言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 2021 年发布的第六次评估报告中强调,将全球温升限制在不高于或略超过 1.5 摄氏度需要从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和城市系统等方面进行快速而深远的转型。在各个国家对外发出碳中和目标之后,全球的关注的问题便从最初是否要进行绿色升级,转移到如何以最快的速度进行转型。据气候债券倡议组织相关研究估计,要实现巴黎协定所约定的目标,每年至少需要对基础设施投资 6.9 万亿美元、对能源转型投资 1.6 万亿美元到 3.8 万亿美元。在此过程中,转型金融将为全球碳中和进程发挥重要支持作用。从国内现状来看,当前我国碳达峰
6、、碳中和进程已从概念普及、政策宣讲环节逐渐进入实质进展阶段,重点行业部门相继开展绿色升级活动以积极响应这场自上而下的减排运动,带动了一大批绿色新兴产业的创新与发展。我国绿色产业投资规模逐渐增大,2021 年已达到2.8 万亿,但除此以外仍有相当一部分规模的产业不具备绿色属性,从而在探寻绿色产业增长点的同时,实现碳中和目标也应高度重视那些传统高排放行业的转型。IPCC,2021:Summary for Policymakers.In:Climate Change 2021: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