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行业深度:电子测量仪器政策东风拉开国产化序幕-221024(4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行业深度:电子测量仪器政策东风拉开国产化序幕-221024(40页).pdf(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行业深度 2022 年 10 月 24 日 电子电子 电子测量仪器:政策东风,拉开国产化序幕电子测量仪器:政策东风,拉开国产化序幕 时域时域、频域产品测量信号不同、频域产品测量信号不同。根据测量信号的性质,我们可以将测量仪器分为时域和频域,其主要区别在自变量分别为时间和频率。示波器为时域类的主要产品,预计 2024 年全球市场规模将接近 22 亿美元,年复合增速 5.5%。频域类仪器中,信号源、频谱仪、矢量网络分析仪较为常见,预计 2024 年三个产品合计规模接近 49 亿美金;无线信道仿真仪由于同时具备信号发射与接收,制造难度
2、较大,全球范围内只有少数公司能够实现量产。海外巨头主导市场(主要来自美国),国产化空间广阔。海外巨头主导市场(主要来自美国),国产化空间广阔。全球龙头是德科技超 300亿美金市值,2021 财年营收达到 49.41 亿美金,动态 pe 接近 30 倍。据 Frost&Sullivan 的数据统计,是德科技、罗德与施瓦茨、安立、泰克、力科为全球电子测量仪器的头部公司,主要来自美国,CR5 高达 48.7%。我国电子测量仪器行业受国外隐形技术壁垒等因素制约,高端产品依赖进口。2019 年,国产仪器为电子测量测试仪器市场仅贡献不到 30%收入,国产化空间巨大。“组合拳”“组合拳”出击,万亿出击,万亿
3、政策强驱动。政策强驱动。近两年,对于科学仪器相关的政策密集出台,2021 年底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明确规定:对于科技创新型产品,在功能、质量等指标满足政府采购的需求条件下,政府采购应当购买。2022 年 9 月,国务院、中国人民银行分别出台和宣布总金额 1.7 万亿和 2000 亿的设备仪器更新贴息政策与再贷款细则:中央财政贴息 2.5 个百分点,期限 2 年,同时规定在政策执行期间,金融机构以不高于 3.2%的利率向清单内的项目发放贷款,结合中央财政补贴的 2.5%,补贴后利息小于等于 0.7%。响应响应政策,各地区、多领域订单接踵而至。政策,各地区、多领域订单接踵而至。根据
4、仪器信息网统计数据,截止 10 月11 日,北京、天津、重庆等 23 个省、直辖市已有相关的贷款项目进展,已披露的合同金额超 536 亿,金额前三地区分别为北京市、湖北省、重庆市,合同金额分为为 124 亿、72 亿和 61 亿。鼓励的领域中,高校端响应迅速,大单接踵而至:中国高校 22Q4 采购意向纷纷出炉,根据中国政府采购网相关信息统计,我们发现高校采购金额普遍过亿,其中不乏数十亿大单。中南大学、清华大学和山东大学目前披露出的采购金额分别约为 40 亿、8 亿和 7 亿。行业盈利能力较强,业绩韧性十足。行业盈利能力较强,业绩韧性十足。目前上市的电子测量仪器公司中,我们选择坤恒顺维、普源精电
5、、鼎阳科技、优利德作为核心公司。20182021 年坤恒顺维、普源精电、鼎阳科技、优利德营收 CAGR 18%41%;无股权激励费用影响的公司在利润方面 20182021 归母净利润 CAGR 41%50%。同时行业的毛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平,科学仪器为主营的公司综合毛利率常年维持在 50%以上。我们认为过去三年,在消费市场需求反复、原材料价格波动以及中美科技竞争等诸多不确定因素下,整个行业依旧能够保持较高的业绩增速,可见行业整体受外界干扰因素较小,韧性十足。推荐标的:推荐标的:坤恒顺维、普源精电、鼎阳科技、优利德坤恒顺维、普源精电、鼎阳科技、优利德、永新光学、永新光学、麦克奥迪麦克奥迪。风险提示
6、风险提示:自研芯片进展不及预期,零部件及芯片供应紧张,市场竞争加剧。增持增持(维持维持)行业行业走势走势 作者作者 分析师分析师 郑震湘郑震湘 执业证书编号:S0680518120002 邮箱: 分析师分析师 佘凌星佘凌星 执业证书编号:S0680520010001 邮箱: 相关研究相关研究 1、电子:台积电 Q3 再创佳绩,国产化迎战略良机2022-10-17 2、电子:电子雷管:政策强驱动,核心芯片环节深度受益2022-10-12 3、电子:BIS 出台新管制,国产替代需求迫切2022-10-09 -48%-32%-16%0%16%2021-102022-022022-062022-10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