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中国研究院:2022隐私计算与公共数据开放白皮书(2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中国研究院:2022隐私计算与公共数据开放白皮书(23页).pdf(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引言 公共数据开放的现状与挑战 公共数据开放利用中的现有安全管理方式 隐私计算作为新型数据安全技术的潜在优势与应用场景 隐私计算在公共数据开放领域的应用展望 总结与建议附录 001003007011015019020001一、引言数据是数字化发展的基本要素。进入数字时代,人类获取、管理和利用数据的能力空前提升,社会各界对数据的价值也愈发重视。2020 年 4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将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要素并列,要求“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加强数据资源整合
2、和安全保护”。数字化发展需要整合和利用各种来源的数据,而政府部门在履职过程中生成、获取和保存了大量基础性、关键性的数据资源,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数据保有者。在工业时代,政府在大型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在数字时代,公共数据作为一种新的基础设施,将和物理基础设施同等重要。在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前提下,把公共数据开放给社会进行融合利用,将有力促进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的发展。因此,开放公共数据,构筑公共数据基础设施,是数字化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政府在数字时代的责任。近年来,公共数据开放已成为国家政策的重要关切。2020 年 4 月发布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
3、的意见要求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研究建立促进公共数据开放和数据资源有效流动的制度规范。2021 年 3 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要“扩大基础公共信息数据安全有序开放,探索将公共数据服务纳入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统一的国家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和开发利用端口,优先推动企业登记监管、卫生、交通、气象等高价值数据集向社会开放”。2021年 12 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要求“建立健全国家公共数据资源体系,统筹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推动基础公共数据安全有序开放,提升公共数据开放水平,释放数据红利”。2022 年 6 月,国务院印
4、发的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也要求“编制公共数据开放目录及相关责任清单,构建统一规范、互联互通、安全可控的国家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分类分级开放公共数据,有序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提升各行业各领域运用公共数据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002然而,公共数据开放的价值与风险并存。一方面,公共数据开放能够释放经济、社会、政治价值,另一方面,公共数据开放也存在诸多潜在风险。一是在数据存储和流通过程中存在数据泄露的风险,可能危及国家秘密、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二是开放数据面临被不合规利用的风险,数据被误用或滥用会损害公共利益和第三方利益。因此,在数字化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安全合规地推动数据的高质量供给
5、与有序利用就成为了重要且紧迫的议题。为应对公共数据开放与利用中的安全风险,各地政府已从管理体制和技术手段方面展开了诸多探索实践,如建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机制,推进公共数据分级分类开放,以及应用数据加密、数据脱敏、数字水印、数据沙箱等技术手段加强安全保障等。然而,公共数据开放在数据安全保护方面仍存在一些未能完全解决的问题,阻碍了高价值公共数据的开放。隐私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数据安全技术,有望在保护多个参与主体的数据本身不对外泄露的前提下,实现数据融合分析计算与价值挖掘,通过“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以及“数据用法用量可控可计量”等特性,显著降低公共数据开放与利用的风险,成为平衡公共数据
6、开放价值释放与风险管控的助推器,以此推动公共部门开放更多的高质量数据,促进市场和社会的数据利用。003二、公共数据开放的现状与挑战(一)现状与问题我国的公共数据开放起步于地方自主探索。2012年6月,上海市政府数据服务网“”(原网址)上线运行,标志着我国内地的公共数据开放实践拉开序幕。其后,全国各地相继上线公共数据开放平台。截至 2021年10月,我国已有193 个省级和城市的地方政府上线了数据开放平台,其中省级平台20个(含省和自治区,不包括直辖市和港澳台),占全部省级地方的71.43%;城市平台 173 个(含直辖市、副省级与地级行政区),占全部城市的51.33%,如图1所示。图 1 中国